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尼雅遗址等地出土之卢文书中 ,有一部分属书面契约 ,其中主要部分已得到转写、译释。卢文契约文书在时间上早于吐鲁番和敦煌所出之同类型文书 ,而且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述。一般具有的矩形双简形制 (“封检式”) ,代表了某种书写传统。以 582号文书等为范例 ,在此讨论了这种文书的基本格式、分类以及与早期契约法有关的若干问题 ,于将来作较广泛的比较研究时或有所参照  相似文献   

2.
目前殷墟遗址中大型族邑聚落墓地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有关这些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的比较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就殷墟已公布的殷墟西区等5处大型族邑聚落墓地中随葬陶器组合资料进行了相对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早晚期组合中的变化应是墓葬陶器组合变化的主线。觚、爵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的主体器类,豆、鬲、簋、盘、罐是殷墟墓葬陶器组合中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各个族邑墓地中觚、爵始终是陶器组合的主体,而辅助器类中的主要器种在各墓地的不同期别的陶器组合中是有所不同和变化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族邑组群特征。  相似文献   

3.
洛阳地区发现的曹魏时期墓葬可以分为曹魏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组合的特征,既反映出从汉代厚葬到魏晋时期薄葬的思想转变,也体现出曹魏墓葬在物质文化方面对汉文化的承继与变革。依据洛阳地区曹魏墓葬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献的记载进行相互印证,是对曹魏时期墓葬进行认定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
《长沙楚墓发掘报告》是湖南省博物馆高至喜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其最终研究成果《长沙楚墓》一书收入了从1952年至1993年在长沙市近郊发掘的楚墓(2048座)及出土随葬物品(14752件),资料非常丰富。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着重解决了长沙楚墓的分期与年代,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分期断代标尺,着重分析了长沙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与此同时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与影响,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一、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分类有新的突破。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都是土坑竖穴,分为无葬具墓和有…  相似文献   

5.
1970年代以来,甘肃武威西郊附近先后发现七座西夏墓葬,其中有六座墓中出土的葬具和木板上有题记。题记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梵文三种文字。内容有的是专门书写亡者姓名及死亡时间的灵位牌,有的是书写在木板上的佛教经咒,有些是书写在木板上的购买墓地的买地券等。这些墓葬题记文献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弛 《西域研究》2014,(3):7-12
尼雅95MNIM8出土一套随葬弓矢,形制为一张复合弓和四支非尖镞木箭,这种"一弓四矢"的葬具在尼雅高规格墓葬中十分普遍。这种随葬现象与中原地区的"礼射"文化存在联系,与史籍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体现出东汉时期中原贵族丧葬礼制特点。本文通过对出土弓矢形制和数量进行研究,认为精绝王族的丧葬习俗受到汉代礼制的影响,反映出中原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7.
契约文书是敦煌社会文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反映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口语性强。契约文书中一些词语各类辞书未予收录或虽收录但释义不完善,在此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8.
从格式与套语看回鹘文买卖文书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买卖文书是回骼文契约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由日期、买卖当事人、买卖对象(或土地,或人口)、买卖对象的价格、收付款语、买方权益、卖方声明与违约受罚、证人、书写人以及卖方、证人的盖章画押组成。这种严密、系统而内容丰富的文书是研究中世纪高昌回骼社会经济、阶层、人际关系、人权状况、市场商品、价格与货币、国家法律与地方乡规、语言文字等一系列问题的生动而详细的珍贵史料。然而,文书中采用十二动物名纪年,十二年一轮回,很难据以判定所属的年代,而没有明确年代的文书研究与利用起来就要受到很大的局限。故文书…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逐渐成为显学,其中以傅衣凌、杨国桢等为代表.当时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徽州、福建等地的契约文书上,浙江的契约文书仅被零星提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浙江地方契约文书的专辑、图录及相关论述纷纷面世.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契约文书,目前正在整理当中.通过对近年来浙江明清契约文书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情况的梳理回顾,以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认为对形式与内容的解读、个案与总体的融合、比较与多元的整合,是研究契约文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黔东南小江流域的契约文书进行调查,收集契约的点选在剑河的盘乐村,天柱的柳寨、锦屏的翁寨村、坪地村,共收集上述各类契约文书800份,这些契约文书对小江流域在清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经济生活、林业经营、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广西地区相继调查发现和清理发掘了一批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遗物。这些墓葬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排列整齐有序,随葬品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组合,地方特点较为显著。从这些墓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在墓地的选择、墓葬形制以及随葬品的配置等方面,已初形成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丧葬习俗,为研究广西地区先秦时期的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的发展诸方面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广西先秦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制度、社会性质、族属筹问题,试作初步探讨。欠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高昌国男子的辫发和胡服为史籍所明载,本文注意到高昌国中晚期的男性衣物疏中随附弓箭的现象非常突出,结合墓葬壁画、出土文书及墓志资料反映的信息,文章提出骑射是当时男子的必备技能,高昌国形成了骑射之风的观点。高昌郡及高昌国前期的衣物疏中登载弩机,高昌国中晚期衣物疏中登载弓箭,时间大体前后相继;登载弩机是延续河西地区衣物疏的传统,具有镇墓意义,而高昌国中后期登载弓箭的且仅限男子衣物疏,这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在衣物疏中的表达。这一现象的出现与高昌国文化的完善也大体同时。高昌国兵士的弓箭需要自备,所以大多数墓葬中不实际随葬,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弓箭重要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近六十年吐鲁番汉文契约文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昌 《西域研究》2012,(1):127-133
吐鲁番汉文契约文书,是卷帙浩瀚的吐鲁番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借贷、买卖、雇佣、交换、租佃等类别,总数约300件左右。这批文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的经济史、民法史、社会史、契约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吐鲁番契约文书的大量刊布及其研究环境的改善,中外学术界在此领域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笔者整理了1949年以来中外学者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徽学动态     
经过几年的筹划努力,黄山学院利用徽州契约文书资料馆藏丰富的优势,在校内开设“徽州文书博物馆”,此馆旨在宣传和普及徽州契约文书知识,宣传弘扬徽州文化,展示徽州文书珍品,给师生和社会提供又一个近距离接触徽州文化的平台。此馆的设立,是我市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新动作,是对世界记忆遗产保护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党项族的婚姻形态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早期他们流行群婚制度。迁入西北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汉族婚姻文化的日益侵染,党项人的婚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普遍,其次是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并存,再次是族际婚姻较为流行。此外,还有一种婚俗,主要发生在西夏中后期,也就是某些喇嘛教派别僧侣的初婚权。西夏的葬俗有羌俗、汉俗、佛俗三种。内迁以前,主要实行羌俗;西夏成立后,主要实行汉俗和佛俗。西夏的墓葬等级明显与西夏阶级结构相呼应,皇帝陵墓和贵族官僚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形制严整、陪葬奢侈,平民墓葬一般面积狭小、形制简单、陪葬稀少。  相似文献   

