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德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和载体,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此外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社会责任感培养受志愿者自身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志愿者优良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志愿者活动质量的提高、加深服务对象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感情,树立其良好的志愿服务形象。提升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漫谈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责任感 ,是衡量当代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的主要原因 ,是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 ,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四种途径 :一是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整肃社会风气 ,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青年志愿者服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高校应认真组织好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必须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参与,但是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活动基本上都与学习有很强的相关性,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强烈,而现行教育体制的要求和他们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关注青少年社会发展需求,重视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社会政策,不断创新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模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学生校外社会参与搭建平台,创设条件,才能有力保障青少年学生社会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是衡量青少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舆论的前提。在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呈现出"知多行少""休闲化""差序化""网络化"的特征。应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到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问题;从青少年的需求出发,创新舆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作用,深入社会热点问题跟踪报道,整治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6.
社会行动模式注重对青少年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对价值观的践行。在分析社会行动模式理论假设和道德教育实践两大内容基础上,提出了引导青少年价值观的借鉴,即提高道德责任感,注重实践;加强隐性教育,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7.
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为弘扬雷锋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培育新平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3月2日下午,吉林省图们市新华街道办事处新平社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15人到新平社区辖区义务打扫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8.
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既是团组织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参与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团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有助于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志愿者服务的层次水平还不高、影响力号召力有所减弱、缺乏社会资源扶持与服务网络等主要问题,找准位置感、挖掘服务“盲区”“盲点”,将无偿有偿微偿服务方式相结合、建成青少年社区服务体系的社区机构、壮大志愿者骨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人际交往具有交往时空的无限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人际价值目标、人际价值手段、人际价值评价,带来青少年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信任危机、社会责任感淡化等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少年人际价值观的途径在于优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网络交往的有序化、正规化;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弘扬人际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青少年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益活动的迅速发展,既是平衡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种社会风险的时代需求,也是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现代公益行为的契合度,促使我们研究影响青少年公益行为的因素及公益行为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使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和参加公益行为的社会功能。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班级环境、个体同理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p <0. 05)。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对其自身心理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有序发展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发展,成为目前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社会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不仅在客观上满足了许多急迫的社会需求,而且在缓解社会压力、促成社会安定、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福利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推进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利于社会营造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环境氛围,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个人品德的实践和修养。  相似文献   

13.
公司社会责任是学界、社会讨论的热门问题之一.功能社会理论也是探讨公司社会责任正当性的重要视角.功能社会理论认为,只有当社会能够给予其个体成员(包括公司)以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并且社会的决定性权力具有合法性时,社会才能够成为社会.认为:在功能社会中,公司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属性;同时,其存在也是为了做出社会贡献或履行一定的社会功能,具有社会属性.公司具有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和功能定位,应在不逾越职责与能力的限制下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还需要正确处理其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察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者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脉络和志愿服务对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和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功能。文章采用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全国13 000个青年志愿者,对比英格尔哈特在1984年和2007年的中国调查数据。研究表明:80后与90后青年志愿者的文化价值观处于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共生期,90后比80后志愿者更加追求幸福价值观,志愿服务行为显著影响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迁。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青年社会合作、拓展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融合、探索社会创新,培育新时代青年互助友爱、开放包容、和谐和合、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观,助力社会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当时的青年人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社会责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今天,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应谈将“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内化为自身强烈的责任意识,并以责任意识为理念,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应该是一种法律责任,法律为企业社会责任设定了最低的标准。我国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实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刑事责任是刑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其根据更是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关于刑事责任根据,传统 上存在三种理论:犯罪构成根据说、社会危害性根据说、危害性与危险性统一根据说。在这三种理论中,犯罪构成根据 说自相矛盾,社会危害性根据说不够全面,危害性与危险性统一根据说欠缺说服力。从国家角度来看,维护基本的社 会利益,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是国家设定刑事责任第一个层次的根据;从行为角度看,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威 胁是设立刑事责任第二个层次的根据;从行为人角度看,消极的人格态度是产生危害、也是决定刑事责任第三个层次 的根据,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分析,可进一步将刑事责任的根据统一于罪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体,没有他们的参与就没有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作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庞大、项目众多、成效显著、影响广泛。社会和公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广泛,要实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仍需在加强组织建设、项目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深入思考和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格责任是德日刑法理论中以相对意志自由论为根据,折衷道义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而提出的一种归责方法。人格责任由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层次构成。基于责任判断的伦理性和整体性标准,人格形成责任不仅作用于量刑,也影响定罪。刑法理论上,大陆法系的刑事责任与我国的刑事责任有所不同,但人格形成责任的理论仍然可以在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惯犯从重处罚及过失累犯等问题的解释与创新上为我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