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殖民主义研究对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及其历史地位,和今日世界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有关著作和资料对近十多年来国外殖民主义史研究主要动态作一个概述。一、流派增多。帝国主义史学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近十多年来有如下新的流派崛起:一是“依附论一世界体系论”流派,他们研究的领域广泛,其中涉及到殖民主义。“依附论”认为:离开了对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分析,就不可能理解第三世界的发展与不发展,发达与不发达是全球体系中互相依赖的结构,连结发达与不发达的关系是依附,而殖民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势力在不断地增长,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充足的原料市场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世界范围的扩大,为西欧资本主义又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殖民主义便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地膨胀起来。从十五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期,英国建立了从非洲到亚洲直到美洲、大洋洲的大范围的殖民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所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的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5.
环境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殖民本性在环境领域的体现和拓展。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发达国家不仅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资源与原料燃料等,还通过多种方式把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垃圾输往广大发展中国家。环境殖民根源于资本的求利本性和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环境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多物种殖民主义”概念,并以此对19世纪末的东非牛瘟进行历史人类学分析。长期以来,历史研究视牛瘟为西方军事殖民的序章,对牛瘟、兽医学与殖民主义经济的关系缺乏关注。研究借助东非殖民政府年报、探险家记录和殖民官员报告,探究兽医学进入东非之后如何创造殖民者的畜牧经济优势,如何作用于英国殖民地的扩张和巩固。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既是政治经济学和文化意义的伸张,也是生物权力从西方宗主国的延伸。这一过程伴随着殖民政权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身心压迫,也伴随着殖民政权对自然物种的控制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与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并存是当代世界总格局。“两个并存”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所体现的是世界上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它的世界性扩张及其所造成的矛盾转移导致了“两个并存”的结果。世界历史的客观逻辑是由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到“两个并存”再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一条在世界范围内“农村包围城市”的迂迥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 研究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的动因,对研究殖民主义的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兴起,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殖民主义的出现和兴起在时间上与之基本合拍。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7——98年达·伽马绕道南非航行到印度,1519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假象,看到了西方工业资本原始积累背后的虚伪本性,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予以深刻批判。马克思揭露了大不列颠对华殖民暴行及其危害,辩证分析了大不列颠殖民行径对印度统治的双重影响,但是到晚年时期,他重新纠正了早期关于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批判,对当下我们警惕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具有警醒意义,也为今天抵御文化殖民主义与“和平演变”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摘要]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政治实体与国家形态,现代“民族”(nation)观念和民族国家(nation state)是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在欧洲的,并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殖民侵略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许多国家并不具备欧洲“民族主义”同样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但是在西方主宰的国际交往和法规中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民族国家”的形式。为了理解今天世界各国政治实体的发展历程,也为了理解今天中国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变历史,本文讨论了“民族”和“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现代公民国家和传统部族国家的差别,以及今天在理解民族国家形态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殖民文化是一种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霸权文化,是近代欧美列强殖民扩张的文化伴生物。它以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新教文化为意识形态根源,以欧洲物质文明的成功为经济前提,受到生物学和人类学等学科观念的催化,在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中形成并发展。殖民文化首先是一个历史的内容,它诞生于扩张、殖民和帝国主义这一系列历史的进程。所以,它既是西方以政治、经济、军事等显性力量为主体的殖民扩张的文化衍生物,也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进入历史研究的范畴,除应吸纳后殖民主义的既有研究成果与思路,还需将它作为客观历史的有机部分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在今后对近代殖民主义以及非洲史、拉美史、亚洲史、大洋洲史的研究中,应当给予殖民文化以与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同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基于依附理论体系创建形成的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与“边缘”作为逻辑基点,研究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西方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及成因。