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逐渐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循此思路,建立文学学校不仅仅是文学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围绕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建立、发展与最后停办,文学界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文学纠葛",这些"文学纠葛"是1950年代文学政治生态的生动表现。文研所走向式微及其最后的停办有个人恩怨的因素影响,但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的,决定这所学校命运的,是时代的语境和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生态思潮发轫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严重生态危机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国内外学者不仅致力于具体文本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研究,而且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学理论.但涉及中西方生态文学的比较性分析尚不多见.本文从分析中国及西方生态文学创作状况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学的共同点、差异性及其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性分析,旨在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彻底消除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及诗意栖居,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前提,生态文学是文坛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形成了先声、发生、发展和深化四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生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批判生态现状、反思问题根源、感悟自然奥秘、建构诗意精神家因,体现了文学在工业化时代时人文精神的坚守和对"生态乌托邦"的守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随着生态文学逐步走向繁荣,国外的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日趋兴盛,目前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著名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伊尔说,当他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生态批评领域时.困扰他的问题是"有谁要听",而现在的问题则是"怎样才能跟上这个新工作的步伐".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越涌越大的生态诗潮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乔纳森·贝特教授对浪漫主义生态诗的研究,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对著名生态诗人斯奈德的研究,以及"生态诗"这一术语的首先界定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伦纳德·西格杰对可持续诗的研究.可持续诗是当今生态诗的一个新发展,斯洛维克在其最新专著<走出去思考>(2008)里对这一诗坛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译文英文为斯洛维克教授于2008年5月所作的一次大会发言,文章不仅介绍了内华达大学生态文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及主题,还通过对中外"可持续诗歌"的评介和生态思想的阐述,倡导我们关注生活中富于审美趣味的生态体验,对于国内生态文学教育与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文学社群文化生态与心态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社群(社团和流派),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生态,而并非是单一的纯文学或社会政治的组织行为.同时,文学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作家聚散更有来自心理的因素和其精神的联系,并且这一聚散心理和精神联系直接影响着文学社群生态的平衡.现代中国文学社群作家聚散分合的心态与地域、教育、政治、经济四大现代文化生态形成了整体性互动关系.这是一种社团流派"文化场域"的透视,从而立体地考察作家人与事活动的聚散成因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的背后表现出的群体文学倾向和文学风格等深层的主客体复杂因素,清理现代文学社群的"生态"与其作家的"心态"关系网络的线索.探寻其内在的生命纽带.  相似文献   

6.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在生态主题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从自然写作到关注精神生态状况再到对生态整体主义观的书写。研究这些主题的变化,有助于充分揭示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的延伸,从而准确把握现当代英美生态文学的现实价值,使人类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忧患意识,逐渐形成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关注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江河及两岸大地的生态演变,揭示江河生态问题的根由,阐明天理和规律的不可改造性,讲说人与自然和谐关联的内在肌理.这些文本有卓越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中正的生态理念.缓解江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改善人心和改良社会管理体制.中国当代江河生态文学多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关怀,还未上升到深度生态伦理的高度,没有进入生态整体利益全面观,江河整体生态系统的利益应得到更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系统失衡退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思想变革和文化自觉迫在眉睫,生态文学研究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生态批评的发展并不以评价层出不穷的生态相关作品为第一要务,它也表现在对已有经典的重评重塑.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解构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用主体间性原则替代主客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为文学经典的重读重审开辟了广阔空间.从"呼语法"视角,考掘构成英国生态批评源流的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生态意识,是对浪漫主义生态学研究的补充,有助于促使人们重建生态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对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意识格局和生态审美修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态文学研究现已进入其蓬勃发展阶段.从西方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两个角度对西方生态文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生态文学研究的历史任务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生态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为人类摆脱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真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生态文学的影响之下,自上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即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生态倾向,以沈从文、徐刚、贾平凹为首的中国新一代生态写手们,本着文学创作者高度的生态责任感,以中国的生态现实为经,用写作者应有的生态审美作纬,通过对生态现实的摹写与反思,共同构建起了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绿色生态维度,他们在创作中所倡导的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基于整体性之上的世界观的重构意识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生态写作的审美特质及思想倾向,并使生态写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