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刘辰翁的诗在宋元之交的诗坛上极有特色,往往在清新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吟咏的同时,抒发深沉的家国之恨和黍离之悲,其诗风超越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之外,在由宋诗向元诗过渡的诗史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朝鲜古代诗学对陈师道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高丽、李朝前期推崇宋诗,以“苏黄”指称江西诗派,对陈师道也表现出称颂和喜爱;李朝中后期,推崇唐诗反对宋诗,改以“黄陈”指称江西诗派,虽然承认其在宋诗中的地位,但反对其创作风格。朝鲜诗学还在次韵诗、诗人的性情和风格、琢炼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陈师道,并在接受过程中体现了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5.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唐宋诗之争的角度,重新审视"诗界革命".基于开创诗界新纪元之目的,诗界革命派反对分唐界宋和诗坛的泥古之风,主张继承一切优秀的诗学遗产,包括诗学史上两种诗学典范--唐诗和宋诗,泯灭唐宋诗之争.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采纳民歌民谣入诗,是对唐宋诗两种既有范式的超越,而从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看,对唐宋诗之争也影响巨大,客观上终结了这场长达千年的诗争.  相似文献   

7.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始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文人结社和佛教(主要是禅宗)分派是"江西诗派"缘起的两个重要因素。诗派以"江西"命名,此"江西"二字揭示了宋代江南西路文化对诗歌流派的深刻影响。"江西诗派"的产生促使了诗禅合流,而江西诗人群体以"诗社"为集中活动形式,对诗学进行研讨,又促进了诗之体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唐宋之争超出了对唐宋两个特定历史时期诗歌创作与欣赏的争辩 ,具有普遍的诗学批评价值。从这一论争的逻辑起点来看 ,宋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争缘起于宋诗有别于唐诗自成面目 ,铺展于南宋前期诗坛对江西诗的论说申辩 ,衍化于永嘉派与江西派的对垒 ,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深化于严羽依据其独特的诗学批评原则的分唐界宋之论  相似文献   

9.
张锚是活跃于南宋中兴诗坛的著名诗人,家世显赫,甚有才艺,喜好以诗会友,招徕四方名士,因而声名远播,在诗坛具有重要地位.他呼应了杨万里、陆游等人创新求变的诗学精神,主张转益多师,广学古人,追求活法悟诗,独造平淡,成为反拨江西诗风、推动宋诗发展的积极因素.其个性豪夸放纵,诗风亦具有同样的特征,在诗坛自成一格.但由于较为拘泥于自我,而未走向更为广阔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所以尽管他以独特的诗学造诣而擅名诗坛,却终究不能比肩中兴四大家.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虽晚于王安石、苏轼,但其"山谷体"诗对宋诗特质的形成和确立,却有着高于王、苏的贡献。论及"山谷体",学界往往注意更多的是立足于江西诗派,强调其对诗法的追求。其实,相对于诗法,黄庭坚更注重主体情性的艺术表现:注重吟咏情性是"山谷体"之本质所在。与此相关,黄庭坚的诗形成了鲜明的文人旨趣。探讨其吟咏情性的诗学观及其指导下的诗歌创作,对于深入理解和揭示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