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首涉及婚姻纠葛的诗。主人公是男还是女,“言就尔居”的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就女室,“复我邦家”是女回娘家还是男反家邦,诗意似不甚明。毛传:“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弃其旧姻而相怨。”(原为郑氏笺语,清人陈奂谓为传文,从之。)这话亦似不甚明,“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则主人公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郑玄笺:“我采蓄之时,以礼来嫁女(汝),女(汝)不思女(汝)老父之言而弃我,而  相似文献   

2.
最初的“情书”是因为韩国组合“神话”(shinhwa)发行第七辑专辑而举办的一个综艺节目,男嘉宾就有神话跟申正焕、千明勋(NRG)、金钟民(高耀太),女嘉宾都是赫赫有名的一线女星,打扮得光彩照人。最重要的是这些明星虽然都是大牌,但都阳光健康,开得起玩笑,受得起“折磨”,不管舞姿好坏,不管是否被整,都不摆架子、耍性子。男嘉宾各出奇招,肉麻,浪漫,为打动女嘉宾芳心不道余力,因为shinhwa的魅力而令这个节目因而火爆起来。  相似文献   

3.
晚明士人“尊女”观集中体现为李贽“男女平等”说和士人“女胜于男”说。两者在其构建路径上都存在挖掘女强典范来对比男弱的思维取向。士人“女胜于男”说旨在彰显女性崇高的道德和行为,有从两性道德向日常生活层面拓展的过程,也是明代士人“尊女”观影响逐步加深的表现。李贽“男女平等”说是明代士人“尊女”观走向伦理纲常对立面的结果,亦反映出明代国家与社会思想领域动态统一被打破,社会思想独立性的凸显。对李贽“男女平等”说既不能脱离时代和历史发展去过誉和捧杀,也不能过于强调封建社会的本质而忽视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面对保险     
保险,您了解多少? 黄小群(女,31岁,外资酒店客房部经理) 我是几年前开始接触保险的。主要是通过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介绍接受的。 李斌(男29岁,三资企业职员) 我原来对保险并不感兴趣,但现在年龄大一点儿,想法有所不同,我是主动去向保险公司咨询的。 袁斌(男,25岁,私营企业职员) 保险?现在保险多得很,有“太保”、“人保”、“平保”……我怎么会知道这么清楚,我做过保险代理的嘛! 王太英(女,58岁,国有企业退  相似文献   

5.
辩证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该抛弃?提倡宣扬自我、张扬个性,就该不要逊谦美德,反对默默无闻?……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哲理的方面太多太  相似文献   

6.
<正> 1.0 考辨的范围 1.1 口语或称口头语,客家人把它叫做“口水话”。“口水话”的词语部是很土的,在文盲或半文盲那里最常听见。如“(扌方)(扌方)扯扯”、“(扌方)萝卜”的“(扌方)”(音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学视角切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戏剧,不能不注意到“性别假面”这一奇特的话语模式和文化现象。性别假面文本,既包括“男说女话”又包括“女说男话”。本文3探讨的是后者,主要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借鉴女权批评理论,对“女说男话”在古典文本尤其是戏剧中的表现方式及其二重性内涵进行剖析,指出其实质是“菲勒斯中心”文化史上女性向男性准则认同的性别错位现象,其中既托寄着女权抗争的呐喊又体现出女权失语的无奈,从而于理  相似文献   

8.
区别词"男"、"女"与中心词语的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词“男”、“女”和中心词语的搭配是有选择性的 ,有几类词语因其语义侧重点不是性别特征 ,不能与区别词“男”“女”搭配。能否与区别词“男”“女”搭配 ,这是汉语词语表现出来的一种语法的“性”。这种搭配能力的有无和高低 ,取决于社会心理和语言使用习惯 ,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学视角切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戏剧,不能不注意到“性别假面”这一奇特的话语模式和文化现象。性别假面文本,既包括“男说女话”又包括“女说男话”。本文探讨的是后者,主要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借鉴女权批评理论,对“女说男话”在古典文本尤其是戏剧中的表现方式及其二重性内涵进行剖析,指出其实质是“菲勒斯中心”文化史上女性向男性准则认同的性别错位现象,其中既托寄着女权抗争的呐喊又体现出女权失语的无奈,从而于理性反思层面上给今人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创业,,也要学会说“不”日前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今天我们怎样成长’:创业人生——企业领袖与青年面对面”活动中,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和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根生不约而同告诉年轻人——创业,要学会说“不”:不要嫌事业小;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独享成功。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预设”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的男、女主人公围绕“群山”、“酒”、“堕胎”、“未来”话题的话语进行解读,渐次撕下了男主人公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也开始了坚强独立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国老人已超过一个亿。其中,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近三千万人(等于世界上一个不太小的国家的人口),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尊老敬老的传统,旧时,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敬着“天地君亲师”(亲指长辈,排在第四位),孔孟书中对晚辈的教诲“父母在,不远游、游心有方”(意思是不要远离父母),还有《女儿经》对女青年的教诲:“早早起,出房门,烧茶汤,敬双亲”(要孝敬父母),旧社会还提倡“孝悌忠信”四个字,孝是第一,要孝敬父  相似文献   

