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人李远,新旧《唐书》无传,其事迹载于元辛文房《后才子传》卷七。录其履历如下:远字求古,大和五年杜涉持进士及第.蜀人也….早历下邑,调名卓然.宣宗时,宰相令狐进泰,拟运杭州刺史….至,果有治声….后历忠、建、江三州刺史,必终御史中丞.《全唐诗》卷五一九所系小传记载甚略,即概括《唐才子传》而成:李远,字求(一件承)古.蜀人,第六和进士.历忠、建、江三州刺史,终御史中丞.集一卷,谓其字一作承古,误.《全唐文》卷七六五所系小传则更略:会昌九年官尚书司门负外郎.今人梁超然有《(庸才子传·李远传)笺证}…  相似文献   

2.
陆龟蒙,字鲁望,唐末著名文人。他熟知经籍,旁通子史,善于诗赋,亦善古文。关于他的籍贯,众说纷纭;生年、进士及第与否,存有疑问;举进士与追赐名爵当在何时,受张博之辟以及产业怎样,卒于何年等问题,都需要考辩。 关于他的籍贯,《新本传》说“姑苏”,《唐才子传》同。这里暂按不提。《唐摭言》卷十、《唐诗纪事》皆说是“三吴”,这是泛称。汉顺帝永建四年以来由会稽郡分置的吴郡与吴兴、丹阳合称三吴,故陆氏籍贯三吴说并不确切。《浙江通志》说是“吴兴”,董  相似文献   

3.
綦毋潜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其生平事迹,世人所知甚少,.目前有关綦毋潜事迹的考证,主要有马茂元《綦毋潜里贯仕履及诗》(《唐诗札丛》,载《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辑),傅如一《綦毋潜生平事迹考辨》(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以下简称《考辨》),陈铁民执写的《唐才子传校笺》中“綦毋潜传”笺注(以下简称《校笺》),及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有关论述.经数家检索查考,潜之身世渐明.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几家却各持一说,歧异颇大.问题主要集中在綦母潜的乡贯及其江东别业所在、任宜寿尉及初次归隐的时间上.本文拟就此四个问题,辨析诸家之说,出以新证,以期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4.
郑薰,字子溥。唐大中时翰林学士,宣歙观察使。咸通间官至左丞。有诗文传世。然《旧唐书》无传,《新唐书》传又仅寥寥数语。本文钩稽群籍,对传文记述有误或未明者,给予考订,失载的内容亦予补充。郑薰,……亡乡里世系。按:《因话录》六:“进士郑滂在名场岁久,……登朝,至殿中侍御史。前宣成观察大夫郑常说此事,大夫即滂之再从弟也。”前宣成(城)观察大夫郑即郑薰(见下文“出为宣歙观察使”)。滂系大和4年(830年)进士。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载北祖有滂,但官监察御史,且父仓部郎中(山咢),乃开元、天宝间人物,正如岑仲勉先生所言,“其子纵淹滞,不应大和四年(830年)始及第”,故二滂非同指一人也。不过,《世系表》又载,北祖晔生中书博士茂,茂生七子,号“七房郑氏”。而郑处海《授郑薰礼部侍郎制》云:“(郑薰)高阳茂族”,似指薰系茂族,即属北祖系。擢进士第。按:薰系大和2年(828年)进士。而后,曾佐幕岭南。《古刻丛钞·张公洞壁记》有“前检校  相似文献   

