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金兀术对人们来说,也是最熟悉不过了。 金,就是原来居住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女真人,早在战国时,史书就有记载了;在辽统治时,成立了契丹国;公元1115年建立了大金国,首都上京就在哈尔滨市所辖的阿城附近。 金朝的统治,在我国北方延续了120年之久,最后被元所灭。元灭金后,将其富有者迁往辽阳入籍,史称熟女真。其他仍在黑龙江流域过着游移生活的史称女真。而后来统治中国三百年的满族,就是女真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镌刻有女真文字的三块古碑,即大金得胜陀颂碑、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进行考证,得出女真文古碑是一千年到五百年前黑龙江地区女真人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见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肃慎,汉代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金代以后的女真,明代的女真人后来发展成今天的满族,但他们都只是满族的族源,他们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同民族,今天的满族共同体正式形成于1635年。  相似文献   

4.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5.
靺鞨族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是由勿吉族发展而来的。勿吉族生活地区由于出产并向中原王朝进贡一种被称为靺鞨的红宝石,因而靺鞨也就逐渐成为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了。靺鞨成为族名后,开始单指某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后来发展到多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6.
女真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出自隋唐黑水靺鞨,至辽代称为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金,二十余年间,灭辽亡北宋,成为统治北部中国的封建王朝,至“绍兴和议”以后,确定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1234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金朝统治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明代女真人,分为海西、建州、东海(明人称作野人)女真三大部分,其下又分为若干小部。建州三卫女真人,又通称“建州女真”。 自永乐元年(1403年)设建州卫,迄清太祖建元天命(1616年)的二百余年间,女真人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也是满族作为民族共同体逐步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建州女真人是满族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他们在同汉等族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边疆的斗争中,相互依存,互通有无,彼此影响,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女真杂谈     
一女真与靺鞨女真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一个古老民族。女真之前身为靺鞨,这是人所共知的。而隋、唐时的靺鞨,一直处于“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的分散状态。最初,它主要有七部;高宗、武后以降,则又基本分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两部分。那末,十世纪后开始冠以“女真”二字的居民,究竟是由整个靺鞨发展形成的,还是仅仅源之于其中的一部呢?对此,《金史·世纪》曾概括地指出:“金之先,出靺鞨氏”,可是接下去说的却是女真系由黑水靺鞨所构成。《松漠纪闻》、《大金国志》二书的作者则径直说,靺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近年国内有关女真的一些著述,也大都承袭上述说法。女真源于黑水靺鞨之说,自然是不错的。但是,这种提法并不全面,因为它只字未提粟末靺鞨,而后者恰是女真  相似文献   

9.
明末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各部,形成了满族.建州风俗保留在新的满族共同体中,满族风俗直接来源于建州女真风俗.因此,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建州女真人风俗的各方面,对进一步研究满族风俗与其源流,及这种风俗对后金和清朝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景泰六年(1445)是李氏朝鲜端宗三年,掌握国家大权的首阳大君出于笼络女真部族需要,以近臣李思哲为咸吉道都体察使,对图们江流域女真人展开调查。其调查报告涉及图们江女真各部落的分布,以及会宁镇斡朵里部女真村落的族属、酋长家系、户丁数等诸多信息,表现出村落形态由血缘组织向地域组织演进,家(户)成为女真社会个体经济单位,以及家长是家庭财产所有者等特征,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女真族的社会结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灿烂文化。早在唐代,满族先人靺鞨人就创造了“渤海文化”;在公元13、14世纪,满族先人女真人也曾创造金代女真文化;自清以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满族文化是发展的鼎盛阶段。清代满族中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  相似文献   

