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银行将缺乏流动性长期住房抵押贷款所形成的信贷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形成贷款组合,卖给从事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机构的特殊目标公司(SPV),从该SPV中取得出售抵押贷款的资金,然后,由SPV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证券,再由二级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将这些证券化的抵押贷款销售给投资者的融资活动。MBS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将住房金融市场与证券市场相联系,它不仅可以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满足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需求,还可以增强资本市场的融资和配置功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风险分散机理分析风险分…  相似文献   

2.
体育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澄 《统计与决策》2005,(19):114-115
体育资产证券化是体育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 of Asset)"被称为70年代末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它源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然后扩展到汽车、船舶贷款应收帐、基础设施收费等众多领域.现在,被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在理论上已突破了金融资产的范围,扩大到其它的资产形式.  相似文献   

3.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内的重大创新 ,现已席卷全球各国。通过将商业银行的贷款等适合资产转换成可流通的证券 ,可以有效地提高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我国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还面临诸多障碍 ,但选择住房抵押贷款为突破口先行试点 ,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远看对化解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翎 《江苏统计》2003,(11):42-4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它的产生有利于化解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满足更多消费者对于买房的需求,还可以大力推进住房金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抵押贷款证券化含义及操作模式 1、抵押贷款证券化含义。抵押贷款证券化属于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是有未来现金流量的抵押贷款通过结构性重组,转换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简单地说,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把抵押贷款转换为抵押证券的过  相似文献   

6.
黄金初 《统计与决策》2007,(13):122-123
随着房改制度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住房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盘活流动性差的抵押性住房资产、如何化解分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如何确保我国的住房金融朝着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已经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于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信用增级在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结构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增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外部信用增级模式和内部信用增级机制进行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与优化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 资产证券化主要牵涉到三个利益主体;资产发起人、特设机构、投资者.他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三者的利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因此,要使资产证券化成为三方多赢的金融创新产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有利条件 从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发展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已经初具规模,实行房贷证券化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到2003年9月底,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累计余额已达12000亿元,占中国商业银行各项信贷余额比重的9.27%,而且在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比重更高.更重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正在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一、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总体盈利水平.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就是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组合起来变现和出售,以尽快回收资金,增大货币的扩张效应.如果将贷款证券化,使长期被占用的银行贷款转化为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则整个金融系统就有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银行就可较快的回收资金,扩大金融资金来源渠道.资产证券化本身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而在于释放的资本,用于其他较高边际收益的项目,将增加更多的潜在利润.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较高,除了信贷管理等各种原因之外,应该说资产流动性较差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们在改革中,通过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改变信贷资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传导的现实分析和传导的机理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点 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等不相同的新型融资方式.传统的证券融资方式(股票、债券)是以企业自身产权为清偿基础,企业对债券的本息以及股票的权益的偿付以公司全部法定财产为界.而资产证券化中证券的发行依据不是公司的全部法定财产,而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某一部分资产,证券权益的偿还是仅以被证券化资产为限.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偿付,而证券偿付资金来源在于担保资产创造的现金流量.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其基本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3.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与传境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相似文献   

14.
竞争风险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持续期数据,对贷款终止的提前还款和违约这两种情形展开研究,估计了竞争风险下Cox比例危险模型,刻画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两类风险概率随协变量变化的时间效应。对竞争风险下的Cox比例危险模型,本文计算了相应的Cox-Snell残差和Deviance残差用于模型的拟合检验,检验表明本文估计的竞争风险模型用于抵押贷款持续期数据的分析是合适的。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基于持续期的贷款终止风险研究在银行抵押贷款证券化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评析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池风险评估问题,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提出了聚类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目前县域中小企业贷款的方式主要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放贷权集中在县及县以上机构,而且县级机构放贷权被严格限制,乡镇级银行办事处基本上没有放贷权。只能进行企业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种消极的放贷政策。二是因为信用评级一般由与各信贷机构有合作关系的资产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机构对被评级企业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之手续烦琐、效率太低, 因此企业更趋于选择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汽车营销模式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雪亚  邓娜 《统计与决策》2004,(10):122-123
一、汽车消费信贷模式 (一)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消费贷款是银行对在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购车者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的一种新的贷款方式.1998年,汽车消费贷款在中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政策的召唤下应运启动,以其期限短、风险易锁定等特点,吸引了各商业银行纷纷将此业务作为新的效益增长点.2000年初,央行决定将可以提供汽车贷款服务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评估机构实施了侵权行为 根据民事责任的理论,资产评估机构承担民事责任应当具备侵权行为,主观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四个要件。 资产评估机构虚假评估行为侵犯了投资者的财产利益,这种财产利益是一种期待利益,这种侵权行为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证券欺诈行为间接实现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两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资产评估机构与上市公司共同实施了证券欺诈行为,从行为的性质上分析,是共同侵权行为。这种共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19.
洪祥骏  宫蕾 《统计研究》2021,38(8):16-29
本文着眼于企业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的信用风险溢价,探讨关联方增信的效果。研究表明,采用关联方增信的ABS风险溢价较高;当同一主体先前发行的ABS评级上调时,新发行ABS的风险溢价会因为采用关联方增信而升高。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关联方增信使得集团内部风险集聚;另一方面,企业的道德风险使得原ABS的评级上调成为反映新ABS底层资产质量变差的负面信号,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定价判断。本研究揭示了关联方增信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分析ABS丰富的底层资产统计特征,本文发现集团风险集聚导致ABS的底层资产质量下降,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建议监管机构可以通过适当限制关联方增信或加强监管的方式保障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北京市大兴区等232个县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试图拓展农村抵押品范围,缓解农村金融约束。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数据,利用2015年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现阶段农地经营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考虑了农地经营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土地确权进度以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存在。现阶段我国的农地经营和流转方式制约了农地金融化的效果,特别是“一年一付”的租金支付方式,使得土地受让方难以利用租赁获得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当务之急是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稳定土地受让方的经营预期,引导土地流转双方签订长期租约并一次性支付未来数年的租金。本文对于进一步推动农地经营权抵押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