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7日北方网报道,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他们是心灵最孤独的群体。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高龄老人是农村晟困难的群体,其中一些人的生活质量往往低于没有子女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晚景凄凉,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障碍,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行动能力、听力、视力、记忆力等,开始逐渐下降,自然,成了家里的“药罐子”.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拿了药回家后,总是记不住具体该怎样服用,甚至可能服错药. 作为子女,可以给老人在家中准备“定时小药盒”,提醒他们按时吃药,这是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原则.事实上,有条件的话,老年人的用药一定要在子女的监督下,这样最为安全;如果子女不能经常陪伴老人,就应该及时打电话提醒.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观念更新、子女不在身边、婆媳关系不睦、无儿女、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打破。一些老年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孤身再成家者则搬进再婚丈夫(妻子)家。各类养老方式确实给不少老年人解决了生活难题,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美梅 《老年世界》2008,(14):19-19
小朱十分注意母亲的精神需求,她给老妈制订了体育锻炼计划,老太太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她提出送老妈上老年大学,老太太嫌远;她又给老妈联系老年合唱团,老太太说没兴趣,而非要女儿每天来看望自己,认为女儿能够陪自己打麻将、聊天才算孝顺。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约法三章”:要他们隔三岔五回自己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相似文献   

6.
陈杰 《老年世界》2010,(13):6-6
老干部投身民族和人民解放战争,戎马倥偬,青壮年时期很少有时间享受爱情、婚姻、天伦。退下来了,本应该欢度晚年,可是,往往又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和丧偶,成了孤独鳏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干部选择了再婚。而当好老干部再婚的参谋,也成了他们身边服务人员应尽的职责。服务人员应该当好老干部再婚的参谋。  相似文献   

7.
为一步做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切实解决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江苏省盐城市城区民政、卫生、财政联合成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全区优抚对象治病的实际问题,并在区人民医院设立“优抚门诊”和“优抚病房”。区政府规定:所有优抚对象凭区统一发放的“医疗优待卡”可在全区医疗机构享受“就诊、检查、治病、取药和住院”等优先服务;“三老”对象凭卡可免收挂号费、注射费、手术费和出诊费;在乡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不变;不符合享受公费医疗的优抚对象,本人治病费用较大、生活…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子女不在身边、因婆媳关系不睦,因无儿无女、因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一些老人打破。一些老人开始步出家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迁居扶养人家里、孤身再婚者则搬进再婚伴侣的家中。下边结合审判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多在外地工作或定居的子女把老人接到自己身边。这些老人远离他们熟悉的故土.开始了他们独特的异地养老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2,(29):39-39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金海南村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一次做饭多次吃,方便食品顶饭吃的吃饭难题,率先办起了“老龄灶”,让留守老人吃上了暖心饭。据金鸡滩镇党委书记叶士亮讲,开办“老龄灶”就是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不好饭的问题,在保证老人们口味的前提下,一周七天不重样,其饭菜价格也是最低的。服务的主要对象暂时确定为70岁以上,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目前,搞试点的金海南村“老龄灶”资金来源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子女掏一点,个人出一点”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每位老人5块钱(早点1块,中晚餐每顿2块),也可以将自己家里的蔬菜或肉食等,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折价冲抵伙食费。数据显示,榆阳区现有留守老人31189人,子女常年在外的留守、孤寡老人有10142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有4577人。开办“老龄灶”不仅能解决留守、孤寡老人们的吃饭难问题,也解决了他们在外工作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茫然     
手上“有点儿钱但绝不算多”的人,是最大比例的人群。他们没有投资人的机敏和大手笔、没有投机者的狡黠和以小博大,他们无胆无识、谨慎小心,但却有和旁人一样“钱生钱”的欲望和权力。于是,他们把寒酸有限的钱“信托”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也许知道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去投资放贷,但故意忽视银行的“企业本质”,宁可坚信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是呢?反正政府在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宣汉县民政局贯彻落实“大民政”理念,今年投入700多万元对县优抚对象敬老院进行改造,努力将优抚对象敬老院打造成为“环境花园式、管理宾馆式、生活疗养式”的一流养老服务机构,让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扛过枪、渡过江、打过仗、负过伤”的有功之臣,有一个舒适、惬意的生活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会像片中的桃姐一样徐徐老去,面临死亡;每个人也都会像Roger一样,看着身边的老人缓缓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离死别的伤痛".电影《桃姐》的导演许鞍华曾这样说. 在全国近2亿的老年人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据黄岩区老龄委调查,该区共有居家养老的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单身老人1070多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大多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存在着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生活环境安全等问题.单身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独自生活更有诸多不便,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我住的地方,有小少老人,他们常年就是一个人住,或和老伴一起生活,身边没有子女和其他人照料。人们曾用鸟儿比喻儿女长大有了生存能力以后离开家,离开父母,剩下"空巢"。而在农村,"空巢"老人不仅"心空",物质更"空"。他们没有城里诸多的老年娱乐场所可消遣,也没有广泛的社交圈子,没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优抚对象的帮扶机制。根据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山东省胶州市确定了优抚对象最低生活保障线,1995年确定的保障线为年人均纯收入2218元,并制定了优抚对象的帮扶机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政策优惠;二是优先安排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成年子女到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就工;三是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到医院就医时,免交挂号费、住院床位费、注射费;四是优抚对象中的特困户,由市、乡两级按每人每月20元标准实施定期定量补助,所需资金由市、乡两级财政共同负担。同时还规定,优抚对象定期保障金和保障线要…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三乐”。这就是“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首先是要“知足常乐”。人要有追求,但不能单纯在物质生活上。天地之大,想要得到的东西多着呢,但却有个能否得到和该不该得的问题。得不到的,不要存非份之想;不该得的,不要有贪婪之心。永不满足,以致贪得无厌,往往自取其祸。雷锋同志说过,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依我的理解,人生在世,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更应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片面追求物质的享受,势必精神空虚,一头钻在钱眼里,闹得烦躁不安,甚至键而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空巢老人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同住或者没有子女(不曾生育或者孩子天折),现与配偶、保姆或租客等同住,或者因丧偶、离异、未婚独居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宽口径统计,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惊人。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已接近50%,一些城市的城区甚至超过70%。空巢老人问题不仅是老年人和老年家庭的问题,而且是全社会必须应对的人道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可能由于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产生自卑、焦虑、任性、冷漠和强烈的不公平感,这些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久而久之,最终让他们形成了心理和人格障碍。这些学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他们今后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子女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毕璐 《现代妇女》2014,(7):242-242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经济发展腾飞与改革深化的标志;是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硕果的标志。但是,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同时,老龄化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伴随社会的发展,当老龄化遭遇“空巢”现象时,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便凸现出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在我国养老服务相对来说很不完善的西部地区:这里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医疗卫生条件也非常差,文化生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并且保障基数低,再加上子女不在身边等等不利养老的情况下,状态堪忧,值得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传统家庭结构的改变,使空巢老人群体大量增加.空巢老人又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本身生理机能衰退,身边又缺乏人照顾,部分人物质生活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精神生活则十分匮乏.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匮乏,政府应有所担当.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不仅要有物质保障,很大程度上,为老人解除“情感饥渴”,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