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审视和反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但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警惕学术殖民主义的侵蚀、学术自我殖民倾向的泛滥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丧失,更需要我们冲破依附发展的桎梏,努力实现从“文化趋附”到“文化自立”的转变、从“模式效仿”到“模式立新”的转变、从“学术依随”到“学术引领”的转变、从“西方标准”到“中国标准”的转变,由此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由依附发展迈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是她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之一,这个系列小说塑造了正面的殖民帝国形象,描绘了上帝一样的殖民者.为了美化殖民主义,“太空小说”中用了三大谎言:1.殖民活动是先进社会对落后社会进行援助,通过“和谐共生”以帮助殖民地发展;2.通过提供教育与培训提高殖民地人民的文化水平,促进殖民地经济与文化发展;3.殖民活动符合自然法则,对落后地区进行殖民是“必需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莱辛的殖民者身份,她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殖民活动的理解与肯定,同时也完全显露了她的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改变了世界文化的格局。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入侵总是与文化推广相得益彰。因此,在研究和了解东方文化与宗教时,不可避免地采取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态度,这使得早期的西方佛教研究成为殖民主义的副产品;同时,西方的侵略扩张也刺激了亚洲佛教的发展与变革;而佛教的复兴运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积极地与西方世界进行对话与合作,推动了佛教在西方的传播。西方的殖民扩张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始于19世纪中后叶的亚洲移民潮。亚洲移民在宗主国形成的文化群落,极大地改变了佛教信仰的地理分布。随着殖民主义的终结,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已初见成效。自此,佛教西传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数据殖民主义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殖民现象的概括性描述,其主要通过利用数字平台和网络设备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剥削。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范式中,数据殖民主义与信息政治学具有某种理论关联性,如二者都把“信息”当作其理论建构的基本要素,在对数字平台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上具有相近的看法,尤其强调建立开放共享平台的重要性,这为二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立足信息政治学考察数据殖民主义需要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信息政治学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变革的“元叙事”来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数据殖民主义批判也需要从信息政治学中汲取数字时代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养料来拓展自身的理论深度和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16.
奈保尔是一位通过大量作品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当代英语作家。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奈保尔的半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分析他作为一位“流放”的知识分子在这部小说中和现实中的文化心理,同时通过与赛义德等其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家观点的比较,阐述奈保尔的文化世界观,即西方的先进文化不一定总是表现为殖民性,积极的“流放”以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第三世界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殖民政策”论的出笼及其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民族已经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落后、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少数拥有巨额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全世界形成了极少数大国对世界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民族问题已经扩大为殖民地问题,已经“由国内问题变成国际的问题,变成帝国主义,大国为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在“无限扩张的生产和有限扩张的市场”矛盾运动中踉跄前行的历史,市场扩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市场扩张角度看,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现实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未来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虚假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虚假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再无扩张的余地,“虚假需求”生产制造的人类必然的精神痛苦构成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动力源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预言将在第三阶段以必然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1日,英国在东方最后一面米字旗降落,英国在“东方明珠”香港百年殖民史宣告结束。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我们结合历史教学从经济、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等方面向中学生讲解这个曾被称为“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大英殖民帝国是怎样步步走进日暮黄昏之境的。 一、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岛国盎格鲁·萨克森人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英国迅速取代地中海地区,成为欧洲经济中心。同时,英国也加快殖民扩张步伐,以血腥残暴的手段,掠夺巨额的财富运回本土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并于19世纪上半期完成,英国很快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大量的廉价商品倾销世界各地,一跃成为“世界工场”。 1588年,伊丽莎白女王舰队在大西洋上一举击溃横行一时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逐渐丧失了海上霸权。17世纪中后期,英国又向独领海上风骚的“海上马车”荷兰开战,荷兰殖民优势被摧毁。进入18世纪,法国成为英国争夺殖民地的唯一对手,英法争霸殖民战争是世界性的冲突。经过多次战争;法国退出北美和印度。至此,英国相继战胜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西方列强三百多年殖民战争的最后胜利者,无可争议地当上海上霸主。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和平、发展,是当前世纪之交已显现出来下个世纪全世界都会争取实现的时代特征。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逐渐发展为帝国主义,到19与20世纪之交,已把世界瓜分,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英帝国凭藉其最早实行工业革命所发展的实力,形成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