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鸿莹 《管理评论》2022,(9):158-169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高校声誉、大学生价值观、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中的主要参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演化。据此,构建了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四方博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四方博弈主体行为策略对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数值算例,利用Matlab编程对其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检验,分析了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事件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博弈系统均衡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网媒报道的意愿、高校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等,通过引导网媒、大学生、高校和政府的行为策略,有助于妥善处置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政府舆情回应中的信息不对称分为内生型、自然型和主观型三种类型,分别表现为政府视角下有限信息供给不足、媒介视角下有效信息传输耗散、公众视角下有限信息解读偏差。政府在舆情回应方面存在传统管控思维模式,表现为舆情回应能力不足、信息管控边界性强、刚性手段不适应需求等。政府要积极转变舆情回应模式,构建"信息—情绪"政府舆情回应路径,通过舆情信息治理和社会情绪疏导达成政府舆情回应目标。  相似文献   

3.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26-27
正9月11日,河南获嘉县发生群体性事件,副县长吴振福到现场与民众对话解决问题,当时正在下雨,旁边的警察为其撑起雨伞。不久,现场照片流传至互联网,且被冠以《河南县官与民众对话,警察持枪撑伞护卫》的标题,随即引来一片质疑。对此,该副县长及时作出回应并道歉。在此之前,诸如此类"被打伞"、"怕湿鞋"等舆情事件已屡有发生,而这一次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又一起"被打伞"事件引发的舆情事件,再次表明,当前的政治生态、舆情生态和社会心态正在进入一种让官员动辄得咎的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和做好聚光灯下被监督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白月 《领导科学》2020,(8):32-35
当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存在认识不到位、回应发声"时度效"欠佳、舆情应对处置不得力、舆论引导效果不够好、治理能力有短板等问题。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思想观念要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作为,工作方式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风险化解从应对在后变为防范在先,回应关切从瞻前顾后、遮遮掩掩变为抢占先机、应回尽回,舆情应对从查删封堵变为疏导化解,舆论引导从应景式的点到为止变为侵入式的掌握话语权,正面宣传要点面结合、精准有效,舆论环境要增强向心力、形成同心圆。  相似文献   

6.
乔丹 《领导科学》2020,(2):110-112
"舆论搭车"是社会公众基于"共情"产生的关注舆情事件、引发舆情目标转移、倒逼公权力介入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舆情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在面对"舆论搭车"时出现了不作为、不配合、不妥帖、不矫正等问题。政府"双微联动"能够引导"舆论搭车"趋向,增强舆论传播的快速性和精准性,形成舆论传播的集群效应,规避和弱化"舆论搭车"现象及其负面影响。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政府"双微联动",构建立体化政务信息传播新格局,提升政府"双微联动"的运营能力,搭建政府"双微联动"实施框架,更好地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相似文献   

7.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构建,是网络时代政府亟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政府与网络舆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选取7.23动车事故为案例分析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征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传染效应”,快速改变公众的观点与认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研究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内外结合”视角,将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划分为内外影响因素,并将网络舆情蔓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蔓延扩散阶段,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内外驱动因素影响的S-ED/ID-R模型,再以S-ED/ID-R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蔓延扩散模型,分析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S-ED/ID-R模型的仿真提供参数。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调控网络舆情阶段,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提前政府介入时间、增加官方微博的数量和增加官方微博发博频率三种策略的效果。最后,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建模进行验证分析,为政府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政务舆情回应是行政机关在互联网时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在政务公开工作框架内对政务舆情回应进行了总体性、原则性的部署。为了避免"程序空转""制度失灵",真正切实增强政务舆情回应能力,提高政府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以探寻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解决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引发的问题。首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博弈过程及相关的利益冲突,并考虑当群体间存在信息交互时,监管部门采用舆情引导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演化特征。其次,运用优化理论探讨了监管部门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整体利益时应如何解决环境污染事件。研究表明监管部门加强舆情引导、避免发布错误信号、提高其公信力均有助于环境污染事件冲突的规避和解决;对于污染的治理问题则可以合理采用实物保护和警告处罚等方式。本文在综合考虑长远影响和整体利益的情况下,考虑信息交互并引入舆情引导,运用演化博弈和优化理论探讨监管部门应如何有效地处置环境污染群体事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预算公开—媒体问责—政府回应"是提升政府治理,打造"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0~2013年间中国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中的媒体质询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媒体质询显著提升了政府回应的可能性;且媒体质询密集度越高,政府回应速度越快;质询传播范围越广,回应质量越高。进一步发现,媒体对不同级别政府与不同类型信息("三公"与非"三公"、预算与决算)的问责效果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的预算调整能力与问责压力影响了其回应的意愿和行为。本文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实证分析了政府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效果与作用机理,更在于揭示了媒体问责机制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由现实中的常态事件演变而成网络热点舆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以话语博弈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和解读,发现舆情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蕴含多种复杂的逻辑关系。从表层现象审视,它关涉责任者与追责者之间的话语博弈,各种媒体之间的话语博弈,以及民粹主义与多元主义之间的话语博弈等。从深层逻辑索隐,话语博弈是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外在呈现,而网络语境助推了话语博弈走向极端化,社会转型期人的价值观的游离一定程度上促使话语博弈呈现丑态化。从衍生指归反思,话语能力是话语博弈制胜的基础,技术能力是话语博弈制胜的关键,而意识形态的博弈可能是话语博弈的旨归,需要时刻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呈增加态势,并表现为产品缺陷型、言论适当型、管理失范型等多种类型。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形象、凝聚力等,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形象维护、舆情监测、预案演练及化危为机等策略来提升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研究较少考虑到突发性抢购事件中公众的主观感知行为和多方博弈问题的现状,首先运用前景理论刻画了基准情境与抢购情境中公众对物品的感知价值;其次,界定了突发性抢购事件中参与主体(即公众与政府)的作用及其博弈关系,并在考虑到公众的感知价值基础上给出了博弈支付矩阵;然后,构建了抢购事件参与主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推导了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并结合抢购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对博弈均衡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故引发的中国抢盐事件为例,分析了博弈关系的演化和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并考查了政府的辟谣效果和公众的心理预期价值对公众抢购行为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民主的回应型政府,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建立民主的基层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而且也是有效提升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必然途径。通过对2008年发生在我国贵州的瓮安事件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无论在回应意识、制度、方式、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不断增强回应意识、不断优化回应流程、不断更新回应方式、不断拓展回应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