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特殊的犹太身份,敏感孤独的内心使得作家卡夫卡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流浪主题,《饥饿艺术家》便是一篇出色的带有“卡夫卡气质”的作品。本文以精神流浪角度为视角,考察饥饿艺术家及卡夫卡本人关于寻找认同、寻找归宿、寻找救赎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德语文学中,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和托马斯·曼的《饥饿的人们》都刻画了"饥饿艺术家"的形象。饥饿艺术家处在情感的饥饿状态,不仅得不到公众理解,而且成为嘲笑的对象。两部作品也都暗示出:"饥饿"只是艺术家的生命状态,其人生姿态却是积极进取的。艺术家形象能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病症;艺术家身上凝聚着人类的希望;艺术家之死,开启了拯救之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饥饿艺术家》这个短篇小说 ,从艺术家与卡夫卡本人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们对艺术所表现出的“不满意” ,艺术家形象的创意这三个基本角度出发 ,旨在剖析卡夫卡著名的自我投影式写作。通过对卡夫卡短篇《一场常见的混乱》的重新解读 ,探析卡夫卡作品中颇为独特的图像式象征性书写。揭示正是卡夫卡的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此的自省和深沉思考 ,使他的作品真正成为了那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相似文献   

4.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相似文献   

5.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5,(5):52-55
卡夫卡一生充满着悖论和矛盾,他将写作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卡夫卡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折射投影,即他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象化。从《美国》《变形记》到《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再到《地洞》,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里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半开放或封闭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他们拒绝与外在世界的交流,他们孤独地生存、绝望地存活。从而这些空间场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象征网络:即卡夫卡的精神世界,从这些空间场景的一系列变化:开放—半开放—封闭—消失,可以勾勒出卡夫卡精神世界和心灵图景的嬗变:《美国》为我们展现卡夫卡广阔的心灵图景,《变形记》隐约透露出卡夫卡对人性不灭的希望和积极的向往;《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等作品中展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无奈追求,他的精神世界在逐渐放逐与坍塌;《地洞》则表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毁灭与关闭,至此,卡夫卡永远合上了他的精神世界的大门——他用写作燃尽了最后一缕希望,他的生命旅程也至此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7.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晚年所作的一部得意之作。文本中饥饿艺术家与庸众之间存在着相对静止的微妙的矛盾关系 ,矛盾双方彼此敌对又彼此陌生 ,而这一矛盾又是建立在小说构建复性的双线结构上 ,具体表现为庸众对饥饿艺术家的“权利”关系以及饥饿艺术家的“自愿”承担。  相似文献   

8.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少数作品之一。在小说文本中 ,周围的观众构成了“看”的主体世界 ,艺术家构成了“被看”的主体世界 ;通过对这个二元世界的构筑 ,作者表现了自己作为生活在异化了的物质世界中的精神个体对人类精神道路的探索 .  相似文献   

9.
"寻找"作为现代主义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卡夫卡和余华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叙事。笔者就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卡夫卡的《城堡》为例,从寻找主体、寻找原因、寻找过程、寻找结果等方面,分析这两位作家在相同主题下创作的异同,深入挖掘其"寻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寻找"作为现代主义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卡夫卡和余华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叙事.笔者就以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与卡夫卡的<城堡>为例,从寻找主体、寻找原因、寻找过程、寻找结果等方面,分析这两位作家在相同主题下创作的异同,深入挖掘其"寻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与接受——卡夫卡之于中国新时期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对我国新时期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作家在阅读卡夫卡的作品后发出"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的惊叹.本文重点探讨了宗璞、残雪、余华对卡夫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2.
曾艳兵 《东方论坛》2007,6(6):27-33,52
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地受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卡夫卡声称自己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某种血亲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弥漫着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或"死屋"的气息,而他笔下的"弱的形象"也颇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的精神和特征,至于他的怀疑、迷惘、焦虑和探索等,也都能从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找到某种精神渊源.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卡夫卡的先行者,但卡夫卡跟随这位先行者,却走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卡夫卡小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即从对意识形态和生存环境的特征在卡夫卡作品当中的反映的研究向对卡夫卡个人心理历程的探寻的转变。本文立足于这股潮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卡夫卡的潜意识和恋母情结在其代表作《变形记》当中的折射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在其短篇<寻常的困惑>中,把自己的创作视为"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对他内心生活的形象写照与诠释,是他自己的"象形文字".卡夫卡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它是卡夫卡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现代派作家的重要标志.卡夫卡这些装载在文本中的个人生命体验又成功地与无数个人的不同认知发生碰撞与共鸣,这也正是天才的卡夫卡自传性创作能流芳百世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今天被视作现代派的鼻祖,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可是在他的时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作家,他的同时代的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创作的巨大意义。他的作品,从被看作为"非文学",到被承认为"正宗文学",最终被世人所认可,并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从卡夫卡的性格和主要作品入手,通过对它们的解读,使人们对卡夫卡能有更直观、更立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是一位有着较强宗教意识的犹太作家,我们不从宗教角度出发将难以读懂他的作品。《圣经》中的伊甸神话对卡夫卡有着深刻影响,其小说即是对亚当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可以从小说人物所犯错误、对罪的感受以及受到的驱逐、死亡等惩罚中得到印证。上帝与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卡夫卡思考的重心。在上帝与人之间存有鸿沟的情况下,卡夫卡推崇信仰方式的个性化,这也是走向上帝的救赎之路。写作是卡夫卡的"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藏身洞》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借以阐明二十世纪小说中的上帝形象与人的主题。卡夫卡在这里把带有宗教思想的许多文学家在这个二十世纪非宗教世界中的好象无法解脱的处境戏剧化了,他还以戏剧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现代艺术家另一种苦恼心情——艺术家的离羣索居之感。他总会感到这个“外在世界’的轻视和敌意,也还有艺术家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疑虑和妥协。卡夫卡在寓言结束部分还提出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我毕生全力以赴的这件艺术品在上帝看来究竟有没有意义,究竟有没有价值?这并不是好的神学或哲学,卡夫卡在实在中所看到的烦忧景象是种有限的景象,是神学或哲学不容许我们视为终极的。真正的艺术家总要在他自己的主观经历和他所隶属的那一代人的经历中找出一个意义。有时候他所能断言的唯一意义只是他自己的特殊禀赋容许他通过语言媒介而加于生活的美的秩序或艺术秩序。卡夫卡就是如此,他的文学作品形式的本身在相当程度上证实了他的怀疑和遭受的挫折。他作品中所透露的乖离感、寂寞感、犯罪感、焦虑感对于我们这一代、对于我们的时代都有意义。他已经在显著的程度上使他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公开世界接近到足以揭示后者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记录着自己的生存体验,他笔下有一系列“儿子”形象,卡夫卡不仅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儿子,同时,“他总是把自己看成是罪人和弱者”(密伦娜语).通过卡夫卡的父子关系、婚姻、写作、生活等方面来研究卡夫卡的精神“未成年”的形成,以便更详尽地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地洞>创作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影响,两个作品在形象特征、叙事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最重要的相似性存在于两个作品都形象地展现了"地下室"概念的多重象征意味.由于卡夫卡是主动接受并消化了陀氏的影响,所以<地洞>无论是在描写的侧重点,还是在艺术形象的深层意蕴上,都已经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现代主义的开创者,在普通视角下,有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卡夫卡的作品进行了解读.而本雅明在解读卡夫卡时采取了还原作品本身的体验式解渎,用寓言式批评揭开了卡夫卡作品的面纱,进一步发掘了现代和后现代作品中的本质特点,揭示了这些作品真正吸引读者和使读者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