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国,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新的领域,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对经济学手稿方法论所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本书体现了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角度和新的思考,十分令人兴奋。 在马克思三部经济学手稿(《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发表之前,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是从其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最早见于1851年3月题为《反思》的一篇手稿中,后来,在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这一思想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完成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这一理论的系统论证;它的完成形态体现在  相似文献   

3.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按照马克思的原来 计划,是要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的。马克思把《资本论》的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而把《资本论》第四卷称为历史部分、历史批判部分或历史文献部分。1866年10月13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在讨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歌唱家、医生、教师以及一切服务行业、政府管理工作者,乃至解放军的活动等等,都是生产性的劳动。我觉得这不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先从马克思怎样提出这个问题说起。马克思早在他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已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在他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则以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这个问题;在《1863—1865年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资本论》创作史组第二次学术讨论会,集中讨论和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创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草稿)》。 会议认为,这部《手稿》在《资本论》创作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手稿》是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重要的准备著作。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批判,写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批判史”。这就是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手稿》部分;《手稿》的其余部分编入《马克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两张反映社会资本再生产全过程的图表,并在1863年7月6日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要用其中第二张表“来代替魁奈的表”。以后这两张图表就被称为“马克思的经济表”。现在马克思的经济表已广为人知,但对于它和魁奈的经济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创立过程中的作用这两个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对此拾遗补阙。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先对马克思的经济表加以解释。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那封信中对第二张图表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而且马克思的两张经济表所反映的理论内容并无多大差异,所以本文取第二表作为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7.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又名《剩余价值学说史》,是马克思19世纪60年代写的一部经济学手稿的主体部分。它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史草稿。马克思生前对它从未整理修改过,他逝世以后才由考茨基在1905—1910年整理出版。解放前,郭大力同志翻译的考茨基编的德文版本《剩余价值学说史》(共三卷四册,第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月刊》1989年第3期发表《<剩余价值理论>不是从重农学派开始研究的》一文。作者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即狭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是詹姆斯·斯图亚特。结合该文和它在脚注中所指出的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其论据和理由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条:①作者曾强调他所说的《剩余价值理论》,仅限于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即《资本论》第Ⅱ稿的“主体部分”:第6—15册笔记本中的内容;②这一《剩余价值理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史或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③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或产生阶段是重商主义;④斯图亚特是重商主义者或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上述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不成熟思想,后期则抛弃了这一思想;很明显,这一观点忽视了马克思<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于唯物史现、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接从分工和分配这一主题入手,在将经济学和哲学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上,为建立新的唯物史观的人的哲学奠定了初步的但又是永久性的基础.在此之后,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哲学研究在不同的著作中虽各有侧重,但两者一直都是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并在最终创造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理论,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主要组成部分。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一个最大的功绩。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家把剩余价值只看作分配中的一个经济现象,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只是对这种不公平现象进行道义上的遣责。而马克思在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础上,从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精辟分析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证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夏,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创作史学术组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在贵阳市召开《资本论》创作史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专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即《资本论》第4卷。创作史学术组每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总要把提交会议的论文和会上研讨取得的成果,汇集成书公开出版,介绍给国内外读者。现在呈献给广大读者的这本书——《〈资本论〉第四卷研究》(周成启主编),就是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研究成果。这种好的做法,应该继续坚持下去,通过自己的学术活动,推动我国《资本论》创作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在这个学术领域内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热潮。在资本主义世界,不少学者专家著书撰文,对这个新情况发表看法。他们虽然观点不一,但是都谈到了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会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相应带来社会生活的薪变化。这是个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要搞好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便是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表现出来的;而《提纲》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作出的,这中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我认为,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1845年3月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转变的主要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虽然在他1844年后的著作中也能找到其表述,但已不再作为核心概念使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可以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但是到了《资本论》,马克思却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概念。为什么马克思要放弃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经济学范畴的计划?沿着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不再借助“异化劳动”概念的四重根据。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历程,是研究“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一大贡献。马克思在分析研究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后,指出资本的增殖来源于商品价值的增殖,这一增殖是在生产领域中发生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流通只是为价值增殖过程作准备。商品价值增殖在生产领域中是如何产生的?马克思认为这个增殖完全是由资本构成中的可变资本,也就是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一个涉及到剩余价值起源和财富起源的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研究了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以后又在专门收集马克思手稿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中,从理论史的角度论述了这个问题.到了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对生产劳动的一般规定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国内研究学习这部份理论为时已久,争鸣意见颇多,特别对如何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众说纷纭,也都很有见解。我认为要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必须先弄清马克思关于这个理论的本来意义,从中汲取研究问题的正确出发点与研究方法,才能较好地理解当前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意义,找出区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才能使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对当前经济建设与改革有促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周期进行了考察。马克思在其《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不可能按照“供求之间的正确比例”进行,而只能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和停滞等阶段而周而复始地进行。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里,特别是在1861年至1863年的《资本论》这部著作的手稿里,马克思表述了自己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完整的经济危机周期理论,是在其(资本论)这部著作中最后完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固定资本特别是机器设备的更新来确定生产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