13.
一、“物感”说原始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在《诗集传序》中倒是很开通地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他不取汉儒之“风刺”说。又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卷八十)他注意到了《风》诗多言男女之情,同时又强调了“感物道情”,说明这位理学家对诗有些见地。须知,最原始的“感物”并最能形成强烈情感状态的,就是感“人”,即男感女,女感男,“因为爱情第一次真正地教人相信自己身外的实物世界,它不仅把人变成对象,甚至把对象变成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4页)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就记录了“感物道情”最原始的发生形态。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社区》2004,(13):62-62
女人的力量男:“如果我紧靠着你,你会怎么样?”女:“我当然会反抗。”男:“如果我拉你的手,你会怎么办?”女:“我会反抗。”男:“如果我搂住你的腰,你会怎样?”女:“我还是会反抗。”男:“如果我强吻你呢?”女:“我仍是要反抗。”男:“如果我想和你……”女:“你有完没完啊!你难道不知道女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吗?”甲鱼汤一只小甲鱼对老鼠说:“我在一家高级饭店的厨房供职。”老鼠笑道:“又来胡扯!”甲鱼认真起来:“不骗你,那儿把我的洗澡水都端去做汤了!”蜗牛与乌龟蜗牛被乌龟从身上碾了过去,后来蜗牛被急救。当蜗牛神智清醒后警察问他当时的…  相似文献   

15.
轻松一刻     
《社区》2015,(10):64-64
女:“亲爱的,你说我去整容得花多少钱?”男:“两块。”女:“讨厌,说正经的。”男:“没开玩笑啊,你一块钱坐公交去,医生看后摇摇头,整不了,你花一块钱再回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汉字“归、家、室”所反映出的婚嫁习俗 ,说明这些婚姻形式主要是在《诗经》及其以后的年代 ,它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要形式。该形式以男权为主 ,女嫁到男家。女以有夫为有家 ,男以妻为室为家。并非人类社会学家所论述的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时期的偶婚制 ,即婚姻关系不确定 ,男到女家的走婚或夜访婚形式。  相似文献   

17.
释“方”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62年北京第一版)注:“即九千平方里……”《大学语文(修订本)》(华师大出版社83年6月第二版)注:“当时人认为天下的土地,方千里者九处(九洲),即九千平方里。”《先秦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80年4月第一版)注:“当时的学者阴阳家邹衍等,说中国有九洲,并假定中国有九千个平方里。”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于70岁高龄时写下了不朽代表作——《复活》(1889——1899)。这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不断追求与探索的光辉结晶.《复活》深刻而广泛地表现出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最集中地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体现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达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复活》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不断忏侮、反省走上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借以表现人性由丧失到复归的过程。它反映了俄国千百万农民推翻沙  相似文献   

19.
《门第》是青岛女作家连谏的都市情感小说.连谏自身的家庭背景及早期的贫困生活使她接触到更多下层民众,从而能游刃有余的通过铺陈婚姻中的经济生活展现小市民斤斤计较的心理.《门第》一反传统婚姻生活中“男强女弱”的模式,描写出经济地位上的“弱男”何春生和“强女”罗织锦的婚恋过程及婚姻悲剧,表现出经济对何春生及其婚姻的压迫,为我们提供了反观现实婚姻生活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20.
《辞源》(1980年修订第1版)1379页“方”字条下共列了十八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亦即“方”字的本义是“方圆之方,指形体正直者”;第二个义项是“并船”,“也指竹木编成的筏。”我们认为,关于“方”字的本义,《辞源》的解释是错误的;当依《说文》,释作“并船”。 首先,《说文》的解释可以证之于古文字。“方”字的篆文写作,基本上保存了古文字的特征。甲骨文的“方”写作(见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