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陷阱”,原为捕捉野兽而设的坑。为捕捉猎物,坑之上浮着伪装的树枝、草叶之类,坑底埋着竹尖、利器。后来,“陷阱”演变了,功能增加了,由捕捉野兽进而捕捉人,陷阱的含义演变为阴谋、圈套,用以陷害他人。再后来,陷阱之前加了一个前置定语:“领导”,即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而设、而挖,为逼迫领导干部就范而下的套、设的局,套上之后、陷进之后动弹不得,只能乖乖听任摆布。领导陷阱的主要特性是:危险性、隐蔽性、欺骗性和发散性。其危险性,不言自明,掉下阱之后,轻则头破血流;重则身败名裂;更严重的是走上不归之路。其隐蔽性,指的是以假象隐盖了设阱者的真正意图,不能一下子就识破;其欺骗性,指的是能给领导者温柔乡、甜蜜感;其发散性,指的是陷阱里的人物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了,其恶劣影响还会弥漫扩散到社会上,容易引发老百姓的“仇官”心理,极大地伤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树立公正价值观,既有利于塑造众志成城的团队凝聚力,也有利于提升领导者个人的组织威信力,规范单位整体工作的科学性。领导者在追求公正的过程中通常会由于理解不到位而片面追求局部公正、认知不明确而单纯追求下属满意、定位不精准而盲目追求形式公正。领导者规避理想化陷阱,必须不断深化理念认知,推动管理思维科学化;以制度为准绳,推动管理行为规范化;注重结合实际,推动管理策略高效化。  相似文献   

3.
苏力  杨阳 《领导科学》2020,(1):36-38
"贵公正而贱鄙争"是中国古代君子政治的价值取向,但实际上公正问题颇为复杂。如果当前领导者"贵公正而贱鄙争",就可能坠入程序公正绝对化、工作评价单一化、组织人际关系模式化等理想化陷阱,并生成相应的不良后果。领导者要规避"贵公正而贱鄙争",必须遵循公正的规律,发挥领导艺术;注重活的方法,在管理中将公正与竞争结合起来;在做人际型领导和做任务型领导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4.
组织的有序运行不仅取决于领导者的综合规划,更依赖于制度规范对不同个体行为的限制与引导。为成功构建更具约束与引导效力的制度体系,领导者总是希望能首先实现制度设计的至善至美,确保这一过程的理想化,但对于完美、完善的苛求反而导致了制度设计过程的偏离。领导者要规避制度设计的理想化陷阱,必须科学认知制度制定的基本规律以及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摈弃对制度万能性的苛求,使制度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保证制度效力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5.
<正>在单位的管理舞台上,因为各种原因,总会有一些成员自觉不自觉地走得近一些,结成相对稳定的交往群体,他们或爱好相似,或性格相容,或言谈投机,或情感默契,彼此间保持着一种依从和信赖的关系。这类人群存在于单位集体之中,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小群体"。  相似文献   

6.
李琳 《领导科学》2020,(7):41-43
领导者化解争端时,往往会陷入一些理想化陷阱,具体有把"表面和气"误认为"表里如一"、把"单方退让"误认为"双方妥协"、把"领导介入"误认为"金玉良方"、把"短暂平衡"误认为"冰释前嫌"、把"示弱群体"误认为"被动一方"、把"各罚一半"误认为"公正处置"。对此,领导者要把握好争端化解的务实之策,唱响政工大戏,注重日常引导;开好调解小会,找准受力对象;用好人际资源,发挥疏导作用;做好利益调节,解决本质矛盾。  相似文献   

