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兴衰成败的原则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有过如下的论述: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 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 的。……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由广西区教委组织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书讲到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时,提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有鲜明的阶级性。”(见该书93年第一版、96年第四次印刷195页)学生们看到这句话,认为什么艺术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997年该书发行第二版,对原书各章节都作了较大改动,在讲社会意识形态时,把“在阶段社会里,它有鲜明的阶级性”这句话删掉了。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讲到艺术时,有下面这段话:“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艺术,不仅具有不同的内容,而且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社会主义时期,先进的、革命的、阶级的艺术也是一种革命斗争武器。当然,也有些艺术表现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并不是表现某个特定阶级的感情,为某个阶级服务。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作用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但又不能简单化,要作具体分析。”(见该书97年第二版185—186页)。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争论的双方可以根据“双百”方针各抒己见,以理服人。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却把这一学术争论纳入了篡党夺权的轨道。他们大肆鼓吹“在阶级社会里,真理都是阶级的真理”,叫嚷不仅“反映社会领域真理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而且“反映自然规律的科学,总的说来,同样也是具有阶级性的”。林彪、“四人帮”挥舞“全部真理有阶级性”的大棒,残酷地打击和迫害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同时,还设立禁区,封闭了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学术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又可以讨论社会科学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本来是早已在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的科学命题,可是近些年来,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科学的口号”,并提出种种非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一个科学真理。认真学习《决议》,正确理解“生命线”的科学意义,澄清某些认识是非,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兴衰成败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那篇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曾有过如下的论述: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这,应该怎样评价呢?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  相似文献   

6.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我们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时指出:“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些论断是十分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 “革命”这一概念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意指变革天命,除旧布新。之后,凡属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前提。氏族制度解体以来,劳动成了被压迫阶级的事情,最强大的生产力也就是劳动阶级本身,因此生产力的每一步解放,必然表现为劳动阶级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一致的。 奴隶、农奴和雇佣工人是三个劳动阶级,而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又都是所有制,“因此,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必然意味着新社会的建立”,“这个阶级的名称、社会地位改变了,农奴代替了奴隶,而他自己又被自由工人所代替”,社会形态也就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  相似文献   

8.
<正> 爱国主义是学术界争论多年的老问题,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以往研究爱国主义,是从下列概念出发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历史和阶级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具体地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不同阶级又有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就其形式而言:在国家政治情况正常时,表现为“埋头苦干”或“以劳定国”等;在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造成危局和灾难时,表现为“为民请命”或“敢言直谏”,要求改善政治;在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采取各种形式,反抗和打击敌人;在剥削阶级和统治者倒行逆施、阻碍社会发展时,人民奋起反抗。如此等等,这就是我们若干年来研究爱国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在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为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我国古代大约在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就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部落之间也随之不断发生战争以争夺财富和劳力。这时,氏族组织解体,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公社便逐步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制所代替。史书所谓“禹传子不传贤”、“家天下”,就是  相似文献   

10.
在论及革命文艺的审美特征时,毛泽东把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看作“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既肯定了革命文艺的创作具有功利目的,也肯定了接受主体在文艺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指出:“在现今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主张艺术脱离现实,脱离社会,脱离人生之始作俑者,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欧洲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同盟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一门有党性的科学。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之一。可是,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以及那个“理论权威”为其反革命政治的需要,打着“革命”的旗号,蓄意制造和推行一条极左路线,人为地到处制造阶级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更是他们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场所。在哲学上,他们把不同意见争论统统说成是“两条路线斗争”,又把这种“斗争”无限上升到敌对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纲”上,实行“全面专政”,使哲学的党性原则,变成压制学术民主,摧残科学,打击群众,迫害干部,搞阴谋活动的工具。因此,我们重新研究哲学上古老而常青的党性问题,对于批判极左路线,拨乱反正,彻底地贯彻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十分必要的。 一 哲学的党性有它特定的科学涵义。我们认为,哲学的党性就是指哲学思想派别的对立和斗争,也就是指哲学上的派别性,或叫党派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以偏废。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虽属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但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却有许多共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  相似文献   

14.
文艺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不是一个什么新问题,而且历来都是论争的焦点,是两种不可调和的世界观对待文艺的根本分歧所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艺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并且从来都认为“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平行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种观念在大部分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中间也是解决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还持着怀疑的态度,或者虽然在理论上承认,实际上仍然以为文艺不一定都是有阶级性的。在他们看来,不管怎样,文艺有它的特殊性格,就不一定都有阶级性。这也正是反映了文艺战线上的复杂性。去年12月号的《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一篇  相似文献   

15.
(一) 逻辑限定和语法修饰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逻辑概念,后者是语法概念。所谓逻辑限定(有的书上称作“限制”),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例如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战争的分析: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政治?《辞海》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经济利益是各阶级的最基本的利益。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彼此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因此,阶级斗争、处理阶级关系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这种立足于经济的角度,把政治主要归纳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方略政策,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学术之自由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过程中。先秦时期,学术上的繁荣,思想上的解放,孕育着政治上的统一,经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上的自由,同民主一样,也是为一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服务的。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自由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则是不自由的。相反的,在我们国家里,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由,没有走资主义道路的自由,如果有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自由,也就不能保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由了;一切赞成和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们是自由的,而抗拒社会主义革命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动分子是不自由的,剥夺这些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动分子的自由,正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人民的自由。资产  相似文献   

19.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里,民族又决不是什么统一的东西。列宁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①又说:“在股份公司里,各民族的资本家都是坐在一起的,彼此十分融洽。在工厂里,各民族的工人都是在一起工作。在任何其正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发生时,集团都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划分的。”②可见民族区别是次要的,而阶级划分,才是人们之间最根本、最深刻的划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核心期刊"与评价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晶 《学术界》2002,(6):147-152
“核心期刊”问题已成了众说纷纭的一个“是非”焦点 ,成了牵动学术界、教育界、期刊界的敏感神经。这个症结源于它在学术评价中的应用范围之广、之滥。由于目前还无一个科学的、公正的、有权威性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机构 ,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已经成了考评、晋升、拿学位、评优的“准通行证”。我们肯定“核心期刊”概念的引进和测定工作的进行是一种进步 ,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学术规范化的一个动力。但是 ,反对无限度地滥用这一概念 ,“核心期刊”的“异化”现象 ,暴露出我国学术管理制度的弊端 ,现行学术管理制度的量化限定、时间限定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导致了学术泡沫的膨胀 ,学术垃圾的增生。因此建立与完善我国科学、公正有权威性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管理体系 ,应该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