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学科属于人文学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音乐教学应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新的音乐教育体制要求以音乐为载体,以多学科相关文化为支撑,即通过音乐课联系相关文化,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完善的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种高素质的人才是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说未来世界是属于综合素质完善的高素质人才的.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经济理论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需要作出理论的阐释 ,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过程 ,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普遍为大家所重视 ,但在认识上存在差异 :一是转型的含义及研究视角 ,二是转型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三是中国转型的特点。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一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以体制转型为主题 ,报告指出 ,转型是包括前苏联、蒙古、中东欧国家、波罗的海国家、中国、越南、朝鲜及其他地区类似的和模仿的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5.
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为指导,在高校积极开展与创新传统节日文化英语教育,并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节日文化品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还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能力和德育水准,培育爱国情操和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践背景 ,在对各种转型的理论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指出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质是以工业化和市场化为目标的发展转型和体制转型 ,即双重转型。双重转型构成了中国 2 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基本主线 ,本文阐述了中国双重转型特殊的相互关系、制约性、内在特点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处在全面的社会转型中。精神文化转型伴随着经济和政治转型而发生发展,又是社会其它层面转型的精神动力,同时最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素质,并直接地通过人的素质提升而表现出来。整个社会转型最终都要通过精神文化转型而得到反映、体现、确认与完成。因此,精神文化转型对于世纪之交我国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转型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精神文化生产方式及其管理体制的转型精神文化生产同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产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包…  相似文献   

8.
纵观历史,人文知识分子对农村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当下人文知识分子自身定义的模糊,自身诉求的不同,以及其文化资本与政府政策的脱节,导致了人文知识分子与农村关系的"断裂"。"和合"是解决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农村的较好手段。要达到两者的"和合"局面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促进教育改革,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保障"文化资本"向经济、社会资本的转化;放宽体制的钳制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转型问题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转型”这一概念在国内外不同的理论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本文讲的“政治转型” ,主要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权的政治体制 ,向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宪政理念相适应的民主的政治体制的转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的政治转型更多地是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进行的。因而 ,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关注常高于对政治转型的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上的讲话发表后 ,海内外对中国的政治转型问题的兴趣不断高涨。在这种背景下 ,2002年7月15 -16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国际学术研…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与体制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经济理论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需要作出理论的阐释,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的选择过程,需要理论的支撑.目前,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下几个问题普遍为大家所重视,但在认识上存在差异:一是转型的含义及研究视角,二是转型的目标与路径选择,三是中国转型的特点.笔者想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文化抉择,是以对20世纪的文明判断为理论前提的。为此,我们在对五四以来的文化反思与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应以世界文明为起点,以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为方法,以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学术探索、文化交流为旨归,来完成世纪抉择的学术、文化转型。东方新人文已是世界文明起点上的发展与整合,五四以来的东方文化派、玄学派及新儒学派,与高级现代化的科学、人文、自然之道融合起来,打通“后现代”,终结“新儒学”,进入“后儒时代”。邓小平理论则在改革、开放理论与“一国两制”中打开中西两种制度与文化更高一层的历史对话,它以开放人文构筑发展大道的文明抉择,也是东方走向西方,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圆合之道。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时至今日,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转型绩效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对转型绩效差异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转型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所采取的战略。因而,必须将经济转型作为一个整体,把为当前理论界所公认的转型起点———计划经济、目标———市场经济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三者结合起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经济转型,从而解释中国、前苏联、东欧国家等在转型绩效上的差异。研究表明,经济转型在本质上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目的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混合经济体制转变的体制转换过程,而混合经济中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型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互为促进的关系。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台湾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经济进一步朝国际化、全球化趋势发展。职业教育开启了新一轮改革,旨在调整层次结构、提高人文素质、密切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创新发展模式,以响应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对劳动力资源提出的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转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教育经历的是转型性改革和发展。理论界关于教育转型有“文化转型”、“历史形态转型”、“知识转型”三种瑜瑕互见的理论观点。我国内地应被转型的“传统教育”不是“近代型学校”,而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教育;由它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实质。教育转型的根本旨趣落实到实践环节中,首要的是育人目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基于国内外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学者从西方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和预测,国内学者则对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何以建立及其利弊得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合理性和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直接对比研究、没有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放在东西方经济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缺乏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综合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是现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历史》、《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标准都强调“人文精神” ,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何以被摆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 ,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由长期以来的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 ;由计划经济向深层次的市场经济转型 ;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由一个重伦理的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然而 ,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 ,如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膨胀 ;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俄罗斯及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为案例,研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说明各国的体制转型曾有一个怎样的起点、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模式的新体制、特别是在体制转型中经历的具体道路等问题,是经济转型比较研究的主要问题。中国和俄罗斯虽然都处在从集权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实践中,但两个大国的转型却有很大差别。俄罗斯的转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国家政体上由共产党的一党集权执政转向多党的议会制;二是由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而后者又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叶利钦时期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二是…  相似文献   

18.
大庆精神具有永恒的先进性.在大庆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全面振兴的新形势下,大庆精神仍然是推动大庆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宝贵思想源、重要人文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庆的经济转型全面振兴必须继续以大庆精神为动力,从大庆精神中寻求先进的思想,以大庆精神为核心、为灵魂来夯实大庆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型:世俗化与文学的媚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被裹挟着走上一条文化转型之路,在告别政治目的论意识形态向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的转型的过程中,当代文学正在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文化转型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失范使文学开始向媚俗跌滑:作家的角色意识由拯救向虚无倾斜,启蒙理想和道德精神一落不起,商业目的正日益成为作家们秘而不宣的价值取向.文学在世俗化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文学的人文关怀,走向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人文价值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技术政策研究的系统和演化转向认为,要在实质意义上改善环境,必须将技术视为嵌入社会、经济、文化等系统的大型复杂系统。在这种理论趋势下,形成了"碳锁定"和技术体制转型两大研究领域。前者强调碳基技术体制的稳定性,认为"碳锁定"阻碍了技术体制转向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后者则关注技术体制的变迁,认为缝隙、技术体制与社会-技术景观三个层次之间的共同演化是技术体制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应该构建包括预防性政策、转型性政策和协调性政策在内的具有演化性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