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我们讨论中华文化或文明的历史性传承和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文化生命中的“根和种子”,其中有为社会各界所熟知的一大思想共识,就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个论断涉及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何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构建、“大一统”何以成为中国之时势和生生之机等等历史之思、现实之考。今天我们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不仅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是以时间的次序为分析推断的线索,以时代的“整体精神”决定研究时所采取的观点与选择史料所用的标准。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细为分析起来也就是这个意思,“究天人之际”是指探究一个时代的外在大因素,指史家对他所处身的特殊时代追求一个“整体”的认识,“通古今之变”是指了解与贯通历史过程本身的时序。综合两者之研究成果,那便是司马迁所说的“成一家之言”——历史研究的宏伟目的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成一家之言”的最佳时际。一方面是大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举办之“太原建城2500年”庆典所据之公元前497年,实为“晋阳”城首次见诸中国历史文献之年,这以后之2500年仅是“太原”历史的一部分。晋阳城史前之二千余年的太原历史则更为辉煌,金天氏封台骀于太原,尧、禹曾一度在太原的建都,以及此后太原发生之诸多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的生生不息完整的发展历史。太原在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形成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对这一段历史我们应当百倍珍惜。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经学体系在近代经历了历史化的过程,经学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被当作历史之物。作为历史之物的经学观念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国人对比中西文明,接受西方基于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进步论与辉格史学的结果。清末民初士人之所以接受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论及其历史观,与儒家自身的教化观念有内在联系,但儒家对道与法有自身的判断,西方之道、西方之法与中国之道、中国之法是何关系需要我们对中西文明史作更充分的观察。经学作为在世界观、价值观及社会秩序建构等方面的基本共识,既有时代性的思想文化与制度内容,也有超越于时代而体现中华文明所理解的恒常之道的普世性内容。经学作为文明共识的现代阐释有助于克服经学的历史化,将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整合与话语建构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提出的不仅以生产力和社会形态而且以"社会一体化"的程度来判断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多样化的人类历史进程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可行的解释.更验证了史学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理论更新这一命题.在当前史学界提倡"有意义之历史研究"是哈贝马斯所给予我们的最为重要和最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耻》是南非著名作家库切199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开普技术大学教授戴维.卢里的道德之耻、个人之耻、历史之耻,揭示了人的本性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在欲望的凸显所导致的父女俩的人生悲剧中反思历史与现时,我们从中看到了在历史变革大潮的裹胁中生存在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与他们纠结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刘歆是西汉末年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对于刘歆如何走上为王莽代汉服务的道路并为之付出了生命代价,我们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将评判标准趋向客观与平实,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之下加以诠释和理解,分析他历史悲剧的成因,清除他身上所承荷的过多罪名,还他一个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何广才我国人事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改革几个不同阶段,可以说其奠基之久远、制度之健全、沿革之清晰,规范之详密,影响极深广均为世界所罕见。学习、借鉴和总结这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我们改革现今的人事制度大有种益,对于建立具有...  相似文献   

9.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说: 《春秋》终于敬王三十九年庚申之岁,西狩获麟。又十四年为贞定王元年癸酉之岁,鲁哀公出奔,二年卒于有山氏,《左传》以是终焉。……显王三十五年丁亥之岁,六国以次称王,苏秦为纵长。自此之岁,事乃可得而纪,自《左传》之终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之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现代学者所考定的《左传》、《国语》成书年代大体与这段“史之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的历史相对空白带相重合。战国中期则紧承这段历史。我们论及战国中期历史散文面貌时,多少有点窘迫。传统的王官体制下的史官文化踪迹在“陪臣执国命”的时代变迁中显得也  相似文献   

10.
近读张旭教授新作《近代湖南翻译史论》(以下简称《史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翻译学界在文化转向过程中所做的大量的翻译史研究,深感这么多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之迅猛,影响之深远。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离不开文化。而大凡与异语文化有过交流的民族都有一段翻译的历史,这种交流越深远而广泛,这个历史就越厚重而复杂。翻译史的研究成果表明,改变历史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翻译,而这一原因一直以来被学界所忽视,学界以外的芸芸众生就更是不知其然与所以然了。近年来翻译史研究所揭示种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成果已经引发不同学科对翻译的重视:没有翻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乃至我们学界各自所据的学科,能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史论》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思潮中的学衡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科学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必然,亦为现代性的正向趋势;但它淹没了人文精神,即学衡派所揭示的以“物质之律”代替“人事之律”,也呈示出现代性的负向趋势。学衡派批判科学主义、回归传统文化;批评科学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反对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我们不能仅从对历史前进的反动这一视点予以裁断,在另一维度上,它实质上也是对现代性的负面因素的反思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仅仅在几年以前,我们的学术研究才实现了这样一个突破,即较为历史客观地研究和肯定了现代中国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所不断隐现的一个象征主义诗歌流派,承认了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新诗史上的自身价值。这比之过去的文学研究的确表现出一种历史  相似文献   

13.
学界迄今对重庆巴县地区所纂方志综合研究成果殊少,观点纷纭。职是之故,渝地巴县方志之撰修源流非常值得探讨。论文就历史上巴县志编纂之始末进行简要说明,重点讨论了清代不同时空下巴县志之编纂概况及特点。清代留存下来的三部巴县志,以其独特的功用和价值,为我们搜罗地域文化资讯、发展当前文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施密特在阐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过程中,揭示了自然的社会伦理本质,生成了一系列自然与社会之互维性的问题式,其中包括自然概念的社会一历史性质;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一历史性质;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机制。这一思想不仅为我们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奠定了道德哲学基础,也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自然伦理观的生成奠定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来承担《新编全唐五代文》中之部分新出土唐代墓志铭的校勘工作,除接触许多为《全唐文》、《全唐文拾遗》等所未收、使人赏心悦目的文章,得到美的享受外,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被埋藏了千余年的石刻文字重见天日之后,可以在许多方面佐证史书之记载,补充史书之缺漏,纠正史书之谬误,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人之风尚,考证唐代之制度,辨证姓氏之源流,了解文字之演变,欣赏唐人之书法,以及了解当时各民族之交融和中外人民间的友好往来等等。也从而为我们研究历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和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将从事这一工作中所得粗浅的感受摘录如后,借作“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教育雷学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央王朝在民族地区所实施的民族教育(即以民族地区的官学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是个从无到有的渐进过程.对之进行研究,当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民族教育和民族关系的情况,也有助于我们探讨现今的民族教育问题。一、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而各个民族的初民的历史,又都是神话的历史;世界上各个民族都保存有自己的神话,而希腊神话与其他民族的神话相比,它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体系之完整,想象力之丰富,思想内容之积极健康却为几乎所有的国家的神话所不及(仅就目前发掘整理出来的文学实际材料而言)。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总结这一历史现象,一方面要弄清变法产生的背景,即楚国国情之所然,另一方面又要弄清既是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为什么时仅一年就夭折了,以求“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上阐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是在批判旧哲学的基础上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现的是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对他所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作出不同的理解。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封闭的、肯定的、科学的,所以历史必然性在它那里就表现了永恒不变之道;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否定的、辩证的,所以历史必然性在它那里就表现为革命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