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北民俗丰富多彩,包括民间艺术、人生礼仪、年节风俗、社会礼俗、民风习俗、民间谚语等,丧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的一种。丧俗,就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陕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2.
陕北人隆重地过冬至节,是古代天文、气象科学的民间传承,也是上风下习的民间传承。其特殊的节日运作是先民们太阳崇拜、动植物崇拜、水崇拜的历史遗留物,也是民间农事科学陕北地域特点和气候特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口与地域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近代陕北地区因自然环境恶劣 ,人口发展迟缓 ,这两方面又相互制约。地域人口密度太低 ,没有足够的力量改造环境 ,影响到经济的迟缓和滞后。  相似文献   

4.
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先秦、秦汉古语,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出陕北社会的佛道信仰习俗。通过对陕北方言这些特点的剖析,我们认为,陕北方言的主要形成期应该在秦汉时期,陕北的地域文化特征也应该在秦汉时期初步成型。陕北方言及其区域文化特征的形成过程,正是中华民族汇聚凝固历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陕北地区城市化问题刍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陕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应立足本土实际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运用市场规则与机制 ,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陕北的资源优势 ,扬长避短 ,努力培植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尝试“生态移民”,促进人口集中 ,走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小城镇建设以县城镇为重点 ,强调发展县办企业而不是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6.
陕北面塑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艺术。在造型方面它更加夸张抽象,线条刚劲有力,轮廓极度粗放,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震撼力量。从寓意方面看,它是人类祈福纳祥,祭祀神灵祖先,表达美好愿望的生活追求。而透过艺术表象所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它是原始人类生殖崇拜思想的流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陕北文学入手,剖析了它与陕北文化的直接渊源关系,企图寻找当前陕北文学滞后的根由以及预测陕北文学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陕北民歌中既有近代以来民众对鸦片毒害的痛斥和西方列强侵略的控诉,也有民众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鞭挞和灾荒中困苦生活的呐喊,也有对民风民俗的反映和描述,又有对民众朴实革命思想的表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陕北民歌对近代陕北民众社会生活及社会变革也有深刻的写照和记录,以及陕北民歌中大量关于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陕甘宁边区军民生活和斗争的记述和歌颂。  相似文献   

9.
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绥德炕头石狮文化进行溯源,就我国狮子、石狮、绥德石狮、绥德炕头石狮出现的时代、文化背景、传承进行了考证和论述,对绥德炕头石狮的艺术风格、雕刻手法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绥务炕头石狮这一特殊的民俗工艺品,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陕北文化的分期及其基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文化是陕北人历数千年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的发生、发展,可以按照历史的自然演进序列划分为远古到秦汉、魏晋到宋辽金元以及明清时期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历史时期。陕北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为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浓重的军事文化色彩,以及文化中的原始性和历史延续性。这些基本特质赋予了陕北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绚烂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论述陕北生态地理环境演化和陕北人种构成入手,分析了陕北历史文化的精神品格,认为:陕北文学是陕北历史文化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最有价值、最震撼人心的是陕北文学所蕴含的悲苦意识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2.
清未和民国初年,陕北地区商业有较大的发展,商税增长,集市贸易活跃,形成遍布城乡的三个层次的集市网,集市管理也有一定的规范,尤其是跨地区的贩运贸易发达,它加强了陕北地区与其它地区的交流,满足了本地区对生活日用品的需求,但因为只是转运性质,对陕北地区经济发展刺激微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丰富能源资源基础的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陕北地区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应遵循适地适树、季相变化和特色树种相结合、远近结合等原则,从景观分区设计层面研究煤炭企业的植物配置及特色,不仅可以提高煤炭企业自身的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和美化煤矿企业所在城市生活。研究陕北地区煤炭企业植物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属于资源富集区,又是生态脆弱区,其环境问题及治理尤为关键。陕北地区现行的污染治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对此,必须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确定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目标,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初始排污权分配,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完善排污权交易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建群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围绕陕北高原创作的,讲述了高原上三个家族两代人的人生传奇。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肩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小说涵盖了当地的历史源流、社会风貌、民间传奇及爱恨情仇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全面又系统地展现了一幅陕北高原社会文化生活的史诗画卷。本文主要运用陈思和在《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提出的“民间”概念,从小说所蕴舍的地域特色入手,通过展示作品中的民间歌谣、民间习俗及民间语言,来全面解读作者对这“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陕北高原的浓浓情意。  相似文献   

16.
陕北画像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内形成发展,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北方边郡地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文献资料和画像石实例集中讨论了陕北汉画反映的丧葬习俗主要有厚葬、阴阳五行观念、掮幡招魂、合葬与归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陕北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研究陕北文化对于理清中国文化的脉络,了解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年间,羊毛贸易在陕北地区商业中占主导地位,它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发展过程,其贸易方式与路线几经更迭,它们的兴衰变迁又与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性质、交通状况和战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陕北特产红枣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陕北人赖以生存的经济食物,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又因“早生贵子”等生殖、生命的意义(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红枣化。这和红枣固有的贫富成宜的品质有关,也和陕北人枣食工艺的审美修养和红枣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锐减,农业生产凋敝;灾荒使陕北生态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灾荒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冲突与失范;同时灾荒造成的社会动荡形势,为革命思想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及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灾荒发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的破坏:首先,陕北地区地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其次,水利工程的失修和不完善;以及过度的开荒、造田、毁林使生态环境和农业气候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近代陕北的灾荒给我们以诸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