5.
江岚《唐诗西传史论———以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为中心》第一次依据两个重要文化现象———《神州集》的出版与美国唐学会成立将唐诗西传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文本误读与唐诗还原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论述在多种文化比较的背景下展开,作者在深刻理解英美诗歌情韵的基础上对唐诗西传史作了周详的描述。著作融贯中西文化,体现出深思明辨与学术首创性,是全面系统研究唐代诗歌传播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6.
李昉身经五代乱世,出仕四朝,曾三入翰林,两拜宰辅,是宋初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其事迹详载于《宋史》卷二六五的《李昉传》,但对其何年中进士语焉不详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清人吴任臣编撰《十国春秋》卷七五《孟宾于传》主张后晋天福中(936年—944年),同书卷一○八《李恽传》又说为后汉乾祐初(948年—950年)。张兴武先生认为是后晋开运元年(944年)。笔者认为李昉中进士时间应为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即乙酉科考为宜,同榜进士者有名臣王缚,李恽,及李昉好友邓洵美、孟宾于等。其二,李昉对后周旧主颇有君臣之义,对赵宋王朝有一个较长的接纳过程,这也导致他在宋初仕途上颇受颠簸之苦。《宋史·李昉传》只笼统的说:"宋初,加中书舍人。"给人以太祖对李昉一直十分重视的错觉,应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一、《蜀中广记》的悠谬之言唐诗人孙定,新旧《唐书》、《唐才子传》均无记载。其事迹、作品,见于《唐摭言》、《唐诗纪事》、《全唐诗》及《蜀中广记》等。《唐摭言》卷十云:“孙定字志元,涪州大戎族之子,长于储。定数举矣,储方欲就贡。或访于定,定谑曰:‘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国内学者对唐五代诗人事迹的考证,肄力甚勤,创获尤多.然尚有一些重要作者的基本史料,因出处稍僻,尚不为人所知。本文拟提供李昂、綦毋潜、王仁裕的有关史料,并略作考订,以供治唐诗者参考。李昂李昂是盛唐时期重要诗人,所作《戚夫人楚舞歌》等为世所称,敦煌遗书中亦多存其诗.开元二十四年(736),他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时,因刚急不容物而激起举子闹事,尤为唐代科举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但传世文献有关他的事迹记载仅寥寥数则.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卷一以这些文献为依据,勾勒出其生平的大致轮廓,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论述.但因史料不足,如籍贯、世系、生卒年等重要关节,尚付阙如。民国初年在洛阳近郊曾出土《大唐故吉州刺史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后为罗振玉收入《芒洛冢墓遗  相似文献   

9.
初盛唐是否存在守选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铁民、李亮伟二先生在《关于守选制与唐诗人登第后的释褐时间》一文(以下简称《释褐》)中认为,唐代进士及第必守选三年才能释褐授官大抵符合中、晚唐的情况,却并不符合初、盛唐的实际。本文作者翻检了有关资料,认为初、盛唐时及第举子的守选制是存在的,只是初唐时进士及第先授散当番,然后再定冬集,而盛唐时却直接定冬集。初唐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可推测得出,至盛唐时已明确规定,且渐成定制。  相似文献   

10.
日本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是现存的最完整的鉴真大师传记,也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唐大和上东征传》是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它标志着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源远流长.(一)《唐大和上东征传》的作者真人元开,就是淡海三船.淡海三船诞生于公元七二二年(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六年,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公元七八五年(日本桓武延历四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11.
邹智     
邹智,字汝愚,别号立斋,又名秋因子.四川合州云门镇人.出身年代不详.据《明史》《邹智传》《乾隆合州志》载,他十二岁就学于进士冯衡,成化22年(1486)得中乡试,23年及进士第.推算起来,应该是1471—1497年,享年26岁.智幼时家贫,但聪慧过人,好读书.稍长,拜舅氏冯衡为师.冯氏乃成化11年进士,为人梗直,不侍权贵,蛰居在乡.其高尚的品德、情操,陶冶了邹智的成长;渊博的学识,对邹智的攻读,亦起了楷模作用.他安居陋巷,勤奋不倦,虽隆冬季节,滴水成冰,仍扫落叶以取暖读书,甚至通宵达旦.历三个冬春,学业大进.乡试以解元登第,次年又进士及第,入韩林院为庶吉士.  相似文献   

12.
孙季良,盛唐时期河南洛阳偃师人。他是名儒尹知章的门生,又与著名诗人张说、贺知章等人同列"开元十八学士"。孙季良的传世诗文作品极少,在整个唐代文学史上湮没无闻,但在唐诗选本史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他编选的《正声集》是第一个唐人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他还擅长书法,并且参与了唐代大型官修类书《唐六典》和《初学记》的修撰。  相似文献   

13.
《苏颋年谱》订补(二)陈钧23、开元元年──三年(713──715)与李义对掌文诰,时或不就,李义续之《开元天宝遗事·撤去灯烛》:“苏顾与李义对掌文浩,玄宗顾念之深也。”《旧·苏项传》:“玄宗日:‘苏可中书侍郎……’明日,加知制诰……时李义为紫微侍郎...  相似文献   

