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法律选择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主要包括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概念主义国际私法观与功能主义国际私法观交互作用的产物,是法律选择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也是传统冲突规则与现代灵活方法的结合。最密切联系原则实际上体现了传统法律选择理论与现代法律选择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最密切联系原则本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当"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在这一理论基点上,本文对其本质加以探讨,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和逻辑的方法,揭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深化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中的一种崭新理论。本文在充分肯定其卓越贡献的基础上,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进而探讨了各国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克服的方法,并就完善我国有关立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论表面联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合同有效性 (缔约能力、形式有效性和实质有效性等 )问题发生法律冲突时 ,目前一般是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指导进行法律选择和适用。但是 ,最密切联系原则无法满足合同关系所特有的对“有效性”的强烈需求。解决国际合同有效性的法律冲突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规则的崭新指导原则。为此 ,本文提出“表面联系原则” ,并从合同有效性需求的正当性、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局限、法域选择与规则选择之区别、最密切联系原则与表面联系原则的区别、有效性理论、表面联系原则的功能、表面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和例外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这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明确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法律选择原则的地位,但对于该原则的具体功能学界仍有争议。本文结合该法中关于最密切联系的规定,通过追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渊源,着重研究该原则在法律选择中的地位和功能。本文在承认该原则在解决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选择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将其定位为一项补充性原则而非基本原则,同时指出在法官适用该原则时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应该对其自由裁量权有所限制,希望能对该原则的司法适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保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对传统商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作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以满足合理确定电子商务合同准据法的需要:一是进一步减少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二是更加重视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三是继续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直接适用;四是更多采用法律适用上的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9.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法律选择与法律适用的新理论,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概念着手,分析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侵权责任法律选择中的适用。从而归纳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优势与弊端,分析我国法律适用法中侵权责任的规定,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正措施,以期我国法律在侵权责任方面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涉外不当得利的“选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业 《兰州学刊》2007,(11):120-122
涉外不当得利的"选法"规则,应以适用不当得利行为发生地法为基础,同时引入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用灵活开放的连接点来修正单一僵化连接点的缺陷,实现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大主义是儒家一种外交理念 ,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它发端于东周 ,广泛存在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圈之内。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亦存在于分裂时期诸政权之间、周边藩国与中央王朝之间。而在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交往中尤其重要。朝鲜王朝高举事大主义的大旗 ,诚心事奉明朝。形式上它依从儒家礼仪制度 ,奉行朝贡之策 ;思想上归依中华。朝鲜对明朝行事大之礼 ,明朝则对朝鲜采“字小”之策。维护朝鲜的利益不受侵犯 ,是壬辰战争时期明朝出兵援朝抗倭的原动力。正因为朝鲜对明朝采取慕华、事大之策 ,所以明代中朝关系成为典型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语言力学里的合适性原则。合适性原则要求说者了解对方的心理、对对方宽容以及采取中庸哲学。如果人们在交际时懂得如何使用合适性原则,就有可能减少许多本来不应该发生的矛盾或纠纷及心理障碍,并且能够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3.
秦前红  汪自成 《社会科学》2006,18(3):149-154
宪法原则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产生具体宪法规范、体现宪法价值、指导宪政实践的最高准则。宪法原则的产生,源于表征和满足宪法正当性的需要,是对人类问题意识演进的高度抽象,是人类不断探索制衡政治权力的历史结果,也是以权力范畴为中心安排宪法制度的逻辑需要。宪法原则的效力指涉三个层面:宪法原则效力的纬度,指宪法原则的效力空间范围;宪法原则效力的向度,指宪法原则的拘束对象和作用领域;宪法原则的适度,指宪法原则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以道教理念为核心,《太上感应篇》融汇了佛教和儒学的若干内容,大约成于北宋仁、徽二宗之际。其形成当与中国宗教思想的运动和平民的社会化密切相关。《太上感应篇》既是一套伦理系统,也是一套解释系统,还是一套仪式系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从一个纯粹的道教修仙文本转写成为一部化俗济世的善书,再演变成为一本全面的道德和社会手册,《太上感应篇》为我们揭示了宗教文本与社会的复杂的纠结关系──宗教文本的转写来自于社会的吁求,而一经转写,它又反而成为了社会再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不是对立的,而且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学,一直以来就与马克思主义处于不断融合会通中。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重新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正是经由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真正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把握,应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学的现代转型,超越以往单一的意识形态视角,以"思想自我"的意识理解两者的会通,把握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在人性自觉的意义上贯通两者,实现同质同构、异质互补、双向建构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6.
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人地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传斌 《文史哲》2003,6(6):87-91
人地关系的广泛联系特征在回族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表现。一般意义上来讲,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形成了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空间,这也是回族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两个基本空间基于地域性的人地关系变迁,从而最终促成了回族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人口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西北回民起义发生在清代,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绝非偶然。同时,西北回民起义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9,22(3):73-77
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从蒙昧时期到野蛮阶段,自然主义平等充任着人类生活的普遍准则;国家诞生后,权力主义等级内平等充当着人类文明的内在道德立法原理;进入近代社会,等级平等原理被人人平等原理所取代,由此建立起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文明,这种文明制造了人与自然间的不平等。因此,当代人类应重建普遍平等之道德立法的价值尺度原理,这一普遍平等原理的内在本质是普遍利益权利;其存在论原则是自然平等、万物平等、生命平等;其生存论方向是人人存在人权平等和公民生存权利平等。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共产党员坚持党性原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的关系。两者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但也不能把商品交换原则看得高于一切,以此否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共产党员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只有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党性原则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使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比较顺利地前进。  相似文献   

19.
刘波 《阴山学刊》2007,20(1):32-34
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中,对于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左派王学影响下,由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直接推动而形成的强大的写“情”思潮,它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增添了最亮丽的色彩。《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杜丽娘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对外理念和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视民生为一切社会活动的重心,在其思想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术界对民生主义作了大量研究,尤多着眼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原则的阐释和解析。如果对其所含对外理念和主张作进一步探析,可以完整地认识民生主义全貌,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