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分工逐渐完善,人口也将向城镇聚集。因此,在研制河北省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时,探讨一下河北省到本世纪末人口城镇化将达到什么水平?城镇人口怎样分布才合理?颇为必要。 一、人口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镇集中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镇数目增多,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一、新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的集中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产物。由于各国之间或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同一时期所产生的城市及镇区也会相应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城镇人口”概念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指以城乡为划分标准的“城镇人口”,即指户口所在地为城市或镇区的人口;另一个是指按行政区划为标准的“城镇人口”,它包括行政区划内分为城市和镇区的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英国经济史实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业城市的起源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并且比数日益增加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因为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到来,人口城市化才大大加速了它的发展进程。这两位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的见证人,以大量文字记述和科学地说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镇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分散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化为相对集中的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及其它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是一个同社会其它过程紧密相关的、十分复杂的人口结构变动过程.这既涉及到城镇数量增加、容量扩大和规模体系的调整,涉及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水平;又涉及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涉及农村劳动力的供给程度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渠道、方式和规模.本文试图从城镇与农村、供给与需求的结合上,对湖北人口城镇化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也越高。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至1980年已占40%;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80%以上。因此,国外常把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的现象。国际通常说法,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或者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即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996年10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自80年代以来,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2%,目前已达 1.2亿,有10个省市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南京市至 97年底 60岁以上人口 69万,占总人口的 13. 1% ,已是人口老龄型城市。且我市老年人口年增4.9% ,高于全省、全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城市的出现,是和大工业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数量在日益增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本身也包含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从而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8.
加快安徽城镇化建设步伐,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切实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要求贯穿到城镇化建设实践中。一、推进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居住位置的迁移、劳动力职业的转移和人口生活方式的变化三项基本的内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标志着城市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疆城市化进程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这一过程 :一是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 ,居民公用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完善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城市化的步伐大大加快 ,一是城市与城镇的数量迅速增加 ,到 2 0 0 0年全国城市数量达 6 59个 ,2 2年增加了 457个 ,平均每年增加 2 0个 ;小城镇的数量达 1 92 1 6个 ,还有近 3万个乡政府所在的集镇 ,城镇总人口…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化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当这比重达到一定限度时,就成为“老年型”人口。联合国规定:六十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以上)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按照这个国际公认的标准,我省在1990年将成为“老年型”地区,老年人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从现在的8.75%,上升为10%;至2000年,上升为14%;到2025年,继续上升为23%左右。人口老化现象的日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扩大城乡交往,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问题说明以下几点意见。 一、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随着工业化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乡村城市化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6.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7.6%,1980年城市人口14亿,占总人口的43%;估计到本世界末世界总人口将达到62亿,城市人口32亿,占总人口的51%。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30%。 我国乡村城市化并不是整个乡村全部为市区所覆盖,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那种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从而造成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 ,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所致 ,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 ,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 ,经济产出最大 ,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从全国不同地区来看 ,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地区 ,人均GDP水平就比较高 ;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的地区 ,经济增长率就比较高。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高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大 ,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低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小 ,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 2 0年是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 ,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我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导致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 ,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起点与国外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城市化的起点时间不同。当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以后,算作城市化的起点。中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时,正值1949年。当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6%。按这个城市化的起点水平算,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大约比世界总体晚50年,比发达国家晚100年,比英国晚150年,比发展中国家晚20年,比苏联晚70年,比印度晚50年,与亚洲地区同步。但是,如果我们把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0%以下的国家都算作是刚起步的国家,那么1949年时世界上大约有50个国家的城市化刚刚起步。一直到1987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它所面临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引起共同的重视。 一、必须首先确立它的根本性目标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  相似文献   

15.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有所增长,农村人口逐步下降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在人口发展中必然伴随着一个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长过程。这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调整存在于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的比例失调是一个理论上值得研究,实践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人口的现状 从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农业劳动力达三亿多,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人口的构成是以农民为主体。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一九五二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水平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城镇化程度的量的规定性。城镇化的度就是城镇化的量的表现与城镇化的质的规定性相适应的状态。我国的城镇化是用包括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测量。由于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之间还存在着质的差别,这就存在着城镇化质与城镇化量的背离,以及面临着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问题。我国城镇化已经演变到这样一个阶段,即不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速度就很难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附属在户籍制度上的一系列身份差别待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地位、机会、权利、待遇的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框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78~ 2 0 0 0年 ,中国城市数量从 192个增加到了 6 6 3个 ,建制镇数量从 2 173个增加到了 196 92个 ,城镇总人口从 172 4 5万人增加到了 4 5 84 4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 17 92 %上升到了 36 2 2 %。有关专家预测 ,今后几十年 ,中国的城镇人口还会大幅度增加 ,城镇化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城市 (镇 )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它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迫切要求学术界加强对城市的系统研究 ,迫切要求社会学界进一步加快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步伐。有鉴…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11):120-127
目前我国城镇化研究多关注城镇化水平量的层面,而忽视了结构层面。从新增城镇化人口的来源结构角度对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再认识,有助于清楚地把握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实质,发现存在的真实问题。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新增城镇人口的来源结构,发现扣除城镇自然增长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之后,由城镇地域扩大所带来的城镇人口增长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贡献占据很大比重,而进城农民工所占比例较低,且持续下降。未来推进城镇化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应通过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购买住房,提高其举家迁移的比例,使农民工留守家属进城代替通过"撤村并居"扩大城市面积,成为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贡献力量。对此,应推动城镇化由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引导农民工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降低居住市民化成本,实现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小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人口迁移角度而言,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镇人口比重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的注脚.受阻原因可以归结为政府的缺位、错位与越位所致,分别体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制度性障碍;城市化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市场力量推动的大城市扩张受抑.城市建设和发展应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系列制度保障,实现农村劳动力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