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东美和唐君毅都是学贯东西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晚年都在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从事哲学玄思。他们都突破了传统的以道德为标准来衡量人生境界的局限,而从道德、认知、审美、宗教等不同角度来思考人生境界问题。他们都把人生境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现实的物质世界为基础,而以追求理想的精神生活,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的形上境界为归宿。但他们在建立人生境界理论的方法、线索、角度、类型、思想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阮籍、嵇康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在珍惜生命的同时展开对礼教的批判;对于人生都有悲剧意识,一方面看到人生的虚无背景,却又肯定人生.鲁迅小说中的狂人形象则简直是嵇、阮狂诞自傲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郑敏和牛汉是中国新诗史上跨世纪的两位杰出诗人。虽然他们在家庭出身、民族习性、教育背景、人生经历、诗歌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他们在创作道路、诗歌主张、艺术个性、创作成就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点:他们的诗歌创作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复活”于1979年,至今仍活跃于诗坛;他们都对诗极为虔诚,视诗如命,以诗为伴;他们都甘于...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张爱玲是两位在哲学层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作家 ,他们的小说在揭示人性、解剖国民性、悲剧性地体悟人生、思索人类生存命运和现代主义手法运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之处 ,他们都用荒诞的艺术手段写出人灵魂的深度和精神的孤独。  相似文献   

5.
20000多首唐宋词可以看作是词人们以词的方式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认为,第一,人生是“浮生”;第二,人生须当“及时行乐”。他们在平凡生涯中“享受人生”,包含着获取审美愉悦和热爱生活的合理性,也是当时社会经济高涨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引起的人的个体价值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升值”。也正因为唐宋词人更其看重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因此无论在哀叹惋惜“浮生”虚空方面,还是在“全方位”地享受人生方面,词的思想蕴含和艺术表现都比前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细腻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普列姆昌德与鲁迅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创作方面 ,无论是小说的主题还是风格都很相似 ,他们都为本民族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将从人生经历、文学创作以及对本民族振兴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8.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一个士人群体。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竹林七贤本身属性、政治态度、魏晋玄学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20年竹林七贤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不足,以期推进竹林七贤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阮籍:荒诞的人生王侠在竹林七贤中,相比于刘伶、阮咸不问是非的逍遥人生而言,阮籍、康的人生与之颇为相异。他们两人都对社会的黑暗、世俗的污浊、名教的虚伪甚为痛恨,并大加抨击,都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所以向来、阮并称。不过,由于他们二人的人生价值观有异...  相似文献   

10.
“黑白之间,包含了所有的色彩,黑白能调出人生的所有色彩。”这当中赞美的就是老师。他们播种希望,描绘着辉煌,设计着未来!老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每每深夜,老师都在备课时擦擦那只陈旧的台灯,为的是明天在黑板上写字的“刷刷”声。老师是清贫的。他们的生活陈旧而且单调,那些没有宝石装扮的衣裳,往往还沾着粉笔灰。老师的人生是白的,是洁白的粉笔染白了他们的发丝。老师的人生是黑的,每天都要面对黑板。黑白乃是世上相反的颜色,而黑白也是老师人生的构成!难道他们的人生真这样单调吗?不,他们还拥有其他的颜色。红色。红色表示火热…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 ,但他们在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却是不同的。然而两种道德哲学在历史使命、人生追求、生存方式 ,以及它们的深远影响等方面 ,有着相似之处。因此 ,就具有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及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的基点。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庄人生哲学及其与孔子人生哲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现实人生的抉择和理想人生的追求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老、庄在人生哲学上的异同,认为老子批判现实人生,主张“无为”,目的仍在于救世,而庄子否定现实人生,提出“无用”,目的则在于救人。从救世到救人的转换,透露出老、庄所处社会的发展和心态的改变。在理想人生的追求上,老子要求复归于“朴”、“婴孩”的初始状态,以取得社会和谐;庄子则在精神世界中再造“无何有之乡”以作“逍遥”之游。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超世的。接着,作者对比了老、孔、庄的人生哲学的不同价值取向,认为他们虽都力图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老子以牺牲个体发展屈服于环境;孔子希望以道德规范来改造主体从而再造新的环境;庄子以一种“合理”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世界中实现与环境的妥协。他们都没有找到真正使人类走出困境的道路,但他们所充当的社会批判和救世救人的角色,却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人格和良知。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接待大学生谈论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如有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交往嫉妒、虚荣心、猜疑心等,由此而衍生出一些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甚至引起大学生们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旨在使大学生们对这些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学会简单的调适方法,对他们今后无论是心理保健,还是人生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生之喻     
《北方人》2008,(6)
我在阅读与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人都希望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为把这种理解表达得形象,他们都在找喻体。于是,文本上,"人生如……"形成了流行的句式,人生如棋,人生如剑,人生如雾。似乎世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和卡夫卡作为中国和西方现代文学中的最杰出代表,他们怀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划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文学去滋养自己的人生,用生命实践了对文学的执著追求。他们用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无情地剖析人性,揭示生的艰难与困惑,无助与无奈。他们的表达手法有同有异,书写风格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都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郁达夫和岛崎藤村的小说都具有浪漫的抒情性和自叙传的特点,并在关于人生和性的苦闷的文学主题以及偏重自我暴露的内心告白和忏悔意识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但在诸多相似的文学特征的背后,却是他们文学创作上相反的变化轨迹。相对于岛崎藤村从"大我"出发、向"小我"收缩的变化特点,郁达夫则是以"小我"起步,循序渐进地不断向"大我"拓展。这种差异性的出现,既是他们对所承载的文学传统的趋近与回归,也是他们不同的文学使命和人生态度使然。  相似文献   

17.
阮籍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两位饮者,酒在他们的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政治态度、人生态度、审美趣味都与他们的饮酒有着密切的关系,阮籍纵酒佯狂以避祸消忧,陶渊明则通过饮酒来体悟人生和寄托情趣。  相似文献   

18.
我发现成功的人生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安分。我们父辈中的很多成功者,都是原来放弃了铁饭碗。这绝对不是什么懂得放弃的精神,而是因为他们不安分,不满足于眼前安稳的现状。虽然他们其中也有牺牲者,但他们的生命都在拼搏,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中国美学大家中,梁启超"人生生活于趣味"的人生观,朱光潜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二者在理趣上是一致的。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和朱光潜对未来"新文学"的思考在方向上也是一致的。他俩都不偏废文言,而主张以生命情趣为本体,把白话文造就成一种既有文言的凝炼,又有欧思的畅达和谨严的文字。无论是梁启超还是朱光潜,他们的文学革命都是来自于生命情趣本体的外化,"新文体"和"新文学"都是"人生生活于趣味"和"人生的艺术化"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尼采与庄子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在哲学上他们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浪漫主义哲学家,用格言表达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来激发读者去认真思考和反思自身的生活;他们都是历史上彻底的怀疑主义哲学家,对各自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彻底的批判,以使个人在摆脱传统束缚后去追求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