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史书。根据该书的材料来源,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部分,即传闻追述和时事实录。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但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文字还要数殷商甲骨文,而《汤誓》是《商书》中最早的一篇,所以它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 《尚书·汤誓》是商人将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商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尽管今本《汤誓》较为浅易,某些文字显然被后人改动过,但其原形的成文却远在商汤时。《汤誓》是当时史官的时事实录。  相似文献   

2.
南宋史浩撰写《尚书讲义》一书,注疏及讲解《尚书》中每一篇的篇名、书序和内容。其解析《泰誓》篇名不但从《尚书》誓体文篇名命名的规律进行推求,而且结合书中各篇章及其序言的内容,吸收、借鉴前代及同时代的经、史文献以及诸家学者的解说,认为《泰誓》由姜太公所作,伐纣之谋源于太公,太公在讨伐商纣王一事上居首功,从而提出了“泰誓”之“泰”意指“太公”之“太”的观点。该阐释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却从另一个视角折射了宋代理学家的解经特色和风貌,以及姜太公的形象、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秦晋殽之战》的人物语言,不同的典籍对其分析各有不同。当我们翻阅两部成书年代相隔并不遥远的先秦历史典籍《尚书》和《左传》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时,却会读到关于人物语言的风格迥异的记载。为此,本文试图从《尚书.周书.秦誓》和《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中关于"秦晋崤之战"中人物语言的不同点入手,对这一现象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尚书.尧典》载有一段帝舜与夔的论"乐"文字,传统上一直被作为考察上古之诗乐情况和诗学观念的信史来使用。其实,它只是后人对古代的传说。这种传说固然也保留了某些上古的历史信息,但真史经过几千年传说的陶铸,也就存在着以讹传讹的严重变形。从文字考辨和神话解析入手,考索后可知,"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至早亦当在战国末期甚至以后。  相似文献   

5.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巨著,鲁迅先生曾用“无韵之离骚”给予高度赞扬。诚然,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史记》树立了一种叙事和风格的新典范,同时,作为文言文形成标志,在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语言方面,《史记》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汉代的一部史学著作,《史记》引用了不少先秦古籍材料,如《尚书》、《国语》、《左传》、《论语》、《战国策》等。但这并未破坏全书的统一风格。《史记》都是由汉代通用的书面语写成的。在对古史料的改写过程中,司马迁为汉代书面语  相似文献   

6.
通假借是俞樾《〈尚书〉平议》的一种重要校释方法,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对假借或通假理论的正确认识和综合运用。对之进行评议,以求比较同类研究,客观公正地评价并确立俞樾在训释校雠学术史上的杰出成就,对于《尚书》学史及汉语训诂学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顾恺之的著作时说:“著《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又有《论画》一篇,皆模写要法。”接着下面转载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的全文。这里“名臣”和“胜流”意义有些不同,也许就是同一篇吧。这篇文章的内容,顾名思义,本来应该是魏晋时代著名画家的画赞(画的评论),可是所载的却主要是关于模写的方法,一点都没有关于“胜流”画赞的事项。这就不禁使人打个问号,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开头第一篇《论画》,根据上面的引文,本来应该是关于“模写要法”的,可是这里转载的内容,却完全没有关于模写方法的事项,而是当时作家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考察了《尚书》敬语的分布与类型,阐述了《尚书》敬语的功能与影响,指出了研究《尚书》敬语现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金縢》提供了研究传世本《金縢》的新文本,清华简《系年》所载周初史事对《金縢》的研究也至关重要。这些新材料澄清了周初重要史事的基本脉络。周公所言"我之弗辟"指诛杀武庚,而非三监;周公遗《鸱鸮》诗于成王未获谅解是因为周公对摄政之事只字未提;最终使成王释疑的是周公以身代武王死一事的公布;成王与周公二人最终和解,进而开创出周人的基业。  相似文献   

10.
《尚书·金縢》中提到的"穆卜"是周初一种特殊的占卜方式。这种占卜成王以后便不再进行。它的具体内涵虽已不可确考,但仍可根据《金縢》推断其大致情况。清华简《金縢》的文本虽然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但在此问题上不能提供反证,反而说明战国时人已不理解"穆卜"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1.
周秉钧先生的《尚书易解》(岳麓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易解》),系统地总结了前人有关《尚书》的研究成果,并在全面进行爬罗剔抉的同时,又多有发明和补正,其解说精审,胜义纷呈,使前人所未及明者,得到了精当的解释,确有梯梁来学,发蒙后人之功。正如杨树达先生所评:“先儒所称诘诎聱牙号为不易读者”,经过“爬梳而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传世的古文献中,以《尚书》为最早,而《尧典》又置于《尚书》之首篇,足见《尧典》之重要。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少经学家由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思想的缠绕,把《尧典》奉为至高的圣典;曾几何时,由于发现《尧典》的制作时代较晚,因而又有不少的注疏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校释二十一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校释二十一条陈永良华伦是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三国志》和《后汉书》均叙列其传。而《三国志》的文章则不仅选进高、中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北京大学郭锡良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中华活页文选》(以下简称“活页...  相似文献   

14.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荀子·劝学篇》校释订补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先秦名著《荀子》的校释 ,自唐人杨所传注本后 ,明清以来 ,代不乏人 ,然其中疑难未解之处多在。本文仅就《劝学篇》中部分疑难词语 ,在前贤时彦研究基础上深入考究 ,提出新的见解 ,并对旧校释进行订正、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最初的“典”体生成于殷人的贡典制度,主要是书写对祖先神灵的祝告之辞和先王先妣的祀谱和庙号。周人将礼乐法度上升到了“典”的神圣地位,并将先王先公有教益和借鉴意义的话语也称之为“典”。而《尧典》是春秋时人出于制度的焦虑,为王者未来的实践行为建构的一部理想性的行政法典,体现出了迥异于商周其它“典”体的叙事性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尚书·盘庚》篇,不少学者认为它写成于商代。由于语言隔阂、诠释多歧、故韩愈有“诘倔聱牙”之叹(见《进学解》)朱熹有“依旧难晓之辞(见《朱子语类》)。笺释考证,代不乏人。前贤用力甚多,而问题依然存在。其实《盘庚》并非写于商代,它的词句也并不如周初诸诰之艰涩。那么为什么它又向称难读呢?我以为问题症结在于原文有错简、讹字、夺文和误逗,以至矛盾丛生,龃龉不相值。本文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读者参考,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期典章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一部远古散文集。本文仅就《今文尚书》中《甘誓》、《汤誓》、《牧誓》、《费誓》和《秦誓》等五篇“誓”文的战争动员令的宣传鼓动特点,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尚书》的修辞学价值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圆熟的修辞技巧是《尚书》为修辞学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文化启迪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深层意蕴;同时,《尚书》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为解释先秦修辞理论的成因投供了第一手材料,史的延伸,这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第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