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历来谈起先秦哲学,就以老、庄并论,谈起先秦文学,则以《庄》、《骚》并称。自魏晋以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在哲学上,其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在文学上,其影响则基本上是积极的。《庄子》一书包含着大量的寓言,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寓言是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庄子》之精华所在。本文即试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中的寓言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药地炮庄》旨在发挥觉浪道盛禅师正“庄子为尧孔真孤”之说。他通过叙述和讨论昔贤对《庄子》的见解,极力阐明庄子与孔子的一致之处。他罗列时彦之说,一一加以评论,对当代《庄子》思想研究展开深入讨论。《总论》中最能展现其独特见地的,是《向子期与郭子玄书》《惠子与庄子书》。其撰写《药地炮庄》的基本思路,就充分展现在对《庄子》内七篇的“总炮”中。《药地炮庄·总论》也是方以智撰写全书的体例,由此可知《药地炮庄》是庄学史上一部以禅解庄、以儒解庄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散文艺术与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三)在我国文学史上,《庄子》常与《离骚》并列,以其瑰丽奇伟的形象哺育着一个浪漫主义的传统。晋陶潜、唐李白、宋苏轼,以至清龚自珍,无不挹其清芬。《庄子》中无疑存在不少消极成分,却有着一种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因素,对封建制度起着某种瓦解作用,加上与之相适应的汪洋恣肆的文章风格,对历代作者发生着特殊影响。“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公然宣称“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与庄周却楚王聘时所说“吾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庄周列传》)拂衣同调。苏轼于《庄子》深有心契,然而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时却说:“使天下之士,能如庄周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以砺世磨钝者皆废矣”(《议学校贡举状》),揭示了庄子  相似文献   

5.
刘安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魏晋,玄学之风大盛,注《庄子》之家蜂出。先后编注《庄子》者有孟氏、司马彪、向秀、郭象、崔譔等人。陆德明认为“帷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经典释文》)现存《庄子》只有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本。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都据此得出注《庄》自晋人始的结论,如闻一多就叹惜“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江世荣在“有关《庄子》的一些历史资料”一文(载《文史》第一辑)中提出淮南王刘安对《庄子》做过注解,是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编者的新见解。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提出:“《庄子》书一定经过刘安和他的门客们的编纂和整理。”江、张两位学者破除刘向编定《庄子》、  相似文献   

6.
目前庄子及其《庄子》似乎成为热门话题。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主意:~是泛庄,将庄子思想扩大泛化,将其抬到与传统文化思想划等号的地步,二是泥在,即一味地强调忠实于庄子思想的原义、本义,将研究局限在《庄子》的文辞段意中。近读来效永著《庄子与中国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觉得是一本读庄论庄用在的好书。它既避开主观武断的泛庄之嫌,又除却狭隘客观论的泥在之苦。使读者既不会感到玄乎空泛,也不会有追古复旧的陈腐之感。该书紧紧围绕《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来展开。作者认为,“逍遥游”不仅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而…  相似文献   

7.
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陆永品中国古代的学者,往往以庄、屈合诂,或庄、骚并称,譬如清代钱澄之的《庄屈合诂》、方人杰的《庄骚读本》等。他们作庄、屈合诂,或以庄、骚并称,从总的方面看,主要是从庄、屈相同的方面着眼的。今天,我们研究在、骚并称的文化现象。不仅...  相似文献   

8.
谈题“红”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尘英哲声容在”,“庄骚左史同千古”。《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评论文章汗牛充栋,而题“红”诗(包括词)也为数可观。一粟先生曾在1963年出版的《红楼梦卷》中对题“红”诗作过统计: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著等等的卷首题词,以及追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9.
庄子散文和屈原辞赋,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两者均具“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的艺术特征。究其根因在于庄子散文和屈原辞赋在结构模式上有三大共同特点:放射式、藤萝式和平行式。此三方面内容的共同结构模式各有其相应的艺术价值,它们对形成庄子和屈原作品的行文气势、主题表达方式以及纷繁灿烂的辞章都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放射式结构助长了文本汪洋恣肆、纵横驰骋的气势;藤萝式结构决定了作品飘忽左右、如影随形的主题表达方式;平行式结构模式则与层出叠现的喻意、纷繁灿烂的辞章有密切的联系。易言之,庄骚文章趋同之结构,正是庄骚风格相类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文英《屈骚指掌》,是清代一部考证务实、见解通达的重要注本。胡文英虽为官从政,生活却“食贫居贱、辛苦流离”,尽管其窘迫之因与屈原有异,然亦可想象胡氏彼时境遇与屈子被放逐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之相通处,冥冥之中引领他在《楚辞》中找到了情感寄托之地。受考据之风熏染,胡文英注《楚辞》之方法与体例多与梁启超所概括的清代朴学之特征相符。又胡氏著有《庄子独见》,其释《庄》的方法,如“时文之法”、“空言之法”、“微探之法”、“品读之法”、“自得之法”等对治《骚》多有影响。文章从胡文英的生平、所处时代及著书三方面,挖掘其关联性,继而揭示《屈骚指掌》成书之背景。  相似文献   

