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和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些精辟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求我们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绝不能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在现阶段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改革开放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要改革开放,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但我们也时刻不要忘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绝不会放弃“西化”、“分化”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特别是高等学校更是他们争夺下一代的重要场所.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这就充分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要把十一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有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开始了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经济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来要我们解决.这些都涉及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问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同“四人帮”围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问题上展开的激烈斗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是倒退到穴居野人的斗争;是要建设高度文明的新中国,还是倒退到黑暗愚昧的旧中国的斗争.归根到底,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长期以来,“四人帮”视无知为荣耀,称流氓最“革命”,拼命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诬蔑知识分  相似文献   

6.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号召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我们高等学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认真地学习、思考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在这里,仅就我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我的体会是:严与爱相结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所谓“严”,就是严格要求;所谓“爱”,就是热情关怀。只要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严”中寓“爱”,“爱”不失“严”,做到“严”与“爱”相结合,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我们就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我党面前而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后几十年,党和人民苦苦求索,终未能解决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换句话说就是要解放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灯塔.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给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是目标、国情和道路三者的统一。目标就是社会主义,这是结果。国情就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出发点;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方法,包括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手段。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老祖宗不能丢”等体现了邓小平鲜明的改革底线思维。坚持邓小平的改革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保持政治定力的内在要求,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党的十二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说:“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四大以后,有人在谈到十四大的影响时指出:“如同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同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面对跨世纪的现实,我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如何正确领会《决议》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呢?本文试从五个方面作一点哲学。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和掌握列宁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后,就能更深刻地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就能连贯而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新经济政策”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集中思考和探求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学校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要把当代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的重任,而且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教师要挑起重任.同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时代的步伐刚刚迈人21世纪大门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实施“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中,人民群众无疑具有极崇高的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是出于这种“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毛泽东一直把“一切以人民为重”、“一切为了谋求人民幸福”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思及各种行动,也是同这种思想密切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其人民群众观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1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毛泽东从其人民群众观出发,提出有三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第一,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前提。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基本原理。如果我们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这里.他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只是从概念上极度抽象化的理解,因此,对于如何建设一个具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忧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里讲了两个“归根到底”,说明我们党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可对社会主义的真正含义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才出现了许多失误。 是否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邓小平曾经讲过:“平均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些提法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从宏观上更为重要的是如下的一些建树: 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记得60年代后,有一种穷则革命,富则修的说法。到了“文革”期间,“四人帮”又叫嚷“宁要穷社会主义,不要富资本主义”。于是,在人的脑海中留下一个穷社会主义,富资本主艾的印象。为了对这种谬论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曾多次讲“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的“两个不能否定”与邓小平的“不争论”就其理论品质而言,都是对实践的尊重,这两个论断的目的都是要求我们尊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实践,要辩证看待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否认实践本身.从“不争论”到“两个不能否定”的理论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到邓小平将“共同富裕”上升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历经了一个逐步完善的演进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克服工业与农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使农民能够逐步、彻底地摆脱贫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以及“消除两极分化”,并把它提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倡导“共同富裕”,是为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说明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实现路径上,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在初次分配时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物质基础,进一步发挥再分配功能;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有益作用,进而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