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纪泽公法维权思想是在全方位扩展的资本主义文明与落后的中国古典文明的激烈冲撞中产生的。曾纪泽对国际公法的多面认识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肯定公法的现实意义与精神意义,所以主张接纳公法;另一方面,曾纪泽并不迷信公法,而是主张有选择地援用公法,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曾纪泽并无意将公法作为处理与藩属国关系的准则。其对公法既承认又保留的迎拒心理反映了近代知识界对国际法是否可恃的矛盾心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则鉴于中国国势日弱及国际公法在中西交涉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强了对公法的重视、认识及运用;二是源于对世界强权政治的实质性认识,使曾纪泽对列强主导下的公法有所保留;三则其对包括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宗藩朝贡体制在内的中国的制度、法律、文化仍具有强烈信心。曾纪泽对公法的多面认识及灵活运用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络,具有实用性,也受传统思想、个人能力及时代主流的桎梏,存在诸多局限性。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宣告了沙俄在我国伊犁地区殖民统治的结束,伊犁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曾纪泽因而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曾纪泽之所以能与俄国顺利签订《伊犁条约》,实与刘锦棠有极大关系一、坚决打击阿古柏余孽及卖国贼白彦虎等人的武装骚扰,粉碎了俄国利用武装骚扰长期霸占我国伊犁的阴谋;二、坚持以武力为后盾收复伊犁,才使得清政府拒不承认崇厚与俄国所签之条约,改派曾纪泽重新赴俄谈判,迫使俄国退还我伊犁。  相似文献   

3.
曾纪泽是外交官,赫德是总税务司。赫德插手中法谈判、中英谈判、排斥中国外交官,引起曾纪泽的不满,以致频频将赫德不愿公开的信息透露给报界。在中葡澳门交涉方面,双方意见更是尖锐对立,明争暗斗,直至曾纪泽逝世。  相似文献   

4.
曾纪泽是光绪朝驻英法使臣。一八八○年,在崇厚赴俄订约失败以后,被清政府任命为兼任驻俄公使、钦差大臣,前往俄国重开谈判。在交涉伊犁事务过程中,曾纪泽表现了忠贞的民族气节和精明的外交才能,运用巧妙的斗争艺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曾纪泽赴俄改约问题,有益于总结中国近代外交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誉驰中外的中年外交家。他在出任清朝驻外使臣期间,办理了三桩重要外交,其中对俄伊犁交涉、对英鸦片税厘并征交涉成功,赢得了国内外众声交赞,而对法越南交涉失败,则谤怨四起,迄今史学界亦评说不一,本文拟就曾纪泽关于中法越南交涉的原则立场,策略手段及失败原因作一粗浅探讨。中法越南交涉源于1874年越法两国签订的《和平同盟条约》(法国也叫“1874年条  相似文献   

6.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中西文化是曾纪泽外交思想的源泉。他是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发展的方向。中俄谈判和中法交涉无疑体现了他的外交思想。他既不同于主和派 ,又不同于主战派。  相似文献   

7.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出色的外交家.在中国遭受西方侵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备受西方冲击的情势下,曾纪泽能够客观地看待西方思想文化并努力探索如何吸取西方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一些观点仍残存"天朝上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大学士,勇毅候曾国藩长子。由二品荫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引见,“奉旨以员外郎用,戲分户部”蹇谕ㄉ毯?时代风会转变,中外交涉日益纷繁。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纪泽  相似文献   

9.
曾纪泽自1878年出使欧洲以来便一直关注着朝鲜问题,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有关朝鲜释放法国传教士问题、巨文岛事件以及朝俄密约等问题的交涉,而他对朝鲜问题的关注尤其是从国际关系大局角度考虑朝鲜问题的认识与主张,在晚清第一代外交官队伍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到1885年奉命回国后,他在总理衙门等不同的工作岗位继续关注朝鲜问题,尤其对沙俄势力觊觎朝鲜表现出深刻的忧虑并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却因英年早逝而未能进一步有所作为。曾纪泽有关朝鲜问题的认识与相关政策主张,理应成为19世纪末晚清对外关系史及中朝关系史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三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出任中国驻英、法大臣,后又充使俄大臣,至俄与沙俄谈判,改订崇厚已订之约,收回新疆伊犁和特克萨河地区。光绪13年卸任回国。回国后,任兵部左侍郎,卒于任,谥惠敏。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年间 ,中俄在西北有过两次界务谈判。当时的中方交涉者曾纪泽、许景澄等人缺乏来自国内可靠地图的有力支持 ,于是 ,出现了交涉中对于西方地图的使用、译介与研究 ,并由此引发了对传统地理学的反思 ,促进了近代地理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驻外公使之一的曾纪泽通过对近代国际法的深刻认识与理解,运用国际法与西方国家进行外交事务上的交涉和谈判,虽然在本质上不能改变晚清政府外交上的弱势地位,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清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在诗学领域,其体现在袁枚的《续诗品》、顾翰的《补诗品》、曾纪泽的《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及蒋斗南的《诗品目录绝句六章》中;二是在词学领域,其体现在郭摩的《词品》、杨夔生的《续词品》、姚燮的《鸥波词序》及江顺诒的《词品》中;三是在文章学领域,其体现在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及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中。上述三个维面,从不同的论说视域将传统品体文学之论予以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大约自19世纪中叶,近代中国出现了不少留洋的官员与学者。其中著名的,如郭嵩焘、黎庶昌、曾纪泽、薛福成等外交使节,戴鸿慈、载泽等考察外国政治、法律的专使,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流亡人士和旅行家。这些留洋者们,往往在欧美各国的考察、谈判及活动中,在游历、考察与外交间余,以日记、游记乃至考察报告的形式,将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7,(16):59-59
同治四年(1865),46岁的徐寿与其子徐建寅及华蘅芳等人.在金陵机器制造局(今晨光机器厂址)制造出我国第一艘自制的汽机轮船。该船是一艘以蒸汽为动力、螺旋浆推进的木质轮船.船身长55尺,载重25吨。3月4日.在众多中外记者和社会名流的见证下.此船首航顺水8小时行225里.逆水14小时行225里。曾国藩之子、清外交官曾纪泽以“黄鹄高飞.瞬间千里”之意.在船上大书“黄鹄”二字。  相似文献   

16.
郦波 《社区》2011,(23):7-7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曾国藩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相似文献   

17.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功办外交的第一人,他采用的外交原则与策略既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表现,又是他在外交实践中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其外交原则与策略主要表现为实力原则,慎待以夷制夷,力主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8.
晚清驻英公使曾纪泽翻译的一首英文诗《咏技艺》,刊载于1887年1月出版的《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刊》,是清代外国诗翻译的一份别具价值的史料。曾纪泽翻译此诗,缘于他对英诗的长期爱好,又与他和作者傅澧兰(Freeland)的个人交往密切相关。比较而言,在近代较早出现的译诗中,《咏技艺》的水平是最佳的,其尝试本身,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值得纪念。除翻译本身可圈可点,《咏技艺》还有几个明确的优点:(1)时代较早;(2)由一个懂英语的中国人独立完成,是符合现代意义的真正的翻译;(3)诗歌翻译的自觉。《咏技艺》的翻译,证明丁韪良所说曾纪泽英文水平差、“读、写一直都有困难”的评论是无根的。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曾纪泽是在近代早期出洋官员中高度重视国际法的清朝官员之一。在弱国外交的背景下,他试图以国际法为依据,更正不平等条款,收回国家主权。他直接参与了中俄伊犁交涉、中法越南问题交涉等重大外交事件,并以国际法为依据,在外交活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的这些努力,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