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8月,第一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五六十年代,大批苏联专家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起草等工作提供了帮助。在向苏联专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个别的怀疑到普遍的虚心学习……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为了再现苏联专家在中国这段真实历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冷战史和苏联史研究专家沈志华先生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著作《苏联专家在中国》。这部书极具历史价值,也使读者能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基本和真实的了解。本刊现分期选编该书部分内容,与读者共同回顾和分享专家学者笔下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从1952年开始至1960年,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德国专家和捷克专家共60多名,聘期从半年到3年不等,苏联专家在帮助建立新专业新学科等方面,为清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政府给予来华苏联专家优厚的待遇,这也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中国为聘请苏联专家所支出的费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家本人的在华工资,二是专家在华工作和生活的补贴费,三是为弥补专家原单位损失而付给苏联政府的补偿金。公安部苏联总顾问的工资高于部长罗瑞卿  相似文献   

5.
苏联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给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崭新气象。帮助推动工业建设由于苏联专家的指导,各地钢铁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在短短1年中大幅提高,有些炼铁炉还突破了原设计能力。其中本溪煤铁公司炼铁厂低磷铁的合格率在3个月内从16%提高到88.5%,石景山钢铁厂250吨炼铁炉可炼铁376吨,太原钢  相似文献   

6.
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在此之前,国家外国专家局专门为本次活动组织编纂了一本精美的礼品画册《友谊地久天长--俄罗斯专家在中国》,集中反映从1949年至今俄罗斯(含苏联)专家在中国的精彩篇章。那是一本画册,高度浓缩,由于篇幅和架构原因,无法一一展现专家们在华的感人故事。本文编选一部分在画册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4组小故事,以此来纪念援华苏联专家。  相似文献   

7.
1956年11月,中国邀请苏联专家用半年时间论证了北京地铁的可行性。铁道部、建工局也先后派人去苏联考察地铁和人防工事。1958年成立了铁道部地铁工程局。从1959年开始,搞了好几个地铁试验,挖了两个竖井,一个在公主坟,一个在军事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给予来华苏联专家优厚的待遇,这也包含了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中国为聘请苏联专家所支出的费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家本人的在华工资,二是专家在华工作和生活的补贴费,三是为弥补专家原单位损失而付给苏联政府的补偿金。  相似文献   

9.
正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65年间,我国在科技等各领域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开展国际合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对推动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意义深远。从1949年至1960年,我国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共聘请了31000余名各种类型专家,帮助建设了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作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千年以来长江上无桥的历史,可以说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  相似文献   

10.
正北戴河这座海滨小城,濒临渤海湾,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上世纪50年代初,当北京友谊宾馆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建成后,为了让来华帮助我们建设的苏联专家们夏天有个避暑的地方,又同时在北戴河兴建了外国专家休养所。从那以后,每年的夏天都会有一批批的苏联专家带着他们的家属来这里度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专家撤走后,这里便成为外国专家的疗养场所。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从事外国专家的服务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60年,苏联及东欧专家援华多达3万余人,仅1957年一年,就有2298人来华援助。而在苏联专家派遣之前,围绕苏联专家待遇问题,中苏双方曾开展过多次谈判。  相似文献   

12.
苏联专家来华人数如此之多,行业如此之广,行动如此之快,无一不是中国要求的结果,这与苏联向东欧国家派遣顾问的情况确有很大不同。共和国建立初期,到中国来的苏联顾问和专家都是由中国政府请来的,也是苏联为满足中国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而派遣的。苏联专家充实中国工程设计力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首先需要加强基建工程的设计力量,1953年,全国总共只有78个设计单位,每个单位平均不足500人。如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五年计划”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整体发展规划。但在半个世纪前,制定和实施这样的规划对中国来说却充满挑战。在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过程中,我国领导人充分借鉴了苏联经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和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对“一五计划”的制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反映共和国引智工件取得的巨大成就,为讴歌50年来引智工作者对祖国所做出的贡献,本期特意推出这组引智50年的报道.并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1949年,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隆隆礼炮声,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整个50年代,我国在引进国外智力方面,聘请了大批苏联和东欧国家专家到中国来帮助建设。专家们帮助我们设计制定了12年科技规划,参与建设了156项重点工程。苏联专家活跃在新中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使我们短期内在“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初步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聘请苏联东欧国家的专家,对中国解放后经…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在几十年前聘请的1万多名苏联、东欧国家专 加坚定了他热爱中国、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决心。家,他们的“足迹”:在隆隆机声的武钢、鞍钢,在蔚为壮观的 阿尔希波夫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功劳不小。从帮助编制第武汉长江大桥,仍清晰可见。而在这些专家中,最令中国人难 一个五年计划到这个计划完成,他都起到了不小作用,特别是忘的是援华苏联专家工作组组长、时任中国经济总顾问的阿尔 他处处为中国人着想,精打细算,让人感叹。希波夫了。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由于战争破坏,火车通过时车速只能控周恩来总理对阿尔…  相似文献   

16.
强薇 《国际人才交流》2014,(5):32-35,72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1月,为做好援华苏联专家的接待工作,中国政府成立了政务院专家招待处,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外国专家服务管理机构。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来华专家规模不断扩大,为加强专家管理工作,1954年4月,政务院专家工作局成立。2014年4月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迎来了60岁生日。  相似文献   

17.
正宝成铁路,是沟通我国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从陕西宝鸡市通往四川成都,全长668.2公里。铁路于1952年7月1日从成都端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两端于甘肃黄沙河接轨,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1958年1月1日正式通车。宝成铁路建设中,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先后聘请了几十位苏联专家来指导工作。比如1952年7月,施工刚刚开始,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就偕同苏联桥梁专家组长奥尼什  相似文献   

18.
大量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华,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华苏联专家有600余人。这主要包括经济技术方面的专家顾问,而不含大量军事顾问和专家。据资料统计,1950年1月以前来到中国的苏联海军专家711人,空军专家878人。这样算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来华的苏联顾问和专家已有2200余人,其中军事专家占73%。所以说,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14,(4):36-42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聘请大批苏联和东欧专家来华帮助建设。为做好专家接待工作,1950年1月,我国成立了政务院专家招待处,列入政务院行政机构,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机构。2月,政务院批准成立专家工作联络室。  相似文献   

20.
1953年9月,习仲勋被任命为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全面负责包括外国专家工作在内的政务院(国务院)的日常事务。1959年4月,习仲勋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仍然兼国务院秘书长,直至1962年被错误隔离审查为止。从1953年到1962年,习仲勋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领导外国专家工作十年,为外国专家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这一期间,苏联和东欧国家派出了数万名专家来华帮助我国建设。习仲勋作为负责来华苏联和东欧国家专家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勤政务实,充满远见卓识。从外国专家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划的研究制定到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专家局报告的审批,从外国专家接待宾馆“友谊宾馆”的命名到外国专家工作刊物《专家工作通讯》创办以及给外国专家的贺信、感谢状、纪念章的确定,亲力亲为,充分展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风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