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对《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作者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早期学术行历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考察,指出他得以写出这部汉学经典之作与其早期学术行历,特别是当时西方历史语言学和汉学研究的进展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中国传统的音韵学研究成果及其在华的方言调查,则为该书的撰写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反切是我国汉唐以来最主要的注音方法,但由于语音的演变发展,许多反切在今天读来已失去注音的功能,怎么利用古反切来读通古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声、韵、调三个方面来教授学生掌握阅读古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3.
《广州音说》是陈澧专门讨论广州话语音特点的一篇论文。从陈澧的生平经历可断定《广州音说》所据之广州方音正是当时的标准省城音,文章所讨论的语音特征,大致反映了19世纪初期至中期的广州话概貌。《广州音说》是陈澧在考证韵书切语过程中,以广州音为参照,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逐渐积累形成对广州音特点的认识而成文的,其成文时间应为《切韵考》之后,大致与《东塾初学编·音学》同期或稍后。通过比较考察《广州音说》所列举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的五项语音特征,发现广州话存在浊上变去的发展趋势。在共同语的影响下,广州话原读阳上调的浊上字先出现文读音,形成阳去阳上文白两读共存的过渡阶段,然后阳去调文读音逐渐覆盖阳上调白读音,完成浊上变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陈澧所著<音学>是19世纪流传广州的语音教材,其中讲述了广州话与北方话的一些语音问题.该文将重新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认识广州话的9个声调;如何掌握北方话的声母韵母系统;如何辨析介音以及相关声母;怎样认识古音的反切与字母.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留学生的汉语口语伴有不少因《方案》的设计不周所带来的语音错误。这种现象不单是初学者有,连学习多年,交流无障碍的“汉语通”也都普遍存在。目前,汉语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希望《方案》中的这些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进而加以修订,以便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声乐是通过歌唱的表现形式束展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为了使歌者能准确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本文以声乐作品《枫桥夜泊》为例,针对演唱时所遇到的问题,综合分析十三辙在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词的方法和规律。力争使歌者演唱作品时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袁子让是明末著名的音韵学家,他在《字学元元》里杂论了汉语语音结构及语言、音韵、文字等问题,阐述了他的丰富的音韵学理论:音有正音、俗音(时音)和方音.声母有大母、小母,有呼有吸,有独清独浊.韵母有翕闢、有四呼.四声中平中、上老、去嫩而入急.  相似文献   

8.
宁乡境内方言比较复杂,可分为四个小片。考察宁乡内部四个小片的方言,经比较分析,发现宁乡方言的内部差别主要体现在声母和韵母上,各地的声调基本一致。文章对宁乡内部四个方言点主要语音特点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9.
语音双重同化现象是语言中很少见的、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山东方言也存在着语音的双重同化, 它是只涉及声母和韵母的同化现象,其同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叠音词。  相似文献   

10.
《安腔八音》是反映清末民国初福建福安方言音系的一部韵书。通过与现代福安方言、上古、中古声母的比较 ,论证《安腔八音》十七个声母的来源 ,进一步印证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归泥、精组章组庄组三组合流、喻三归匣、全浊声母清音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权衡诸家对《广韵》(《切韵》)声类所作分析和构拟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考察杜诗双声来探求杜诗所用语言的声母状况,所见大抵与玄奘译著和不空译著中梵汉对音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有着时代烙印的各类称谓可以说繁若星辰。其中词尾为“下”的一组称谓名词,如“足下”、“阁下”、“陛下”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谦逊的一面,又蕴含着产生它们的特定历史文化内涵,并且还起到了“因卑达尊”的交流沟通功能。就上述这组称谓术语的起源、本义、指代含义以及各个称谓的演化轨迹等,通过征引史料分别进行分析与考证,可有助于认识它们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