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文化价值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如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一样。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客体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评价其效用的认识。作为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可以确定群体或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大而论之,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莫不同其所持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在人们劳动和改革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的人进行创造活动(通过一定的产品体现出来)的一种过程。这种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客观属性。它是以满足人们利益为目的的客体。价值是文化活动的产物和成果,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文化价值的这种性质不是由文化本身的自然性质所决定,而是由社会历史实践的现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竞争是什么竞争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关系中人际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态势,是人们谋求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我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因此可以说,竞争既是一种人际关系,又是人的一种行为模式。作为人际关系,竞争反映了人们在争取自身利益、实现自我需要过程中的冲突关系。人的社会关系不仅有相互的协作,而且还有为争做强者以首先满足自身需要的矛盾冲突。后者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本质是特定的阶级关系。而从具体形态来看,它可以有战争、奴役、剥削和竞争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职业化概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里程碑。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职业化是社会工作活动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特定功能并不断得到社会认可的过程;职业化是指社会工作能够通过相关职业人群,发挥其专业功能、达成其专业目标、实现其专业理念和价值的过程;职业化是社会工作职业群体的利益逐渐被确认并获得市场保护的过程;职业化是一个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相辅相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摆脱了以契约束缚人的制度,形成了人类免受奴役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这是人类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我们传统价值观念中,人是经济活动所要满足的首要目的,他们决不是可以买卖的资产。对于人类来说,将自己看作是资本,是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念相违背的,这似乎是再一次把人贬为纯粹的物质要素,贬为类似财产的东西。但是人力资本概念并没有违背财富完全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存在的思想。通过向自身投资,人类能够增加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提高人的经济价值,扩大他们得以进行选择的范围,这是人类增进自身福利的一种途径。人类虽…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贺培育研究员撰写的《制度学:走向文明与理性的必然审视》一书近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专著中把“制度”这一社会现象抽象出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初步构成了自己的体系。制度是要求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具有强制性和导向性双重作用的社会运行机制。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依赖的不断加强,为了保持其生产生活的稳定和有序,制度就随之伴生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制度变迁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程度越高,其制度建设的水平也会越高,制度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复杂的,有对人类进步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世态人情,而且还超越一时代、一社会的界限,从哲理的高度反映着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反映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改造着自然和社会,为实现人类向往的目标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曲折复杂的,艰苦卓绝的,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对抗,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难免受到挫折和失败。作者对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的各种阴暗势力和一切假丑恶  相似文献   

