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一款适合你的婚纱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个子适中,丰满白皙,各种款式的礼服都会适合于你;若着自然腰带、袒露肩胸的,将会更显你的天生丽质。 如果你高挑偏瘦,上身最好不要太露,突显锁骨和肩胛骨有损其美,领式偏高些,着泡泡袖、灯笼袖、大篷裙样式可扬长避短。 如果你矮而显胖,上身最好也不要太露,肩袖及裙  相似文献   

2.
殷盼盼 《西域研究》2020,(1):12-22+170
和氏为中古麹氏高昌国的世家大族之一,通过对肩水金关汉简以及传世典籍的梳理,可以钩稽出和氏在张掖的成长历程及其由张掖迁往高昌的大致线索。迁入高昌的和氏在与张掖袁氏等河陇迁入的家族保持婚姻关系的同时,也与迁入高昌的敦煌氾氏建立了婚姻关系。和氏人物主要任职的机构是麹氏高昌国的出纳审查机构与高昌王府,显示出其与高昌王室关系亲密。将和氏与"义和政变"集团联系起来的主要是其与政变集团的婚姻关系,和氏人物官职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和氏对"义和政变"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3.
黄楼 《西域研究》2023,(2):65-75
吐鲁番出土高昌国至唐前期文书中,存在一种叫作“秋”的粮食作物。结合考古遗址所见粮食作物遗存,可知文书中的“秋”即遗存中的高粱。“秋”是“秫”字在高昌地区的俗字,盖以“火”象形火红的高粱穗。高昌国时期,秫曾与大麦等搭配,得到普遍种植。唐平高昌后,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租佃契约中的“麦秋”一词逐渐被“麦粟”取代。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在室韦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一样皆着左衽式服饰,后来到大蒙国时期和元朝时期,大多服用右衽式服饰,只有少数妇女和侍女等服用左衽式服饰。文章对此衣衽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此衣衽关系的变化与当时盛行的尊右卑左习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契券文书是吐鲁番出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250件左右大部残缺不全的契券文书中,却可一窥初唐时期王朝的征伐、改元、迭代等政治变迁。具体而言,先是高昌券向唐契的契券样式转变,西州百姓在日常订立的契券中,渐渐自觉地采用唐契的样式,同时仍沿用了一些高昌券的表述,这种过渡形态从贞观十四年一直持续到高宗显庆二年。显庆二年之后,朝廷避讳制度的严格执行也体现在之后的契约文书之中。这一系列契约样式和习语的演变,正是初唐政治变迁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地藏信仰在中国流行的时间已一千多年,中原地区早期的地藏造像具有相当的特色,其样式可大致区分为菩萨形、佛装形及沙门形3种.而这些地藏像遗存的题记,反映出时人造像有求众生俱得出家修道,愿众生俱登正觉、成佛果,为亡者或在世亲眷造像,为现世利益造像等多种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体上肢包括手与手臂两部分,手臂上有腕、肘、肩关节可以转动。甲骨文■字源于上肢伸展形体,字义为有、右(左)、佑等。■字上的指事符号——■位于手臂内侧,指称字义为臂字。手臂也可呈屈曲形体——■、■,■、■字上的指事符号,位于前臂内侧,字义应为臂字;■、■字是手臂作屈曲形,是臂字的象形体。前人释读以上形体文字为肱、腕或肘字。后世文献典籍中,臂、肱有特指与泛指两种情况:臂特指前臂,即自手腕至肘之间部位;肱特指自肘至肩之间部位;臂、肱均泛指整个手臂。甲骨文臂字的指事符号位于前臂或手臂中部内侧,跟文献记载臂字的特指与泛指字义古今一致。甲骨文中臂字还指动物前腿;后世典籍中,与人体手臂对应的动物前腿也称臂,从而印证该字为臂而非肱字。与臂相混的■、■字为肘的指事字,其指事符号斜线或两段折线表示肘部可屈曲与伸展之义。  相似文献   

8.
燃灯佛授记造像,是佛教艺术中有特色的形象,在世界各地都有遗存。近年在库车也有发现,其形式有壁画和雕塑两种。本文对龟兹地区燃灯佛授记造像从佛经依据、艺术来源、题材内容、造像分布、类型区分、年代划分及所反映的佛教派属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牛汝极 《西域研究》2023,(3):101-120+176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用叙利亚语的传统,在其他场合使用突厥语、回鹘语、粟特语、汉语甚至波斯语。本文借鉴了近年在中亚和新疆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从中亚的考古遗存和吐鲁番发现的叙利亚文残片以期洞见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状况,其中介绍了几件重要的叙利亚语祈祷书《胡德拉》的不同版本及其价值,力图呈现6~14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传教的脉络和图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高昌王令分为"下令"和"传令"两种形制。"下令"以高昌王名义直接颁下,均有完整文本,见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令"由王国中央出纳审查机构官员直接宣传,大致均为口令,散见于公文书的辞、奏、符以及一些帐中。高昌王令及相关公文书制度,应始于阚爽首次建立割据政权时期。但根据现有材料,只能从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时期说起。本文以高昌王令形制为切入点,结合吐鲁番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学术史,依次对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阚氏王国、张氏王国、麹氏王国的高昌王令形制及相关公文书制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对其与河西政权及中原王朝相关制度的继承、差异、流变进行比较和探讨,指出: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的政治传统与河西北凉政权一脉相承,与后来高昌国的制度设计不是一个概念。高昌一直实行高昌王集权体制,高昌王令构成高昌文书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一、(?)氏高昌时期的官田关于高昌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史籍未见记载,幸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藉此可窥见高昌土地制度的大概。高昌国的田土,可大别为官田与民田两种。而官田中,屯田又占相当比重。高昌的屯田,源远流长。西汉征服车师后,就在那里“置戊己校尉屯田”。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仍广有屯田。事见北凉兵曹的两份符牒:  相似文献   

