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学和宗教学课题。但这个问题至今似乎仍无定论。林松先生曾提出: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伊斯兰教只是回族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究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看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首先应指明从哪个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据此,一些同志认为回族的形成主要在于这四项条件,伊斯兰教作为“共同文化”对回族形成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所以得出了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的结论。许多同志一再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西安伊斯兰文化研讨会于1997年9月20日至22日在古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当地党政、宗教、学术界及企业界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部分外地专家、学者,并举行了(伊斯兰文化论丛》首发式。会议是在著名回族企业家、西安三宝双喜集团公司总裁沙鹏程先生的资助下召开的,与会各方代表对沙先生多年来致富不忘国家、社会,特别是解囊支持回族教育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积极推进回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慷慨举措,给予了一致赞扬;大家期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现出更多的像沙先生这…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前,由起义失败而被迫进入俄境的部份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带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给广袤的中亚地区输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在广泛汲取和融会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那里营造和确立了自己的东干文化。并且发展起了自己具有回族特色的作家文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回族文化的品格,深刻认识汉文化因素在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回族文化是在参与着中华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质的规定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族伊斯兰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在历史上,回族大分散的分布特点和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不仅诞生了回族自身的经堂教育体系,也使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高度依赖经堂教育,故步于民族内部。近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在依托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主要是依靠现代新式教育的创办和新式大众传播媒介——回族报刊,不仅使伊斯兰文化在本民族内部的传播得以延续,也开始向外族介绍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当代社会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伴随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体现出多样性,在保有传统经堂教育的基础上,各种新式民办学校、网站、新媒体都在参与其中,使得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不同民族之间展开,也开始迈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回族传统节日文化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的传统节日源于伊斯兰教,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以民俗活动为特征的民族性节日,对于回族群众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回族传统节日对于回族群众的文化意义,为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回族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6.
禁忌作为一种民俗观念和精神民俗,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而一旦将禁忌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子系统来研究,则会在民族文化的整体领域内抽象出一个独立的体系——禁忌文化。回族之所以在千百年的延续中没有被同化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正是因为其独特的禁忌文化在固守和维持。这种禁忌文化在回族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回族的俗信禁忌中,多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回族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强烈的经商意识和善于经商的精神个性是回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回族伊斯兰伦理文化所倡导的善行和所反对的恶行,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稳定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我们应重视和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作者根据自己在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加工而成。完全是作者初涉回族学的一点体会。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认为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从文化角度看,是大体相同的。故尝试着从文化或文化学角度来参与回族学的立论。认为站在世界文化或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立论,可以使回族学研究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有较广大的研究群体,有较多的读者或受众。立论包括立论动机、立论要点、立论自评三个方面。还兼谈了一些有关回族与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大体同构问题的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0.
浅淡回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宁夏吴忠市"回族文化与区域和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加工补充而成。包括回族文化系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合,回族传统文化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回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回族文化的当务之急之一是弘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高占福1994年初春,“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福建泉州这座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著名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终点和回族先民最早来华的居住区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14.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冬雅 《回族研究》2012,(2):127-132
本文旨在对回族音乐中存在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现象进行分析,这不仅可窥见回族音乐本身的文化形态,也为探讨宏观的回族文化内涵提供具体、有力的例证。文内对回族音乐中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概念进行阐释;对回族音乐中体现出的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跨文化交融的文化自觉,以及回族与他民族跨族交流的文化互动两个方面形成的文化融合进行分析;对伊斯兰教统摄下的本色坚持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形态,在于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并存型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性别与回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是由文化建构的.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其社会性别观念也深深打上了这两种文化影响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回族留学生与云南现代伊斯兰文化姚继德近现代时期对云南回族穆斯林而言,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民族人口、宗教教育及文化复兴之关键阶段。而清季光绪以来,留东(日本)、留埃(埃及)、留学越南河内法属学校及香港地区之滇籍回族学生,在这场持续数十年之久的云南现代回族文...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涛 《回族研究》2001,(1):60-64
中国学者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文化的命运时,是如何对待本国非汉族群体的文化的;在探讨全球化与本土资源的关系时,是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看待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讨论。实际上,研究者在这场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讨论中很少提及中国伊斯兰文化,当然也没有明确提出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社区发展中,甚至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性角色问题。缺乏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资源角色的确认,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三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点,多年来“极左”思潮对我们的影响,第二点,中国大汉族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认识,第三,西方对当代世界伊斯兰问题的基调,即“帝国主义话语”对中国的影响。在跨入21世纪时,我们首先要确立伊斯兰文化的资源性角色,其次要从开发伊斯兰文化资源这一重大目标出发,研究它的创新问题。这不仅是中国伊斯兰研究者,而且也是所有关心本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关系的人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文化对广州回族社区形成发展的作用马建钊唐宋时期,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蕃客,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广州从事贸易活动,使广州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伊斯兰教传入广州之后,对广州回族社区所产生的影响。伊斯兰教对广州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