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靳松 《社科纵横》2012,(5):71-7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同心脏与肌体的关系,二者不可脱离其中一方而存在,因此语言中充分蕴含着一方的文化。在对一语言丰富的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想翻译出精髓本质,则必定要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本文将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根据,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些翻译作品涉及的文化元素以及其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生涯在20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他的作品分别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真实地折射出作家鲜明的心理特征、生活阅历、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肖洛霍夫童年时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本国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19世纪文学大师们在创作经验方面的继承,这种种因素都对他的女性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传统文化与军事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川 《日本学刊》2004,(5):135-149
军事观念是一个传统文化与军事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长期以来 ,在一些日本人中间形成了崇尚武力的军事观、狭隘的民族使命观、极端的日本中心主义利益观和缺乏自律的战争史观等独特的军事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对日本的军事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3,3(1):117-127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在哪一个层面上与功利文学观形成对峙 ?道家文化资源在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 ?在“影响的焦虑”下借鉴西方审美文学观的本土性基础在哪里 ?审美文学观的东传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误读” ?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认为审美文学观在传入中国以后 ,一方面与老庄一脉哲学的艺术心性论相结合 ,创造了本土特色的美文美论 ;另一方面 ,也无可避免地遭到了传统道德心性论的改写。审美文学观终究难免被压抑的命运 ,功利文学观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占着上风。文章通过爬梳道家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关系 ,指证了道家文化作为审美文学观传入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分析了审美文学观被道家思想所“误读”与“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中 《社科纵横》2014,(3):111-1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观念极其普及,天人和谐的自然生态观以爱物惜命、敬畏自然为标的,由此衍射出的文化观则以、兼容并蓄、以异存同为旨归。儒家文献《礼记·王制》篇便很好地体现了此自然、文化两种生态观,其中所透显出的现代性与普世性价值,对治理当今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蕴涵着一个上至理论根基,下至具体操作的集成模式。这个模式,我们可以用《实践论》中的最后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个"知行统一观"的具体构成,可作如下归结:知行观的理论基础———实践论和矛盾论;知行观的知行原则———实事求是;知行观的知行宗旨和慧源———群众路线;知行观的知行方法———调查研究;知行观的知行指归———研究国情走自己的道路。这个集成模式,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的基本经验和基本结论在毛泽东哲学体系中所凝结成的哲学"蓝本",它已潜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中国人民的知行规约。把这一集成模式提炼和归结出来,具有重要的哲学及文化"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法 《求是学刊》2014,(3):115-123,2
中国型海洋美学的建构,以中国以及世界的海洋审美经验和海洋观为基础。西方的海洋定位是从地理到文化,中国的海洋定位是从文化到地理。西方的海洋观是从波塞冬到科学-上帝,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海洋的客观性为基础总结而来的,中国的海洋观是从人兽合体的四海之神到兽形人性的四海龙王到神性观音再到人性妈祖,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人的理想而定型。海洋美学的建构应从现实、宗教、科学、艺术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并与其他文化的海洋经验互动而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科学技术本性的理解趋向于多元化。经济的、政治的和认知的科学技术观是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出现的,其是非对错姑且置之不论,但它与后现代文化的和宗教的科学技术观在立论和叙事体系上,却迥然不同。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科学技术观,迄今为止,围绕它们的分歧和对立一直众说纷纭。笔者则更关注两者之间的某种兼容性。  相似文献   

9.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4,31(5):41-45
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有多种层面和视角 ,把马克思思想置于神学视野中 ,以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准绳对其进行阐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 ,蒂利希对马克思思想的神学阐释比较深刻和具有代表性。蒂利希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把马克思的人观、历史观、救赎观等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 ,并认为 ,马克思思想既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与基督教神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知识观其非确定性的理论来源,在古代、近代、现代等传统知识观中都有迹可循,特别是继承和张扬了现代知识观中一些主观性和相对主义等非确定性的思想.它并非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观,对近代知识观有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不仅在发展中出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较多的吸收了现代主义中的因素,在早期以否定性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也有继承性一面.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的共同倾向是对力图构建一种有着确定性和统一性的理论和知识大厦的基础主义进行批判.后现代知识观和传统知识观之问是一种否定性的继承关系,在否定的基础上进行某些继承,继承的结果是远离了现代性,表现为一种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道统思想源远流长,但真正建立起“道统”论的,则是唐代韩愈。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对外来佛教文化及本土道教文化的挑战,以弘扬儒家圣人之道即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己任,正式提出了儒家道统思想。经韩愈倡道统、批佛老、兴儒学的努力,使儒学再度复兴,并在宋末以后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韩愈的道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终南山集中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五大宗派祖庭,目前终南山的一些佛教祖庭已经有了局部的开发,但整体水平较低。应围绕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这一概念,按照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的战略,在局部特色有效开发基础上,实现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终南山建设成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的有品牌特色的中国佛教祖庭文化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3.
张正学 《求是学刊》2012,39(4):107-113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鼓子词与话本都是有说有唱的说唱文学,而主要依据就是《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与《刎颈鸳鸯会》两篇作品.然而,这两篇作品是“合并而成”的,因此无论是从鼓子词与话本本身看,抑或是从众多的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看,鼓子词都是只唱不说的,而话本则都是只说不唱的.如果要笼统地说鼓子词与话本是说唱文学是可以的,但要说它们都是有说有唱的说唱文学,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论歌唱艺术的声情并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斌 《唐都学刊》2006,22(1):128-130
歌唱的声音与生活中的自然讲话声音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要准确到位,音色、音区应用自如,才可能论及其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丰富多样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声情并茂的最佳表达效果才是欣赏者听觉审美标准的要求,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的交流和共享,使歌唱艺术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牛文浩 《创新》2013,7(1):29-32,53,126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总结了清代北京地区说唱文学发展的初期、中期、后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认为清代的说唱文学处于我国说唱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传承了许多具有地域性的曲种,艺术形式上发生裂变与整合,节目流派纷呈,名家名角辈出。在清代中期和后期,北京的说唱文学发展尤其具有时代特点。此外,文章还归纳了清代北京说唱文学研究的五点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咸晓婷 《阅江学刊》2012,4(3):103-108
中唐诗人元稹在任浙东观察使期间广辟文士幕僚,结交僧道人物,山水游赏,诗酒文会,堪称一时之盛。元稹浙东幕诗酒文会活动具有两大时代特色,即歌舞佑酒的世俗化特征与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它既是东晋兰亭宴集传统的延续,也是中晚唐之际时代背景与文人心态的折射,更是东南地域文化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高日晖 《学术交流》2006,(1):167-171
在《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说唱艺术和戏曲一样,承担着向大众尤其是不识字者传播《水浒传》的任务。从接受的角度看,《水浒》的说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既有自己的艺术品性,又受到《水浒传》小说本文的限定。而作为改编的艺术,说唱艺术的发展空间又非常之大。子弟书和扬州评话是清代说唱艺术的代表样式,其中的《水浒》曲目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水浒传》本文在说唱艺术中被接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娓 《唐都学刊》2006,22(6):79-81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儒家奉为群经之首,道家奉为道藏三玄之首。佛教传入中国,与儒道合而为一,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易家的太极、儒家的天命、道家的道、佛家的空,皆是宇宙全息图的不同体现方式,是宇宙万有生存准则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20.
高列过 《唐都学刊》2002,18(3):42-44
汉译佛经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解释现身、不但、重担等几个东汉佛经中的词语 ,足可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书的某些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