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匈奴语试释     
关于匈奴语言,国内外学者探讨不少。但由于匈奴人没有文字,现时留下的匈奴语汇是两汉人用汉语音译保存下来的,其能依据文献探求语义的只有几十个,所以研究起来相当困难。不过,经过多年的讨论,一般认为匈奴语是阿尔泰语系中的一个语族,但究竟属蒙古语族,抑或属突厥语族,尚未定论。在国外,东方学者大多主蒙古语族说,与此相反,西方学者则大多主突厥语族说。在国内,也历来有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两种说法。但是,从我所能  相似文献   

2.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它对我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起过作用.对匈奴族的族属问题,经过长期讨论还没有定论.西方学者多主突厥族,东方学者多主蒙古族.无论是突厥语,还是蒙古语,都属粘着请.用汉字音译记载的匈奴单于名号、匈奴官号、人名等用国标音标转译为粘着语,结果发现它们很多都是蒙古语.它们与蒙古语有相同的词性区别,又有蒙古语语法变化.如所属格的附加成份、复数附加成分,又有增音与失音的现象.句子中的词序与蒙古语句子的词序也基本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匈奴语言与蒙古语言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匈奴的历史过去是,现在仍然是研究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历史科学的发展,以及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研究匈奴历史的意义愈益明显。匈奴的形成以及与其征战有关的事件,发生在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域,并涉及到古代和中世纪交替时期许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匈奴的众多灾难性的影响改变了这些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命运。如果说西方的同代人给匈奴人起过“上帝之鞭”的绰号,那么,在我们时代则常常“责难”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蒙〕Г.苏和巴特尔(Г.сухбаатар)翻译萨如拉(Saraγul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所)蒙古①及其它国家的学者们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名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匈奴民族曾...  相似文献   

5.
中行说是西汉时期投降匈奴的宦官,颇受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的器重.他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包括匈奴之强因其风俗,抗礼汉庭、反对民族歧视,以汉之长补匈奴之短等观点,其民族关系思想以反对汉化为主要特征.中行说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与汉朝对中行说的排挤有关,也与匈奴单于及其部众的支持有关.他的民族关系思想虽然立足于匈奴的现实,但也片面夸大了汉朝文化的作用以及汉与匈奴的对立,对汉匈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匈奴和亲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曾建立过一个十分强大的政权,与中原王朝以及周边其他民族保持着时战时和的状态.其中,和亲政策在匈奴处理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尤其是与汉朝的关系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骄踞接受到被迫提出,从轻视到重视,从仅与汉朝和亲到运用和亲拉拢西域乌孙、车师等,匈奴对和亲的认识不断发生转变.可以说,在与汉朝的互动中,和亲逐渐成为匈奴一项重要的外交政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汉朝运用得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类学资料表明,匈奴人的人种构成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匈奴人基本延续了较早时期的人种类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南下的牧人在人种类型上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来源上应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石板墓的居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到战国晚期以后,当长城以北强大的匈奴联盟形成的时候,这部分古代居民很有可能最终加入到了匈奴联盟当中。  相似文献   

8.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古人作为北方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对草原文化的吸收、弘扬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留存于今的蒙古音乐文化中确有胡笳、胡琴、胡歌、胡舞等古老文化信息。与长调相关的狼嗥般古老歌种的历史要远远早于蒙古人的历史,所以长调的形成应追溯到高车人或匈奴人的时代,或应更早。从歌曲形态分析,其类型有简繁之别,据其难易程度分类和排列,可分为四个阶段五种形态。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匈奴遗存考古分队考察了扎勒泰沙漠地区的古匈奴墓葬群(公元3世纪—公元2世纪),同时还调查了16—17世纪封建割据时期的蒙古人墓葬,发现了一些其主要历史时期的遗存,并对大量的墓址和岩画作了记录。通过对墓葬的发掘,发现了劳动工具、武器、日常用具等遗物,同时发现的还有古人类学的材料,它们对于研究各个地区的民族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蒙古民族语言是在原蒙古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但不是其简单的延续或古代形式,而是经历了语言接触、语言融合的发展历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早期曾与通古斯语族语言有过相互影响的过程,后又经历了匈奴化、突厥化过程,于13世纪初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而发展成为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2.
蒙元时期,皇帝(大汗)对汉族、女真、契丹等各族的赐名现象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或以赫赫战功、忠于朝廷,或特殊技能,亦或因某些外貌特征而被赐以各式蒙古名。与此同时,亦有纷纷改用蒙古名,或蒙汉名兼用的记载。可以说,这些非蒙古人受赐蒙古名和改称蒙古名构成了蒙元时期蒙古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蒙古人、色目人的汉化一同构成了当时民族融合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大夏政权的都城,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是我国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古城。统万城遗址是匈奴人在历史上活动的见证,匈奴文化特征显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匈奴文化的角度对统万城进行了解读,认为统万城的命名是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的表现,统万城的选址体现了匈奴人的自然审美观,城市形态设计则与匈奴的文化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万城遗址是匈奴文化的典型例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加强对统万城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博湖县有一支介干蒙回边缘的穆斯林群体,叫作“托茂人”,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族群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托茂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军的后裔,虽然他们长期远离蒙古族主体聚居区、成为杂居于其他民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而且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时至今日,他们对蒙古族仍保持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实地调查和研究表明,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是一条牢固维系着通海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6.
远古时期,世居亚洲的蒙古人种越海迁徙至北美洲。东晋时期高僧法显东渡大洋彼岸"扶桑国"的传闻,以及美洲玛雅地区汉文字出土、萨满教艺术流行等文化现象,均在证实华夏民族与印第安人神秘交流的历史;彰显日趋形成的太平洋汉文化圈在亚洲与美洲传统文学艺术融通过程中所显示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借新生活运动加强专制统治的山东韩复榘政府,在社会问题的整治上颇为用力,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史家和坊间在评论韩复榘的时候,不是着墨于其政治生命后半程“印影”,就是湎于渲染韩的各版本“闹剧”的生产。尽管韩复榘的新生活运动呈虎头蛇尾之相,但即便摒弃后现代史学中的断裂地方史、小叙事的范式,史者也应有义务继续加力破除笼罩在韩复榘式的历史人物身上的流言,更客观地“见”他们曾有的“虎头”。  相似文献   

18.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吸收儒家思想和近代初步民主主义思想,探索并重构蒙古族文化精神,通过他的理论著述与小说创作,推动了蒙汉文学以及文化关系的交流和发展。他批评蒙古地区的封建思想专制和释教蒙昧主义,提倡文化教育的普及,追求读书明理,形成了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进步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本文从民族自识观、民族平等观和民族发展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