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增速惊人。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日渐显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政府形象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简述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5.
孙轶 《决策与信息》2013,(11):70-71
网络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巨大。公权机关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对舆情苗头反应迟缓、对信息公开遮遮掩掩、对舆情信息删除堵封、时危机处置忙乱无序等问题。因此,要在坚持及时、坦诚、第三方、柔性引导与外在规制相结合的原则上,结合网络舆情舆论潜伏、网络围观、争辩聚合.影响消退讶个阶段的变化规律,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科学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应以政府、公众、第三方的组合等形式以提升政府绩效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未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仍以政府自我评估模式占主导地位,公众、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空间受到挤压。由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在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有其它评估主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应突出第三方机构在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地位。优化第三方作为评估主体要确保第三方评估主体拥有充足的可查询的信息、给予从事第三方评估的社会组织政策支持、优先吸纳高校、科研机构等科研单位作为第三方评估主体,逐步拓宽第三方评估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导致应对不及时、网络舆情话题随意导致整体不易把控、网络舆情主体隐蔽加大处置难度。融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具体而言,要把握“黄金4小时”原则,掌握舆情话语权;充分尊重融媒体受众,态度平等诚恳;建立信息公开的诚信政府,避免“塔西佗陷阱”;做好舆情“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社会,无论是网络推手炒作谣言,还是官方微博积极应对,都可视作舆论领袖在舆情演化过程中发挥传播影响力。本文将舆情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作用舆论领袖的传播影响力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是舆情危机爆发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无到有",分析网络推手在该阶段的扩散影响力,以SIR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网络推手作用的扩散影响力模型;第二个阶段是舆情危机平息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有到无",分析官方微博在该阶段的证伪影响力,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研究官方微博如何发挥证伪影响力与网络推手进行博弈。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据舆论领袖不同传播作用应对舆情危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决策者打击网络谣言、平息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11-11
网络舆情考验着地方政府,也重新塑造着“城市形象”。8月7日,在由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和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2012年度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发布会暨城市网络形象研讨会上,深圳、济南等18个城市分获“2011—2012年度中国网络形象十佳城市”、“城市政务微博平台建设示范奖”、“城市节庆传播奖”、“城市网络舆情应对奖”、“城市形象网络推广贡献奖”。  相似文献   

11.
环境监测社会化能够弥补政府环境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但频繁发生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违规现象表明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需要监督和规范。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和数值仿真对地方政府主观型环境监管缺失和客观型监管不足情形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行为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政府主观型环境监管缺失情形下,第三方监测机构不存在履责动机,“违规”是其占优策略。在地方政府客观型监管不足情形下,地方政府对第三方机构违规行为的惩罚存在阈值效应;当第三方机构存在单方违规行为时,在保障地方政府监管能力前提下,提升惩罚力度和复查概率,可对第三方机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纠偏,但公众环境参与作用丧失;当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均存在违规行为时,在保障地方政府对第三方机构惩罚力度的前提下,公众环境参与可以弥补地方政府监管能力的不足。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为发挥多主体监督作用,维护环境监测市场有效运作,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要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二要把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三要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定舆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要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与动态;五要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六要建立网络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分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微博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以2013年重大突发事件"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运用ucinet软件生成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统计得到的微博节点关系矩阵进行微博舆情传播网络整体结构、角色与位置结构等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媒体用户、政府用户、地震经历者以及积极参与救援者在舆情传播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传播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节点有效控制舆情的传播速度。本文采用实证方式对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测量,拓展了SNA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平台,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地铁运营方和政府都面临着重大的的公关危机和舆论压力。从事件发生到舆情迅速传播再到快速平息,从自媒体首先爆料到官方微博第一时间致歉,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地铁事故的危机的传播和应对因为微博的参与而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开。本文将对此次危机事件传播的新特点和应对中的可取之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征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传染效应”,快速改变公众的观点与认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研究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内外结合”视角,将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划分为内外影响因素,并将网络舆情蔓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蔓延扩散阶段,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内外驱动因素影响的S-ED/ID-R模型,再以S-ED/ID-R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蔓延扩散模型,分析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S-ED/ID-R模型的仿真提供参数。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调控网络舆情阶段,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提前政府介入时间、增加官方微博的数量和增加官方微博发博频率三种策略的效果。最后,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建模进行验证分析,为政府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面临着现实困境,为寻求突破困境的科学决策路径,论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外部监管和激励下的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治理随机微分非合作Stackelberg博弈与合作博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相应的反馈纳什均衡解和具有子博弈一致性的合作支付分配机制.研究发现,较之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既可以有效减少排污企业的偷排量还可以消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虚假治理,从而达成更优的治污效果;在具体决策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均衡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以引导第三方治理企业积极进入治污市场并进行治污技术研发;排污企业 可以确定恰当的技术溢价因子、第三方治理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初始投资以实现治污效果和期望收益方面的合作共赢.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参考消息》1月15日【舆情视点】香港《南华早报》1月13日报道称,中国多个地方政府虽然面对大雾启动了应急措施,比如通过电视、微博警告市民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但现在中国应对空气污染时还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地区间的协同是中国反空气污染运动中的最大黑洞。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价说,现在的中国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8.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官方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政务微博的兴起与繁盛是党政机关适应时代潮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面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危机多发的社会现实,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把握微博舆论的传播规律,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以政务微博为武器,抵制不实消息,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将舆情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本文对当前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