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评价的根据再认识——从道德的本质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只有人的用心,主观能动性才存在善恶问题。善恶仅为动机的属性。道德评价的根据只能是行为的动机。否定动机论是我国当代伦理学的一大理论误区。效果本身无所谓善恶,效果也就不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为道德评价根据的“统一论”,也不成立。动机论与效果论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容有第三条道路存在。“统一论”的认识论根源是:把对行为的理想要求混同于道德评价的根据;把对动机的考察方法混同于道德评价的根据等。重新审视康德的动机论,他把动机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是无懈可击的,其错误在于他对动机作了绝对非功利的解释。从伦理思想史上看,动机论和功利主义是可 以统一的。边沁、穆勒修补效果论漏洞的过程即是不断向动机论让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问题,伦理学史上形成了义务论或道义论和目的论或效果论两大派别之争,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都有其各自合理方面的存在,但总体而言都陷入了理论的纯粹化研究怪圈,在道德问题上最终陷入了动机和效果谁更具有优先性的思维困境。因而悬置这种动机与效果的二元纷争,另辟蹊径——以正义的概念为切入点对道德问题的探索,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道德评价都是社会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实施的杠杆。道德评价又分为动机论和效果论两大主流。在当今这个过分重视个人利益的市场经济社会,康德的道德动机论堪称一剂良药。康德认为,行为的道德性因道德动机而彰显。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其意志是自由的,而意志就是实践理性。意志自由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以人类才拥有道德的善恶。这是康德把道德动机论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前提。了解康德的道德动机论对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纠正和促进社会良好和谐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规范辩护是一种元伦理学分析,它不是应用特殊的道德规范去辩护具体的行为,而是追问道德之所以具有规范性力量的理由或根据。对道德要求的权威进行规范辩护就是要说明规范性的来源,外在主义、内在主义和建构主义代表了规范性来源的三种立场。康德主张理性必然也是实践的,休谟则坚持实践理性的工具主义和动机怀疑主义。康德回答了道德的客观性问题,休谟则回答了道德的动机有效性问题。在两者基础上提出的欲望-信念的动机解释框架,既可以看做是对康德与休谟的调和,也可以视为解决道德客观性与动机有效性相统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动机效果主次论── 一种可操作的道德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机效果主次论一种可操作的道德评价观●陈秀梅一评价道德行为的善恶究竟应该以动机还是以效果为依据,这是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康德为代表的动机论者主张,一个行为只要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不论其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也不论其是否产生效果,都不能使它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斯坎伦的道德契约主义要解决的是道德行为正当与否以及如何确定道德动机的问题,并为此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合理拒绝”的道德原则。批评者认为,无论是在判断道德正当与否,还是在解释道德动机的问题上,斯坎伦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这就构成了对他的契约主义的“多余性反对”,这一反对包含程序性和动机性两种类型。然而,这种多余性反对并不能驳倒斯坎伦,因为批评者判断道德行为的正当与否和寻求道德动机的基础都是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理由,而斯坎伦的基础是个人自身的理由。从个人理由出发来理解斯坎伦的契约主义,有助于理解某些行为正当与否的复杂理由,并且有助于确定行为的动机。因此,作为一种实质性道德理论,斯坎伦的契约主义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公开出版的伦理学教科书和一些关于道德问题的小册子中,通常把康德作为唯动机论的典型代表来加以批评。尽管人们并没有称康德是唯动机论者,但断定康德的动机论只强调动机对于道德上善恶的意义,而否认其他一切因素,特别是行为结果。因此,在人们的眼里,康德的动机论实际上就成了唯动机论,康德就是唯动机论者。勿庸讳言,康德的确极为重视动机对于道德善恶的意义。但是,他是在多大程度上估价行为动机对于评价道德价值意义的,或者说他是否把行为动机的善恶看作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道德评价模式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道德评价的原则、机制和模式问题,人们一直以来存有较大的分歧。考察各种现存道德评价模式,吸取其合理因素、抛弃其不足之处并针对道德评价中存在的争执和困惑,重新分析道德评价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一种"动机、效果"综合考察加上"行为环境修正"和"评价主体修正"的道德评价模式,对道德行为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道德评价的根据在动机还是效果,传统伦理学中争论已久。一直以来,康德被视作动机论的典型代表,如若动机被理解为一种意图,毋宁说康德是意愿论者。道德评价的根据立足于意愿论,才可避免行为本身承载太多的道德任务,并排除道德运气偶性因素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在一切行为中,任何时候人都必须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是康德的善良意志所要产生的预期效果,也是人们道德评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市场道德是属于社会共同的价值规范,表现出一种社会偏好特性和"类公共产品"属性,只从"利己"动机和个人偏好的角度来推导市场道德的技术路径会引起必然的怀疑。市场道德与社会偏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行为人是受到市场契约或协议道德约束的"契约人"。这种"契约人"有什么样的动机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和结果是什么?经济学与伦理学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看法是否一致?解答这些问题是探寻市场道德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本性是辩证的。德育既是一个教育者主动地引导、模塑德育对象的过程,又是一个德育对象自我觉解与内化的过程。德育中的内发论与外铄论统一于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把握德育的辩证本性需要超越直观思维,转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道德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提高德育实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要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诱因;通过讨论、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建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已成为广大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大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其中,德育心理契约的提出无疑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的研究,发现它不但体现了德育的精神实质,使得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而且因其十分关注德育主体性的价值实现,从而能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此外,它还能利用良好的沟通促进德育双方的平等交流与相互信任,帮助实现德育效率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道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具有自律的人表现出健康人格特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在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中学会自律。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有挫折性教育、自我评价教育、道德问题讨论、道德责任心培养、设置活动性德育课程等。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过程中,应注意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新疆非英语专业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及其成因,并将其与汉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及成因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新疆非英语专业维吾尔族大学生具有与汉族大学生同样的动机类型,主要属于工具型动机和内在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个人发展动机。此外,他们的自身英语水平对其学习动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手段,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既不能简单诉诸认知.也不能简单地诉诸情感和行为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并遵循当代大学生主体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德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主体德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对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内涵、确立的依据、实施结构等诸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剖析,致力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不仅有道德权利,而且也有道德义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是伦理学中两个重要的范畴。它们各自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精神明与道德建设中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不仅有道德权利,而且也有道德义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是伦理学中两个重要的范畴。它们各自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中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事先预防、防治结合,构建期权腐败的道德防控机制,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构建全民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增强思想道德防线的文化底蕴;完善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管理机制,形成领导推进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健全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促使领导干部把外在的制约机制逐渐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内在调节动力,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堤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