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朱哲,湖北蕲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囤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国际中国儒学会会员,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2.
今次为期3天的“现代化与青年”国际聚会达60余人,要洋尽各自的观点、见解,多位学者似乎意犹末尽;而值青年国际会议之良机举办的“现代化与青年”高级研讨班却令瑞典学者哈特曼教授和德国慕尼黑青年研究中心芬克博士兴奋不已;他们的研究多方位展开则体现在专访中。“社会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女主席”、“非常高兴地把中国结合到第34委员会中来”、“中国的变革较稳妥有希  相似文献   

3.
陈达先生是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30年代末40年代初,我在昆明西南联大社会学系读书时,陈先生是系主任。我听过他讲授的人口问题、劳工问题和华侨问题等课程,深受教益。毕业后留系,得以长期追随他在联大、清华社会学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继续得到他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下面就我所知有关陈先生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生活作风等方面,作简要回顾,并着重介绍他的社会调查成果,聊表对陈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4.
陈达教授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始人,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0余年,新中国成立前曾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美国留学期间,跟随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社会学家奥格本(William F.Ogbum)等研习社会学。1923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学习社会学的人一般都知道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传到美国后,为时不久,美国的社会学研究的声望便超越了欧洲,其主要原因乃是此前欧洲社会学偏于理论研究,而美国的社会学偏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者的困境虽然受到多方关注,但关注的焦点却主要是青年学者的收入待遇、工作压力、职业生涯与社会地位,鲜少关注他们作为青年学者的理想与尊严。实际上,青年学者的根本困境不只是谋生艰难,更是精神幻灭。青年学者的困境反映和加剧着学术、社会与文明之间的恶性循环,因而青年学者在生存与毁灭之间如何抉择,对于学术理想的坚持与否,将是抵制和扭转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否则学术堕落、社会溃败与文明危机将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学会、北京社会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和清华大学社科系联合主办的“已故著名社会学家、国际知名学者陈达教授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1992年12月6日在清华园举行。与会者80余人回顾了陈先生自20年代起对社会学的建设和对国情的普查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青年社会学学者国际论文竞赛揭幕国际社会学学会(ISA)宣布组织青年学者参加社会研究的论文竞赛。获奖者将应邀出席1998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列尔召开的第14届世界社会学大会。获奖者论文经编辑修改,用英文发表于《国际社会学》杂志上。青年学者必须是19...  相似文献   

8.
戴安林 《老年人》2012,(7):40-41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彻底改造旧中国的道路,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一共有20批大约1600多名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湖南籍的有300多人。以蔡和森为代表的湘籍赴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沃尔夫冈·施卢赫特(Wolteang Schluchter),1938年4月4日生于德国路德维希斯堡,1964年毕业于自由柏林大学社会学系,1967年获自由柏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2年取得曼海姆大学授课资格,1973年出任杜塞尔多夫大学正教授。施卢赫特曾任德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和联邦德国两家重要的社会学刊物《社会学杂志》  相似文献   

10.
11.
学者书架     
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大师英国的卡尔·波普尔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后,对中国学界中的青年学者影响很大的思想家。有学者认为,现在波普尔在中国学界是与哈耶克齐名的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2.
学者书架     
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以其深入的挖掘和细密的分析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最近他出版的《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可以看作是《潜规则》的续编。吴思的研究中有个引人瞩目的特点:创造新概念,这就使读者对于研究者发掘出的问题和总结出的规律有个提纲挈领的认知。 《血酬定律》一书新概念也不少,  相似文献   

13.
学者书架     
罗曼·罗兰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经傅雷译成中文,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不胫而走,成了一部震撼心灵的宝典,傅雷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遗嘱”。现在,《莫斯科日记》中文版在苏联解体后,距离他写日记已逾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 1935年6月至7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到莫斯科访问。当时他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妇女》2010,(9):F0002-F0002,F0003
史晓眉 “妇女与管理”国际高级培训项目。1955年出生,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现任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陕西省侨联委员,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专副会长,高等教育公共关系学会理事等。曾在《理论导刊》(核心期刊)发表《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中的霸权主义行径》等文章,主持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全国歌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西部地区教师心理健康与对策研究》(陕西部分)、瑞典国际发展署(SIDA)国际高级培训项目《女性与管理》等项目。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曾赴瑞典、越南参加“妇女与管理”国际高级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5.
16.
学者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的追求》是北京语言学院李振中教授为纪念我国著名学者马坚教授所写的一本传记. 马坚教授毕生从事教学与研究,是本世纪我国阿拉伯语教学和伊斯兰研究学科领域一位成果累累、建树颇丰的先驱人物.他的生平事迹,一直为他的亲朋、友好、同事、学生所称道.本刊曾在他去世五周年的1983年发过几篇纪念文章.时光如流,一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当获悉李振中教授正在编写这本传记时,我们真是难抑心头的欣慰之情,因为,马坚先生矢志献身教育,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缅怀,值得我们弘扬的一代中国学者的优秀品质.我们在征得李振中教授同意后,将从本期开始连载发表这本传记的诸章,以餐读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道德教育学者约翰·埃利亚斯(John·LElias)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柳哲 《当代老年》2013,(8):37-38
潘杰是浙江浦江县人。年届八旬的他与大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一段不解之缘。1988年,潘杰在浙江展览馆工作时,偶尔看到钱学森的一段讲话:“参观展览是人民所喜欢的一种受教育方式……所以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办展览馆是件大事……为什么展览就没有一门展览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穆斯林学者,自唐以来,历代都有,当以清代末叶民国初期的哈德成先生为最著名。哈德成(1888—1943),陕西省南郑县人,字国桢,回族经名“希拉伦丁“,出生在回族宗教家庭。自幼入私塾,聪颖过人,青年时代曾出游陕西、  相似文献   

20.
海维谅是位闻名海内外的回族学者,青年时期就读于印度来克劳大学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阿文界之新青年”中,“当以留学埃及的云南人马坚、纳子嘉及湖南的海维谅为著称”(《湖南回族》1988年版),其大半生涯在台湾驻穆斯林国家的外交部门任翻译,在阿拉伯语言学和汉语言学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出版著作和译作10余种,对拓展中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