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这种做法必将使高职院校由"正规高校"滑向"就业培训班"的边缘,将有逐渐丧失高等教育属性的危险。加强标准建设,强化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创建示范院校,突出建设院校的"示范性";推进教学改革,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性"是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建设的短板.为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更多创业机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双创"工匠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的内涵,研究载体和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实现高职院校向社会、行业输送更多技能应用型"双创"工匠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等教育完成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塑造独具特色大学精神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高校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紧密相关。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是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事关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的成因、高职院校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关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旨在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供全面高效的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廖波光 《创新》2011,5(3):121-123,12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资格缺失,准入不严等问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只有实施高职专任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重视整体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以及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三全育人"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同时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兴起,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和突破口.在厘清"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人教育内涵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落实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新疆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目标.新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养方面的政策,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教育也步入了快车道,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就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综观近几年学者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定位和高职院校的定位两个层面.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定位问题,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学校及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可以分为国家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中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微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层次视角研究分析广东骨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政艳 《创新》2011,5(4):125-127
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内涵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从加强专业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服务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组建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一流高职院校为例,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实现途径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探索卓越班的形式,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的创新创业教育.然后,通过收集从本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初期到不同验收阶段的成果,计算出经济、科技、社会及文化价值.然后,通过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手段,来使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最大化.最后,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探索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佳途径,探索出最佳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起源于美国,也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过程."双创"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适应变化、探索未知的能力,其本质是"育人".该文探讨了"双创"教育的起因、发展、内涵,探讨了"双创"教育的体系建设内容,指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基点是大众教育,"双创"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延展,二者的目标一致,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互相成就.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从课程体系、组织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开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应当特别重视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任务和宗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将原有的"思政课程"变为"课程思政",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以全新的视角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建设力度,完善综合化的育人体系.该文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找到原有的"思政课程"的局限性,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帮助高职院校参与到协同育人的思政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能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协同发展,促使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下,高职院校需要以推进数学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育人模式的变化为出发点,对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做出探索.该文在对"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下高职数学学科定位的调整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待能够推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工作,更好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推进学生数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7):175-178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更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发挥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如何"走出去"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和企业培训的共同发展呢?因此探索高职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对于解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企业培训实现"双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但在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的困境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技术问题,影响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和教学后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对教学反思的概念和内涵的探究,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的举措。该文剖析当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思路及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为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相关教师培训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2):172-174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根本性问题。高职院校维系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怎样的路径和应对策略,理论上需要探究,实践上更需要反思。本文由问题意识引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对管理专业化的必然依赖路径,在剖析了专业化的内涵、特征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化的实现路径从理念、技术、程序到人员专业化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