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双方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资源信息的缺乏,使传统的人才识别形成了一系列不健全的识别标准与制度,出现了用人单位学历崇拜、职称崇拜、名校崇拜、“海归”崇拜、证书崇拜等现象,人才的识别成了“硬件”的识别,忽视了人才能力、品质、道德等“软件”的考虑。既影响了人才资源的开发,也滞后了人才制度的建设。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的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促进人才的开发利用,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识别机制。由于人才与用人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可以依据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分离均衡理论”建立健全人才识别机制,根据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的特征,建立一个反映人才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吻合的综合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施方 《人才瞭望》2003,(8):14-15
“以人为本”,是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才和以人的管理为中心来认识的。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中,人力作为资本,不仅参与价值创造,也参与价值分配。所以一流的企业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尤为重要,它是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相似文献   

3.
1.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尚有“误区”。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形成了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忽视人才智力开发的“潜意识”。考虑问题时,往往更多地强调项目、重视资金等有形条件,轻视甚至忽视人才、智力等无形资源。在长  相似文献   

4.
论人才测评的市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人才瞭望》2003,(7):12-13
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景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岗位需要及组织特征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将最合适的人放到与之最相适应的岗位上,并在人与人之间获得完满的工作组合。  相似文献   

5.
一些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唯学历、唯文凭”,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业绩看资历,让许多眼高手低的“人才”钻了空子,而另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6.
海涛 《人才瞭望》2009,(4):76-76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学历不等于学识,学历不等于能力,职称不等于称职,高分不等于高能等。诸如此类的人才“不等式”,确实在一些单位中存在,在现实中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实施企业人才招聘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环境的高度动态性,在企业范围内有必要对企业人才重新定义:人才,是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并能够自行处理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突发事件”,直至创新性地完成工作。企业人才不同于具有特定特长的人,更不同于具有一般专业技能的人,其特点在于工作的创新性,他要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创新机会,迅速识别企业环境的变化,并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我们把按传统既定的工作程序工作的人定为职工,而把能够进行创新性工作的人定为人才,目的是给企业管理者以借鉴,因为在动态的环境中人才对于企业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对人才的认识和评判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如何对职工量才录用,更关系到劳动者如何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与利用其形成直接的社会生产力。长期以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最好是全才。这固然是最好也不过的事,但是由于人的精力、智力、能力、财力有限,一般不可能。于是等而次之,希望是复合型人才。然而,尽管复合型人才数量要多一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迅速、工作岗位的变迁和人的精力有限,最终复合型人才还是向专业人才靠拢。这样就使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人要考虑一个问题,当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进入网络化后,人应该向哪个方向培养,企事业单位如何对职工量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某市举办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据了解,与会的5000多名各种应聘人才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海归”人员,但是这些“海归”们实际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的并不多,一些“海归”明确表示自己找工作的期望值最少在年薪30万元左右,而不少用人单位对此高标准打了退堂鼓,更有单位对高薪”海归”是否“物有所值”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甚至  相似文献   

10.
高薪引才渐呈火爆 毋庸讳言,抢在中国入世前,不少跨国公司就已逐步实施对中国优秀人才的“收购行动”。他们打出许多诱人的招牌以期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试想:几十万元的年薪、一流的专业培训、优厚的福利等等,有多少人才不为之心动呢?在痛失人才,而又急需人才的现实面前,国人对“薪酬作为引导人才流向的助推器,衡量人才价值的一把标尺”有了更深的感悟。2001年,神州各地不避“钱”嫌,推出的一揽子高薪诚聘计划,风光无限。 先看2001年元月中旬的一道风景: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全国人才交流大会上,名不见经传的江…  相似文献   

11.
西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辑 《人才开发》2003,(4):30-32
西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在WTO环境下,积极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也不失为一条解决西部人才严重缺短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西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建立有利于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鼓励海内外人才回归西部和海内外进行人才智力交流等机制,积极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外援”战略,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赢得人才谁就赢得成功,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那么在这个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企业怎样才能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呢?让人才在工作中感到快乐,他才会为了明天更大的发展而留在你的企业里。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乐在工作”有三大要素,分别是能力、价值观和人生志趣。在这三大要素中,人的终身志“选”,即选才,选天下英才称其职。第一步,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感兴趣才能使他在长期的工作中得到无穷的快乐和不竭的动力,相比之下,物质方面的刺激就变得短暂而无力。因此,…  相似文献   

13.
所谓战略性人才,是指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现发挥出长远的、全局的、根本的作用的人才。根据“8020“原则,我们可以认为,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效益。毫无疑问,这20%的人才算得上是企业的战略性人才。在产品、技术、渠道等竞争因素趋于间质化的情况下。人才竞争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指示,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看,首先需要辨明人才与学历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教育学上通常以“才识学问”来界定人才。如《辞海》解释人才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辞源》解释人…  相似文献   

15.
上海某国有大型建筑集团今年上半年共流失各类人才数百人,其中技术骨干人才占130人,中高级紧缺技术人才占40多人。这个数字不仅惊人而且让人深思,国有建筑企业何以留不住人?除了经济上的因素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中国建筑企业有近60%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人力资源危机,这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老总的共识。其中约有35%的国有企业认为人力资源在“国退民进”的股份制改造进程中,对国有资产流失虽已引起重视,但对中高级管理人才流失给国有资产造成的损失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人才的高流失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机制不完善或者企业本身不成熟,企业战略、组织能力、企业文化等的不匹配。对于国企的中高层人才来说,企业很难真正实现按经营业绩来对他们给付报酬,更有些国企只是拿自己拥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来充门面,而并非真正使用人才。人才不仅得不到重用,而且更得不到尊重,甚至还要受到所谓前辈们的压制。缺乏成熟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最佳组配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并且已成为阻碍国企发展的一大不容忽视的问题。虽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但企业的确应负有一定的责任,一般国企现存问题大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5,(4):110-111
据了解,2005年广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153.48万人,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所占比重需达到7:40:53,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万人:普通高等(含高职)在校生39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21万人。但目前,广州技能型人才约为120.8万人,与实际需求相差32.68万人。而且,广外目前只有高级技师、技师3.98万人,高级工17.17万人,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5,(4):110-110
新近出炉的《2004人才流动报告》显示,江苏省外流人才近年来首次降到万人以下。丢年一年,该省流出在职的各类人才共9318人。据了解,该省流出的9318名人才中,出国103人,出省9215人。这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69人,占4%,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02人,占1.1%。从地区流向比较看,流向上海的人才逐步减少,从上海流进的人才逐渐增多,去年该省流往上海3609人,  相似文献   

18.
张鹏 《人才瞭望》2003,(7):11-11
当前,人才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人才因素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国对人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拥有了共同的认识。特别是我国在加入世贸后,人才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人才强国战略随即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文化产业受到高度重视的新时期,文化产业管理中高端人才储备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显著,最主要原因是文化产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特殊要求,但对于这个我们所共知却又无头绪的“特殊性”内涵,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更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初步研究以及对文化产业及其人才特征的认识,得出了当前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培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个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与零售业如雨后春笋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切肤之痛。据了解,由于现今的零售业已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行为,而涉及到销售、采购、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仅运输物流人才而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600万。更令业界人士担忧的是,我国目前商业零售业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也不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面对外资零售巨头“圈人”的逼人攻势,国内零售业“以牙还牙”,打响了一场“挖角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