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是回族文学隐性层面的重要构成。以"水"为核心的文学表意实践,隐喻着以信仰的坚贞守卫纯洁无瑕的价值观的族群品质,由此衍生的是净心洁垢、两世并重的清真文化;"族在旅途"的精神求索是族群寻找"黄泥小屋"的精神之旅的文化隐喻;"苦"之味衍生的是基于族群命运而产生的精神震荡。因此,围绕"水""族在旅途""苦"等词语形成的回族文学隐喻系统凸显出鲜明的族群文化,构筑了回族文学的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2.
实现对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研究,对二者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并进一步分析了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声乐视听艺术的审美技巧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伊娜 《中国民族博览》2016,(14):234-235
实现对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研究,对二者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影视作品中的声乐艺术,并进一步分析了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声乐视听艺术的审美技巧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饰"作为艺术呈现方式或设计手段所蕴含的设计作用与美学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通过系统分析"饰"的含义和流变历程,对当代设计之"饰"有着重要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同时,在形意场理论指导下,从"八个场"与"四特性"出发,以更深层面地探索"饰"在"形"与"意"间的内在美学逻辑。由此丰富未来设计活动中的审美意识,提高装饰表达的思维逻辑性。  相似文献   

5.
大理市太邑彝族乡彝族居民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显现了多维的生态价值。太邑彝族乡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它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们协调好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美学要求下,视觉传达思维和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是大潮流.本文重点从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上阐述了当前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点,并结合文献查阅和定性分析提出了几个颇具参考价值的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美学要求下,视觉传达思维和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是大潮流。本文重点从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上阐述了当前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点,并结合文献查阅和定性分析提出了几个颇具参考价值的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隐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上升到了思维高度。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两国人民看待与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的异同。其中,“菊”作为随处可见的植物,在中日的语言体系中具有大量丰富的隐喻表达。通过分析“菊”在中日语言体系中的隐喻性表达,可以揭示出中日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独特的民族思维方式及文化内涵,进而探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内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以认知中的思维过程为研究对象。目前,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从哲学基础、基本概念、操作过程等方面,论文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同质性;认为概念整合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为论证此观点,论文分析一幅环境保护漫画,旨在说明概念整合更加详细地描述了概念认知过程,是对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性别隐喻始终存在,是主流意识对身份认同和想象的主要体现,除了在东西方比较语境中能够找寻,性别隐喻还充斥在文学发展中,但却是片面的且具有限制性的。纵观汉语言文学发展,要真正探究性别隐喻问题,则要直接追溯到后殖民主义理论。其中除了具有基本的中西关系,也有东方对文学性别的认知与界定。对此,从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着手,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中西关系的性别隐喻,并以此提出了两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79-181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楚剧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曲艺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较之于其他剧种,虽然楚剧地域辐射面较窄,但是其舞台表演与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侧重于从美学观点入手,客观解析蕴涵在舞台空间、人物脸谱与服饰装扮以及歌舞表演中的审美与应用价值.分析和总结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美学跨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剧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曲艺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较之于其他剧种,虽然楚剧地域辐射面较窄,但是其舞台表演与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侧重于从美学观点入手,客观解析蕴涵在舞台空间、人物脸谱与服饰装扮以及歌舞表演中的审美与应用价值。分析和总结楚剧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美学跨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120-123
关联隐喻作为一种动态形成的认知过程与模式,通过解读关联隐喻与社会文化、思维认知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明确不同属性词汇所传达的隐喻内涵及其应用方法,能够为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理解与翻译提供更具实效性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隐喻的功能及价值,辅助提升文化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隐喻,具有深刻含义的隐喻可谓是不胜枚举。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雷考夫和约翰森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引起了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热烈探讨。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会使语言更加优美、丰富多彩。认知论认为隐喻是由源域到目的域映射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喻被看作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使用。而语境对隐喻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都对隐喻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而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以人类的其中一种基本情感“悲伤”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主要从心理和生理角度入手,对英汉两种日常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动物身上的特征与自己的属性嫁接叠加,与动物合二为一,通过隐喻的路径创造出一系列相关的语汇。通过对十二肖语簇在汉英语言中隐喻意象的对比,从体验哲学和文化分野的双重视角阐释了人们识解同一动物时的共性和异性。  相似文献   

18.
钢琴演奏是一种最为直接的体现艺术美学价值的音乐表演活动。钢琴演奏者应当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同时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自身的审美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造,这样才能通过钢琴演奏充分体现出艺术美学的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钢琴演奏中的艺术美学价值,其后分析了艺术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必要性,随之阐述了钢琴演奏中艺术美学价值应当遵循的本体性和结构性原则,然后分析了艺术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了艺术美学价值和钢琴演奏关系及实现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用概念隐喻机制和修辞学进行语料分析,《共产党宣言》的语言美学体现在文采美,包括文本体现的修辞美和句式美;理论美,体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境界美,达到概括、修辞、逻辑和情感魅力的功能境界。从语言美学角度有助于解读科学社会主义话语以及深邃的语义传播技巧,从而达到更好理解科学思想深刻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和规律的科学。本文从社会生活、读者心理、宣传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闻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