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探究了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多元参与路径短缺和社会治理保障滞后等多个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在社会治理中,要始终坚持党委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和促进社会公众多元参与,从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面对多元化主体的社会治理新要求下,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扮演,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完成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完成社会管理领域"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在社会治理新模式下,浅析服务型政府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改变了乡村社会治理的传统环境,也使得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参与、信息传递、社会监督等有了积极改观。但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层面来看,乡村治理创新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亟须解决。为实现新媒体应用与乡村治理创新的有效契合,应加快新媒体环境下相关治理主体自身建设,促进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形成,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治理服务平台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资源与发展的巨大矛盾,迫切需要我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社会治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有效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多元主体参与,协调联动的机制能从新的角度改善环境发展状况,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本文构建了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有效运行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社会管理创新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反映了党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与时俱进。近十年来,如何理解社会协同概念、社会协同的路径选择与现实困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热议。如何开展社会协同治理,已然成为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治理的主体开始由政府这一唯一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发展。各种社会组织成为多元治理主体的重要力量。本文就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的涵义、必要性以及建立多元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路径选择进行简单论述,为建立这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     
<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与层级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少有以下五个重要维度:其一,从管理到治理。管制、管理是单向一维的,而治理是开放多元的。其二,从他治到共治。社会各方参与的"共治"模式,才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根本之道,也  相似文献   

8.
在加强社会治理的情境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外部嵌入,既打破了治理技术瓶颈,也使得治理策略更为精准化。以效率原则为工具导向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回应社会公众诉求、及时纠正制度偏差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作为新制度安排,"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也将面临"嵌入"阻力,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分治"下的技术性阻力、部门"分利秩序"下的价值性壁垒和碎片化管理下的协同性障碍。为此,"互联网+"社会治理应强化"以民为本"的技术治理理念,优化"供需匹配"的技术治理体系,构建"条块衔接"的合作治理格局,在保障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技术治理效率最大化,在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使社会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下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9.
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基础性和枢纽性作用,而新一代智慧技术的发展引致智慧治理成为新的发展态势。在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系统梳理新发展阶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相关治理现代化评估文献的基础上,从多元共建、平安市域、社会共享、智慧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施的制度基础,而要促使目前封闭、排外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就必须以"政经分开"改革为先导,并由此推动中国的农村民主实践由村民自治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以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为引领,通过"政经分开"改革以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原则、以社区治理为主要运作方式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推动以生活共同体为范畴的、超越单一行政村为治理单元的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双向运动的视角研究政府治理,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社会双向运动中出现的社会转型危机是每个国家转轨必然经历的阶段,而不是所谓的"崩溃论",政府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危机的必然选择。社会双向运动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已在从单一社会管理向多元社会治理转变上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但距离社会治理创新的高标准、新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必须进一步审视现状、厘清问题,积极探索更精细、更科学、更富效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路径,需要着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棘手问题具有跨界性、非结构化和顽固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社会治理的"烫手山芋"。现代化治理要求棘手问题能够有效得到解决,但现阶段依然存在着利益多元化与价值碎片化、理性与技术失效、被迫放弃与责任缺失等诸多问题。网络化治理与棘手问题具有很强的耦合性,能够有效破除棘手问题治理困境。应构建良性对话与协商机制,搭建网络化治理的基础性平台,促进公共价值的生成,并通过多元利益主体公共责任的履行将公共价值转变为社会现实,真正有效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后工业社会呼唤的是一种积极寻求合作的治理模式,政府需要引导并帮助市场和社会组织真正成长为地位平等的治理主体,重构一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动态合作治理。动态合作治理的实现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建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根据公共服务的产品属性,确立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和合作路径;其次是在合作治理的逻辑下,建构动态的治理循环系统,从而使得合作治理能够具有长期而持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治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是技术网络、组织网络和社会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网络治理也是工商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技术网络治理、社会网络治理、组织网络治理以及三者的融合是当前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转换企业发展模式、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技术网络治理、社会网络治理和组织网络治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进而从网络组织与网络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到网络治理的发展、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以及研究动因和研究方法等视角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协同治理与社区认同的同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我国社区建设开始以来,伴随着治理理论对我国社区治理改革的影响,社区治理方式表现为从一元到多元、从集权到分权、从管制到对话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强调多元治理、合作治理、协同治理。社区认同建设包括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的基点。在社区认同的视角下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值得深入研究。一、社区治理及其最佳状态:多元协同治理社区治理是指在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社区内,社  相似文献   

19.
通过精读《政治学》一书,笔者从城邦起源、政体研究、公民讨论、经济社会主张等论述背后看到了全文蕴含的社会治理思想。进而以社会治理理论为依据,以多元的治理主体、善治的价值取向、法治的管理手段、分权的管理机构等四个角度为契合点展开论证,以期对当下公共管理领域社会治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治理的利益冲突呈现出新特点:利益冲突场域关系交织,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非对抗性冲突占主导。如果多元利益诉求不能得到应有的辨识,不能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互相尊重,围绕利益冲突与利益均衡无法形成价值层面的共识,利益冲突就无法避免。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应当从科学辨识多方利益诉求、建立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机制、增强主体边界意识以及引导主体在价值层面达成共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