14.
李涉生年考     
李涉,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因两《唐书》无传,《唐诗纪事》等书也没有关于其生卒年的记述,故其生年难以确考.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只能大致推定其生年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左右.据两《唐书·李渤伟》知李涉有弟名渤.《新唐书》卷一一八《李渤传》曰;“父钧、殿中侍御史.以不能养母废于世,渤耻之,不肯仕.刻志于学,与仲兄涉偕隐庐山.”李涉诗中也多次提及李渤,如《与弟渤新罗剑歌》(《全唐诗》卷四七七)、《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同上)、《谴谪康州先寄弟渤》(同上)等.又据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全唐诗》卷四七三),知李  相似文献   

15.
《明·李梦阳传》:“(梦阳)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按,此误。李梦阳是弘治五年举人,弘治六年进士,其中进士年份明载于《明进士题名碑录·弘治六年癸丑科》。《空同集》(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刻本)卷四十五《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逾年壬子(即弘治五年——引者),李子举陕西乡试第一,癸丑登进士第”,明言是弘治六年进士。又,《明史·选举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无特殊原因,皆照此办理。李梦阳即使未中弘治六年癸丑科,弘治七年(甲寅)无会试,故亦不可能在弘治七年中进士。《辞源》、  相似文献   

16.
一、元朝没有以曲考士元朝没有以曲考士.华连圃《戏曲丛谭》上的不可信,谭正璧《元曲六大家略传》上说马致远是"曲状元",也是误解了"戏曲领袖"的意义.我的驳论如下:华连圃引用的三条证据中第一条是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云:"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定士子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一句,恣其渲染,选其能得画外趣者登高第,以故宋画元曲,千古无匹.元曲有一曲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华连圃者说:"夫一题得见四五本,显然其为场属中所制".我认为"元曲有一曲传至四五本者"一语实是沈德符上了臧晋叔《元曲选》的当.在臧晋叔这选本的开端,列有涵虚  相似文献   

17.
李颀里居生平考辨和诗歌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里居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但新、旧《唐书》都没有他的传。他的籍贯,第一次见于记载的,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2。传中说:“李颀,东川人”。清代曹寅等编的《全唐诗》卷232《李颀传》因之,也说:“李颀,东川人”。过去一般对“东川”二字无异议,但对“东川”究为何地,则颇有异同。有的把东川指为云南或云南会泽;有的则指为四川三台或四川东部。近几年有好几位同志对此提出疑问。因为  相似文献   

18.
晚唐才子,成都人雍陶大和八年进士及第,终官雅州刺史。两唐书虽未为其立传,但《唐诗纪事》《云谿友议》《鉴戒录》《唐才子传》均载其事迹。作为诗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高丽佚名学者将其十首七律选入《十抄诗》里,其七首在中土已散佚,属吉光片羽。之后又有名僧子山编成《夹注名贤十抄诗》一书,注文所引经、史、子、集诸文献亦有一些散佚之作,今成辑佚者之资粮也。释子山夹注被后人讥为多“鲁鱼(亥豕)之讹”,今据他书比勘,删衍文,补夺文,匡讹正误,使之更臻完善,更好还原、理解雍陶诗,更有益于中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张祜,字承吉.中唐后期著名诗人.律绝抎场,尤工乐府.曾为我们留下若干艺术珍品.惜两《唐书》无传.《唐诗纪事》《才子传》言之亦甚略.《全唐诗》收其诗作三百四十九首,远不足据以考其生平.北京图书馆珍藏之南宋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四百六十九首,视《全诗》多一百二十首,而篇题多不著时地,朋辈赠答亦鲜,亦不能据以了解其一生出处进退.本文考索既竟,犹尚憾于未能全明,惟较《纪事》《才子传》加详,宜粗有助于研读祜诗者.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李益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李益诗集,收罗了编者所能看到的不同版本李益别集和不同时代的唐诗总集、选本,甚至方志中收录的署名李益的诗歌。其诗歌主体来自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体例和排列顺序亦沿用此集。诗人小传则综合《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两《唐书》之《李益传》等多种资料,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