12.
赤峰是我国古代契丹族的故乡,辽朝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女真人,蒙古人活动的主要地域.赤峰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尤其是大量珍贵的遗址和出土文物,为我国的辽金元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依据.为促进赤峰地方史,尤其是辽金元史的研究工作,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八日,赤峰辽金元(契丹、女真、蒙古)史学会在赤峰成立.该学会成立的消息在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第四届年会(当时正在赤峰举行)上宣布,同时由大会批准,成为该学会地区性的正式分会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辽朝的民族迁徙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朝的民族迁徙,包括了汉族、渤海人口向契丹族聚居地区,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地区和向渤海故地、中原地区的流动。这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对流迁徙,尽管是伴随着辽朝对周边的征服战争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但在客观上却对辽朝统治下的广大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族、渤海人口迁入契丹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的迁徙,为推动农业经济带的北移和巩固边防做出了贡献;契丹族人口向中原的迁徙则使其置身于相对发达的封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环境之中,加速了契丹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辽朝的民族迁徙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永乐年间,由猛哥不花父子所执掌的毛怜卫并非"寄住毛怜卫",而是原把儿逊所领之毛怜卫的延续,毛怜卫的部众仍是居于图们江一带的兀良哈部,只是管理毛怜卫事的猛哥不花父子居于建州卫而已。"寄住毛怜卫"女真是指寄居于建州卫地方的原毛怜卫女真人,是毛怜卫郎卜儿罕所部于正统、天顺年间陆续迁至苏子河地区后,与建州三卫同居而形成的。"岐州卫"是"寄住毛怜卫"女真的核心部分,是"冒称卫名"的女真部落组织。"寄住毛怜卫"女真之所以出现于明廷的视野中则与明廷对女真朝贡的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论辽朝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契丹建国以后主要发生在内部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是契丹族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对辽朝的政治进程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皇族耶律氏的分化是对契丹族部落联盟时期遗留下来的旧传统的有利冲击,也是对旧有的贵族政治格局的改造的过程.外族分子借助流动进入辽朝社会上层和统治核心,扩大了辽朝统治的社会基础.宫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和社会地位的改善,是辽朝生产力水平提高和阶级关系得到改造的标志,也是辽朝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平民阶层的分化也同样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反映了在契丹族社会内部阶级对立,并日益走向尖锐化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契丹族文化习俗为主线(包括辽朝建立前的契丹族、辽代契丹族、辽亡以后的契丹族),比照与契丹民族有内在联系的北方民族,如匈奴、鲜卑、奚、室韦、靺鞨、女真等,就契丹族早期文化与习俗及其特点进行考证分析。早在辽朝建国前契丹人就有自己的文化与习俗,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与习俗,军事文化与习俗,社会组织文化与习俗,法律文化与习惯,交易文化与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宗教、道德、信仰与礼仪,衣食住行文化与习俗。契丹早期文化与习俗具有原始性、流动性、粗犷性、融摄性、学习性、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佛非中国教”.其自西域贸人传入中原的时间是东汉桓、灵之世,及至唐末五代,中原地区已是佛风炽烈,家喻户晓了.此间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已由氏族部落进入了奴隶制,逐渐成为与中原汉族封建政权相对立的北方强国.和历代统治者(隋唐以来)一样,为了麻醉人民,强化思想统治,辽朝统治者也利用了佛教这一有效工具.在辽朝统治阶级的扶持、倡导下,终辽一代,佛教得以不断发展兴盛并对契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朝鲜王朝前期,一些住居在咸吉道的女真部落,或是住居在朝鲜近境的女真人物,逐渐放弃了自身女真人的民族特征,被归化成"朝鲜人"或是"准朝鲜人"。他们作为"向化人"定居于朝鲜境内,享受着朝鲜王朝给予的安抚及优待政策,其酋长担任朝鲜官职,属民向朝鲜王朝承担赋役,并且与朝鲜人互通婚姻。因而在朝鲜君臣看来,他们已与本国人无甚差异。也恰是基于此种情形,朝鲜方面依照本国法律或专门针对向化人而制定的法规,建立起了对女真向化人的有效管治。朝鲜人与女真人两大族群毗邻而居数千年,双方交往密切,彼此互有同化,而朝鲜王朝前期的女真向化人恰是其中的一类典型人群。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属鲜卑慕容部,大约在西晋末年迁徙至甘青交界之地,曾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政权达3个世纪.亡国后,部分部众东迁,进入燕云地区.契丹族兴起后,这部分吐谷浑为辽朝所统治,辽朝按照“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控制其治下的吐谷浑,吐谷浑要向辽朝上贡物品,参与辽朝的对外征讨.辽亡后,部分吐谷浑逐渐融入到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