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托马斯主义又称“新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学说。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它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有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1810——1909)、法国的哲学家马利坦(1882——1973)和吉尔松(1884——1978)等人。新托马斯主义是一个信徒最多,组织最严密,活动最频繁的哲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都以其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知名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个体发生哲学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个体发生哲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分析了存在主义、新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现象学等哲学派别中个体发生哲学思想,并对现代西方个体发生哲学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传统,即奥古斯丁主义和托马斯主义。 前者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代表着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强调基督教信仰中的“奥秘”成分, 对理性采取一种贬抑态度;后者源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着一种理性神学的方向,力图借助形式逻辑对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进行论证,用理性来充实基督教信仰。这两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也讲伦理学,也讲什么是善、恶、快乐、德性、幸福、正义等一些道德范畴。他们在讲伦理学时,则常常丢去哲学术语的掩盖,赤裸裸地贩卖宗教的教条。本文拟对此作些剖析。 从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来源来说,它是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部分和基督教的思想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信仰主义的宣传是十分广泛的。新托马斯主义哲学是当前最为露骨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公开宣称上帝是其本体论的核心,“双重真理”则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新托马斯主义大力宣扬“双重真理”观,实质上,就是“颂扬愚民的各种特点”,①其目的在于维护信仰主义和蒙昧主义,通过天主教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垄断资本服务。 新托马斯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抽象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马利坦。他说:“心灵中的真理指的是它跟事物的符合性构成。”②显然,新托马斯主义的真理观完全是一种信仰主义的说教。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基于当代人文科学的长足进步形成了几大研究热点。宗教哲学即是其中之一。一般说来,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潮往往间杂着多种倾向,象传统性的、现代性的、居间性的等等。因而,在研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时便理应着重考察其中的现代倾向,因为唯有这种倾向才足以反映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的趋向与意义。卡西尔的宗教哲学思想所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种不乏新义的现代倾向。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西方思想界把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种说法并不过誉。测览卡西尔身后留下的大量著作,可以看到他的研究兴趣遍及科学哲学、语言哲  相似文献   

7.
在从古代至近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未能觉察到在对象世界与人之间还存在一个价值问题.价值王国的发现,只是上个世纪中叶的事.价值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则是通过康德的“人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进入哲学领域,成为现代哲学研究内容的.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开始兴起价值论思潮.新康德主义的费赖堡学派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最早把价值引向哲学本体论,实在论的代表哈特曼则成为创立价值本体论的第一人.后来,实用主义、人格主义、现象学、历史主义、日常语言哲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学派,都注意对价值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价值论倾向.  相似文献   

8.
柏格森哲学与“五四”进步思潮董德福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五四”期间传入中国的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代表者。由于它在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儒道之学相遥契,颇受现代新儒家等新人文主义者的青睐,并成为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颉颃的保守力量的重要理论来源。因此,论者...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哲学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它是以上帝为核心、神学为基础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近二千年的历史中,它经过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初六个世纪,名为教父哲学,历史上通称为教父学。第二个时期,即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为止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其中托马斯主义的经院哲学为主要派别(亦名烦琐哲学).第三个时期是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的新经院哲学,就是现在常说的新托马斯主义。 在哲学史上,就哲学派别来讲,基督教哲学如此顽强地断断续续坚持下来,的确是罕见的。它之所以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除了罗马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势力这一主要因素外,其自身在形态上所作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哲学界,一般都认为:“新托马斯主义起源于法国”,“马里坦是新托马斯主义的鼻祖”。其理由是,马里坦出生于法国,马里坦发表过大量宣传新托马斯主义的著作,马里坦是现代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但是,历史的记载是: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是在1879年8月4日于梵蒂冈宣布重建中世纪托马斯主义的,而马里坦是在1882年11月18日才出生于法国。开始,马里坦是个新教徒,信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本主义文论是西方现代文论的两大思潮之一,其哲学基础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在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现代人本主义论体现了总体面貌相近下的多样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哲学与西方心理学科学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其发展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实证主义,其后期则分裂为不同的理论和流派.科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哲学依据和指导原则,而且决定了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路线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新黑格尔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德国古典黑格尔主义的复兴运动,其影响波及哲学、伦理学、宗教、社会学、文学等方面.在伦理学方面,英国的格林和布拉德雷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在英国具有深厚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快乐主义伦理学,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吸取和发挥黑格尔和康德哲学伦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借助“自我实现”这一古老的课题,对道德想这一伦理学中心议题进行了颇具创造性的研究,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思索的理论启迪.一自从柏拉图建立了西方第一个理性主义伦理学体系之后,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便遁着他所探寻的轨迹和方式前行着,迄至黑格尔,理性主义伦理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与经验主义伦  相似文献   

14.
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结构思维和解构思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两大哲学难题.前者是西方现代哲学关于如何获得真理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西方现代哲学关于面对复杂现象时,应该如何思维以获得对象真理性认识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些难题,有助于理解西方现代哲学的深度,有助于提高当代哲学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认为,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由于其哲学思想与神学问题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由于本世纪的一些新托马斯主义思想家(比如E·吉尔松)对之的解释包含着使人误入歧途的成份,使我们在理解托马斯哲学时遇到极大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吉尔松构造的“基督教哲学”概念的澄清,通过对托马斯哲学文本本身的考察,达到理解托马斯哲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从形而上学来理解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就现代美学的问题进一步对托马斯的美学观念加以发挥.马利坦强调美的超验性向度,通过发展托马斯主义的类比原则来肯定感性美的本体性价值,主张美的绝对性并重新理解美与丑的关系.马利坦在现代美学的语境下发展托马斯主义美学,为人类精神寻求回归存在的可能性与神圣的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17.
陈晖 《兰州学刊》2004,(4):79-82
西方法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 ,其突出特征是 :否定形而上学法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原则和终极价值 ;反对脱离现实经验的思辩理性主义 ;主张道德价值和正义的相对性 ,拒斥绝对主义。西方法哲学的这次转型也是同西方哲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在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对现代法学的全面渗透和影响上 ,其中新康德主义法学集中反映了现代法学面临的困境。而在马克思看来 ,国家和法完全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 ,现代法权体系根本没有触及这个根本前提 ,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揭示法的本质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荒诞文学是20世纪文学的一个新现象,这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存在主义思潮渗入文学的结果,并在现代美学中取得了一席地位。荒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就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也不鲜见,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亨利希·伯尔等人的某些作品中的某些局部描写。甚至莎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研究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20世纪文化哲学思潮肇端于新康德主义。对文化哲学体系的系统阐发是由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完成的。他的文化哲学思考面向了人类的全部文化形式,在他的文化哲学建构中,形而上的人性本质思考与形而下的对具体文化形式的阐释被有机地统一起来。卡西尔之后,当代西方文化哲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繁荣态势。文化哲学在当代的兴起,客观上带来了哲学中心问题的转换、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以及哲学精神追求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情感、理性、意志等方面来考察审美活动,探究人类精神的各要素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然而,主体性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现代美学的审美非理智主义倾向和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隔膜.法国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继承西方文化注重理性的传统,对现代美学思想加以反思并主张审美理智主义,认定人类理智不仅在审美活动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协调人类精神中的各要素,从而铸造完整的人类精神,而且能够通过审美活动重建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