16.
墓葬作为古代埃及人重要的文化遗迹,反映了他们当时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古代埃及人相信来世永恒,形成了太阳来世和奥西里斯来世观念,其墓葬形制、结构外观的变化,与他们所追求两种的来世观在不同时期的影响有关。但是,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出现了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和否定来世的变化,这在关于山谷节俗的墓葬壁画场景叙事和墓葬铭文中得到相互印证。这种生死观的产生、变化与古代埃及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以及王权政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湖笔在中国书写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书写文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期间笔具形制几经变化,各有不同.元代时期湖笔的脱颖而出,对于后来中国书写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书画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写字作画、抒情言志的工具,而且也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制笔技术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另外,湖笔在培养造就中国大量的书画艺术人才,以及促进中国书写文明的传播交流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湖笔虽然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具有十分庞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仍然有着提高艺术修养、扩大认知领域、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往来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宝磊 《西域研究》2013,(3):87-94,155,156
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石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面部特征、身体特征、与墓葬的关系三个方面总结了突厥石人的典型特征,对全疆石人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新疆突厥石人所具有的三个地域性特点:全部石人皆为站姿,墓葬形制上石堆墓与石围墓皆大量存在,粟特文化对伊犁地区的影响要大于阿勒泰地区。  相似文献   

19.
段振美 《殷都学刊》2001,(3):28-30,52
从殷墟发掘墓葬的形制规模及随葬品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社会等级分化相当明显,也相当普遍.不同家族有等级分化,同一家族内部也有等级分化.殷墟王陵明显分为东西两区,或许就是王室分化在埋葬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10):28-28
黄山学院冯剑辉博士在某国内图书馆发现一份宋代宝祜四年(1256)的契约文书,经查证,文书中的“武山乡尤昌上都”地名,系安徽祁门县“武山乡”,从而确定这是一份从徽州流出的徽州祁门县契约文书。冯博士的考证,不仅为该份宋代文书确认了域属,也为宋代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增添了新的珍宝。由于年代久远的纸质文书不易留存,宋代徽州文书现存已不过几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