8.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自身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就是文化行为,即文化价值行为,通俗一点说,人的活动行为就是文化。如果我们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人的活动行为中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命需要;二是人的活动除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外,还有精神需要;三是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只有在其生存过程中,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才开始考虑人的活动的最终目的。人不是单纯地谋求生存的满足就完成了其最终的活动目的,除此而外,还必须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的最终意义是什么。这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9.
精神产品是精神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所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产品。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产品作为精神生产者的创造物,是一种精神客体,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因而它与社会主体之间具有多种价值关系;它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属性。 1.精神产品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各种精神产品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它能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因此具有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自然科学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经验的结晶,是自然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科学则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经验的结晶,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它们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物质利益的缘起及其基本特性“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①人们要能够生存,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满足这些需要,人们必须根据需要从事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是生产力的利用过程,生产从而生产力的利用本身就包含了目的,即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因此,生产和需要有着必然联系。这里说的需要是生产目的一般,是各个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目的的抽象。由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社会形式存在。为了揭示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周翠玲 《探求》2000,(1):48-51
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发展的一定水平上所表现的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界有目的的影响,以及对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在这一意义上,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从道德上完善人。任何社会的文化观都包含这两层含义。因此,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全部要求和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提供文化服务和发展文化资本市场活动的行业。它是文化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互动的结果,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识的发生,与人类实践所包含的需要、价值、理性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首先,超前认识与人的需其直接相关,其目标是为了设计和创造自然和社会中本不存在,但却为人所需要的过程、程序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需要;其次,超前认识与人的价值设计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设计也就是超前认识,它是主体思维对未来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可能运动过程的设计和反映,它遵循人类实践的规律和主体价值利益原则;再次,超前认识与人的理性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色彩最强的一个部分乃至被看作是主体合理性行动的典范。基于此,超前认识是主体的一种对象性的创造活动,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实践的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经济贸易谈判学的客观依据所谓谈判,就是在物质力量、人格、地位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或对等资格的双方,由于在观点、基本利益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或差别的现象,并且双方各自都企图说服对方、理解、允许或接受自己的观点、基本利益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双方之间展开了一个借助于思维——语言链而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这是争取实现双方协调一致的一种社会现象。经济贸易谈判作为谈判的一种类型,又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过程。经济贸易谈判,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为了追求经济上的需要,谋求一定经济利益而展开的一种交往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原因,人们在生产交換、分配、消费等方面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因而人们在追求经济需要时遇到了许多障碍或难题。两个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虽然他们各自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对方的需要,但对方却不能无偿地占有。又如,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在于满足人类的整体需要,不断实现人类的整体价值.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不断处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互生互惠、和洽相处,这必须通过人不断调整自身(对自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来完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主体(人),在于主体的内在内涵的正确和由此产生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正确.而在主体的内在内涵中,与人类实践最基础的关联是其价值观,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有赖于人的价值观的转向(正确),有赖于社会的价值目标的正确,从而把发展看成是维持或增殖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再仅仅看成是对社会物质成果的积聚;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而不再仅仅是对"我的"或当下的"我们的"利益的满足;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精神的升华、自由度的拓延和人的全面性内容的持续获得而不再仅仅是对人(社会)的物性要求的满足.新价值观的这些内涵,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然而,方向和前景不等于现实,正像人不可超越自然而在现实性上与自然平等一样,人也不可超越现实的、具体的人和社会的存在去侈谈人与人之间平等、人的思想观念的"正确"等,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其自然限度,而且更有其人文限度[1].  相似文献   

15.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学刊》2007,1(4):81-88
历史美是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形象。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着历史美。历史美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展现。历史美可分为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历史美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广博性、可感知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论断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即唯物论和辩证法。人总是要思考的,但人更是要吃饭的,吃饭是思考的前提而不是结果。要吃饭就要有为争取利益开展民族的或阶级的斗争,这就决定斗争是事物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是反映本质的东西。伟大斗争需要有唯物论,也要有辩证法。唯物论可以让人守住底线,而辩证法可以让人明了生死极限;纵观历史,被入侵亡国的不多,而过度扩张亡国的不少。为了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结局,我们就必须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跑了多少回商店,也许没有一个人作过这样的统计人们为什么要经常不断地跑商店呢?这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肚子饿了找食物,觉得冷了找衣服,哪儿痛了找药品,这是生理上的需要。有的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显耀个人的地位,或者追求时髦、讲究漂亮,这是心理上的需要。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通常说百货中百客,就是指人们的需要是那样的千差万别。根据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人们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人们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因此,需要、动机、行为,这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循环也就是说,当人们在生活中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促成新的行为比如当某个人买到了一套满意的新西装之后,又感到需要  相似文献   

19.
吸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的时间不算长,流行却是神速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品之一了。当这种社会现象开始在文明社会流行时,人们对它的看法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说它对人类有益,也有人说它对人类有害。特别是现代科学、医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地证明了烟对人体所具有的危害性,相应地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戒烟和宣传活动。但是吸烟作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其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加。这个被人们称为社会公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地认为,历史的一定结果只是一种意志、一个目的、一种力量造成的,其他意志、其他目的、其他力量都是不值一提的。而历史的真实却不是这样。社会的进步正在于借助、利用各种分力,形成巨大的社会合力,共同创造人类历史。对于社会进步规律,我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理论加以说明。 (一)历史和历史合力的经典表述 什么是历史?恩格斯说过:“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