11.
错注三则     
《庄子·外物篇》中有段“庄周贷粟”的故事,其文说:“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注说:“释文说苑作魏文侯”.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疏说:“监河侯,魏文侯也.”王光谦的“注”是多余的,因为“释文说苑作魏文侯”不但不是对“监河侯”的注  相似文献   

12.
庄子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也与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庄出于儒”的几种观点,然后从庄子对儒家经典内涵的昭示,《庄子》寓言对孔子的借重,以及庄子同颜回的相似、相通之处三个方面进行考稽、分析,指出庄子与儒家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庄出于颜氏之儒”说有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3.
庚桑楚实有其人 ,并非“寓言”人物。《庄子》中的《庚桑楚》一篇 ,为庚桑楚弟子记录的庚桑楚言行和思想 ,是探讨研究庚桑楚思想的重要依据。在学术思想体系上 ,《庚桑楚》前承《老子》 ,后启《庄子》 ,是老、庄思想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4.
屈原以“虽九此其犹未悔”之精诚所终身求索者,何以总其名曰“骚”?上下两千多年,人们对于屈原之“骚”的解辩,纷其总总,烟云离合。这个文化现象表明,屈原之“骚”,本来就是光景常新的,人们的读解和心得,当然也就是历劫常新的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孔、孟、《庄》、《骚》固然流派不同,但在思维方式上,却都有“立象尽意”与“忘象得意”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先后发展了当时盛行的玄学观点,并用以注释《庄子》,获得了突破前驱的成就,为千多年治“庄学”者所推崇。这在稍具中国哲学史常识者都是知道的。玄学创始人王弼、何晏只讲《老》而不及《庄》;继起的嵇康、阮籍讲《老》并及《庄》,且把重点转移到庄子思想上,但并没有作出可观的成绩。到了向秀、郭象才在庄子思想的园地上浇灌着魏晋特有的玄虚精神,开拓玄学领域,超嵇、阮而绍王、何,“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使“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相似文献   

16.
屈原与庄子的作品皆深于哀乐,根植于楚文化,具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因而中国文学史常以“庄骚”并称。但由于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及心态不同,在创作中所选择的艺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屈原为贵族宗臣,自发地选择了对楚歌的艺术改造;庄子以其平民知识分子的敏锐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创作寓言。此为屈、庄同为浪漫,但却异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二源"即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学体系和以《庄子》、《楚辞》为代表的南方诗学体系,中国诗歌长河的大势流变为"二源"合"一流"。曹植诗櫽括《风》、《雅》,组织《庄》、《骚》,得《汉乐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继往开来,初步确立中国诗歌这"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这是曹植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庄》、《列》最近诗.”其实,不仅可以把《庄子》看作具有丰富的意象的散文诗或哲理诗,我们还发现《庄子》中有意象小说的肇始之作.宏观地观照《庄子》中的意象,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发现其中凝聚着文学艺术、哲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发展创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我国古代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已被后人充分肯定且一直津津乐道。《庄子》中体现的思想十分丰富,其核心是追求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庄子的学说玄妙而又高深,就象他自己所讲的“大而无用”,但经过时间的考验,庄子的学说某些精彩之处仍然熠熠生辉。本文试图就庄子养生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一国学精粹的发扬光大。一、轻死重生的深奥思想人生短促,庄十n人的生命x比珍惜,n&t抱有$mMgi$。庄IX4Ato&#wAghn亡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形成了顺世的保身思想和达观的生死观念。《庄子》中多次出…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出自《齐物论》,是说明庄子的世界观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一条重要依据。然而由于过去学者刻意以道解庄,往往把这句话中的“彼”解为“自然”,或者解为“真宰”、“造物”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今人又有随意发挥,或者混同于后文之意者,因而误解了庄子的辩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