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个性化知识推荐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推荐服务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用户兴趣并准确作出推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扩展的知识推荐方法,通过分析读者文献检索、浏览的行为提取读者偏好.利用扩展激活模型扩充读者偏好档案,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匹配和分级,通过文献的级别决定推荐的次序,对推荐信息进行反馈,动态更新读者的偏好档案.  相似文献   

2.
合议庭的评议是审判运行机制中的最核心部分,其合理运作直接决定着审判制度功能的发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议程序是实现司法裁判结果公正、合理的有效保障.我国有关评议制度的法律规定本身并不健全,合议庭评议规则存在漏洞.合议庭可将各法官对某案件态度的偏好汇集成群体偏好,然后做出优劣排序或从中选优而形成一个总的裁判决策.  相似文献   

3.
茨威格文学传记与精神分析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和许多心理学家一样,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偏好,加之在当时那个特殊时代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其传记文学中明显表现出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心理分析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结合层级回归分析法,从社会价值观念的角度探究了社会公平感、再分配偏好对福利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民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则越不倾向于将福利责任归之为政府,而其再分配偏好越强则越倾向于将福利责任归之为政府;第二,提高中国民众的社会公平感能部分通过降低其再分配偏好来削弱其对政府福利责任的诉求;第三,在女性群体中再分配偏好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强,而在高等教育获得者群体中再分配偏好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弱.  相似文献   

5.
基于苏州市相城区64424位老年人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重点考查了失能程度与支付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是否有养老金、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月收入状况、同家人关系、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养老机构认知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年女大学生典型群体择业偏好的调查数据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多数人更为偏好体制内工作.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群体决定理想单位类型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目前就读的年级、学科门类、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父母期望的最高学位、政治面貌等.但并不是所有因素对男女生的择业偏好都有影响,各因素对不同性别群体所起的作用在强度和显著性上并不相同.这一发现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实证基础,促进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表达、汇集和满足偏好是民主的原本内涵和民主形式演进的内驱力。偏好聚合式的选举民主在中国获得了较大成就,并成为目前农村最主要的民主形式之一。但偏好聚合式的选举民主由于忽视了若干问题,导致其价值的发挥存在一定限度。为了更好地将村民个体的偏好表现出来,满足其管理乡村事务的需求,必须实现由偏好的聚合到偏好的转换,即实现从选举民主到协商民主的变迁,这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变迁的内在理路,也彰显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307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结合分析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职业决策中工作属性的偏好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结合分析法下得到的工作属性权重与被试自评得到的工作属性权重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所选的四个重要工作属性上,结合分析法得到的权重最重要的工作属性是职业晋升的机会,其次为收入、工作所在地,最后是岗位与兴趣的一致性,结果还显示被试大学生的工作属性偏好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也是有差异性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东省4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效应由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共同决定.问责压力来源于不同层级政府对改革试验区的督导、检查和验收,形成不同程度的问责压力,即强问责和弱问责;政府偏好是指试验区的改革倾向,包括改革工作机制、改革重点环节、前瞻改革探索等是否创新及创新程度,形成不同类型的发展偏好,表现为发展型偏好和任务型偏好,两者组合形成4种不同的改革效应,即"强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积极改革、"弱问责-发展型偏好"组合下的稳进改革、"强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保守改革以及"弱问责-任务型偏好"组合下的消极改革.积极改革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外部问责压力和内部政府偏好是形成积极改革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促进改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包保责任制在基层信访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效果的充分展现还须要地方政府推行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策略性选择调节基层“包保团队”的行为偏好,以实现地方政府、上访者和基层“包保团队”三者趋向信访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路径。通过构建包保团队异质性偏好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上访者、“包保团队”三者参与的互动策略行为及其可能的复制动态和稳态均衡演进路径,并通过行动策略的仿真模拟研究包保团队偏好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既定的协议成本、上访者贴现成本约束下,地方政府以补贴流向为代表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基层“包保团队”行为偏好,从而导致不同的稳态均衡路径,由此得出若干完善信访治理体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