12.
高昌国男子的辫发和胡服为史籍所明载,本文注意到高昌国中晚期的男性衣物疏中随附弓箭的现象非常突出,结合墓葬壁画、出土文书及墓志资料反映的信息,文章提出骑射是当时男子的必备技能,高昌国形成了骑射之风的观点。高昌郡及高昌国前期的衣物疏中登载弩机,高昌国中晚期衣物疏中登载弓箭,时间大体前后相继;登载弩机是延续河西地区衣物疏的传统,具有镇墓意义,而高昌国中后期登载弓箭的且仅限男子衣物疏,这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在衣物疏中的表达。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高昌国文化的完善也大体同时。高昌国兵士的弓箭需要自备,所以大多数墓葬中不实际随葬,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方位词“左”、“右”在封建等级社会中被赋予上下、尊卑文化色彩。同样,其组合成的各类左、右职官必然具有尊卑、大小的文化内涵。春秋时期虽然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官吏制度,但许多诸侯国的职官名称中却大都包含方位词“左”、“右”来表示其职位与权力的高低、贵贱。依据《左传》等有关史料,分析和考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及各个时期尚左、尚右的文化心理及其职官尊卑状况。周王室、郑国、晋国、齐、郑国、鲁等官职以右为上;宋国的官制尊左、尊右因时世不同而有变动。  相似文献   

14.
高昌三题     
本文研究了高昌三个问题,即高昌壁始建、高昌城“三重”和高昌城科学考古。公元前103~前102年,李广利伐大宛西征途中,师旅顿敝者在吐鲁番木头沟绿洲建壁垒,取故乡之名“高昌”。目前的考古资料说明,当年高昌壁所在的地方是片空旷无人的绿洲,它是车师王国东西两个政治经济中心之间的天然隔离带,这是高昌所以在此建设的绝好地理空间。高昌城的“三重”不能与唐长安城相比,但高昌故城保留至今的城垣留存了丰富的历史内核。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高昌故城应早日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弘翔 《西域研究》2020,(1):31-41+170-171
衣物疏起初只是简单的随葬品清单,至迟在三国时期发展出了"署名"类衣物疏。其后由于南北分裂,河西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各自发展,形成了不同文本格式的衣物疏。河西地区将衣物疏与过所文书杂糅,并融入了一些其他文书的因素,在十六国时期形成了"过所"类衣物疏;南方地区的衣物疏则进一步加强对所有权的强调,并在南朝时演变为"死人移书"。在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兴盛的大背景下,十六国时期南方与河西地区的衣物疏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高昌地区的衣物疏此时受河西地区影响较大;南北朝时,南方地区与西域通过吐谷浑河南国直接联系,高昌衣物疏受到了南朝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功法为强身健体简易功法。它易学、易练、易记、易懂,适应中老年人的锻炼。 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两膝微屈,两眼轻轻闭合。微张口,舌舐上腭,排除杂念,全身放松,静养3分钟。 第一法 撑臂开合 两手拇指后展,掌心向后,两臂轻松往前抬至肩平。屈肘置于胸前,  相似文献   

17.
马匹是高昌具有军事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战略物资。高昌马价昂贵,普通小农几乎买不起,因而无法从事需要马匹运输的丝绸贸易获取暴利。高昌官府出于军事、政治及经济利益的诸多考虑,用差科义务的方式强令官民配养马匹。这对高昌小农又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为缴纳本已繁重的赋税、配养马匹、维持生计,小农必须要进行丝织品生产,向胡商出售换取银钱,充当丝绸贸易诸环节中最低层次的生产者。高昌官府除配养马匹外,还花费大量银钱向胡商购买大批马匹,而这又为胡商在高昌就地购买丝绸等物品提供了资金。因此,高昌官府、丝绸、小农、胡商通过马匹买卖和配养,紧密地连接在欧亚大陆丝绸贸易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汪奎 《兰州学刊》2007,(7):179-181
萧道成早期一仍其父萧承之,致力于刘宋地方的剿蛮活动.宋明帝时,萧道成积极效命于疆场,左征右战,屡著事功.并以淮阴为中心逐渐组建起萧氏阵营.刘宋末叶,主幼时艰,萧道成尽心辅政,戮力王室,却备受猜忌,几罹大祸."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萧道成纠集义旧,讨伐"不臣",最终禅代自立.通过对相关史实的考述、辨析,全面考察萧道成覆宋建齐的过程及其原因,对揭示刘宋和萧齐政局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宋齐变革等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坛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僧侣的诗歌作品,这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僧侣诗作中,题材以佛理诗居多,主题重在宣扬佛教的义理,也有部分诗作赞扬佛德并藉咏物以抒情通理。  相似文献   

20.
从医学哲学角度对中藏医比较,有必要从佛教这一角度深入展开。佛教对中医的影响涉及理、法、方、药诸多方面,但“佛理”并未深入中医“医理”。佛教对藏医的影响则深刻而久远,藏医文化以佛为本,藏医医理通佛理,藏医医德即是佛教精神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从哲理到医理,不仅仅是中藏医研究的必要,对中西医研究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