7.
傅敏  陈明龙 《领导科学》2020,(19):18-20
争端化解理想化陷阱主要表现为,领导者错误地认为争端都是可以化解、必须化解、能彻底化解、要即时化解的。这必然导致对争端处置的科学性不足,引发单位治理质效的损耗。领导者要跨越争端化解理想化的陷阱,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标本兼治、求同存异、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8.
柔性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方式,注重激发人的潜能,与刚性管理相互依存,服务于组织发展目标。柔性管理“软弱病”表现为:在理念认知上缺乏系统理解,在顶层设计上缺乏整体谋划,在管理实践中缺乏担当作为。领导者可以通过以柔化柔、以刚制柔、刚柔相济的方式,规避管理“软弱病”。  相似文献   

9.
正有的领导者坦言,干事越多,出纰漏的机会就越多,就越容易被"追责",借此在事业上不作为。其实,纰漏与干事多少没有必然联系。避免出纰漏的风险可以借鉴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经得起检查,从而避免被"追责"情况的发生。一、听取双方陈述听取双方的陈述,是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强调裁判者在做出裁判时要充分听取双方的陈述,这是做出  相似文献   

10.
控制是领导权作用的重要内容.是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为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基本控制 基本控制是指领导控制的基本任务.包括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政 《领导科学》2020,(19):27-29
现实中,下属误导领导的问题时有发生,其中既有下属心怀芥蒂、谋求私利而刻意为之,也有下属认识浅显、工作不力而失误为之,还有受制客观因素、应对不够而无意为之。这些问题既影响领导效能发挥,也影响整体工作氛围,还制约组织长远发展。领导者要避免被下属误导,就要善甄别、多考证,进行科学系统的研判分析;尚民主、讲团结,培养凝心聚力的领导魅力;正风气、严作风,营造实事求是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2.
13.
单位引入科学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激发下属的个人创造性、提升单位整体执行力、优化人才培养路径。但不可否认的是,精细化管理并非绝对完美,特别是当单位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对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时,极容易陷入"精致化"误区,主要包括在工作结果上追求十全十美、在执行流程上要求万无一失、在员工管理上要求一步到位等。领导者可以通过确立求实高效的根本原则、坚持过程控制的总体方法、建立定期考核的检验机制来规避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14.
正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不论是在大组织还是在小单位,总能遇到一群人,他们人前说好话、人后说坏话,人前说虚话、人后说假话,或者说子虚乌有的诬陷之话,或者说对自己有利的编造之话,或者将"芝麻"说成"西瓜",或者将"鹿"说成"马",这些人往往被大家称为"长舌族""游走群""左右说事者"。就现实而言,任何组织都无法完全消除这一群体。领导必须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邵岩 《经理人》2005,(7):36-38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会贸然进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领域参与创业投资活动的有两类最为重要的主体:一类是人力资本的拥有方,或者说是创业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另一类是投资资本的拥有方,或者说是投资者,他们一般可以分为财务投资者(如天使资本投资者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以及战略投资者(如实业投资企业以及实业集团附属的创新实业投资企业等)。在创业投资活动过程中,两类主体可能会遭遇以下“八大陷阱”。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决重大难题而巩固市场优势固然可助力组织高效迅捷发展,但过于急切表现和把握机会的心态会使其忽略对自我实力的客观评估,即为拔得头筹只关注对事务、责任的包揽,却未在事前进行必要的理性分析,进而引致后续工作过程中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就涉及对任务、责任与个人能力匹配性的判断。在求速增效的时代背景下,领导者有必要在强调发展的同时,引导员工看实力、定目标,遵规律、设规划,重基础、强创新,变方式、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情感异化的困局具体表现为信任思维弱化、公平意识迷离、合作精神缺位等。诱发领导者情感异化的病因,既有成员绩效难满足领导者期望的能力短板问题,以及领导者有意识的情感性偏向现象,也有成员工作难匹配领导部署的工作失调原因。为此,要科学防范组织领导情感异化,不仅要夯实信任,积极调和领导者与成员间关系,也要下沉公平,建构公正性组织环境氛围,同时,还需促成合作,充分发挥组织情感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恶人先告状”是指有过失过错之人有意模糊善恶界限,以倒打一耙的方式进行诬告。告状人在知道自己犯错失理的情况下,仍把问题归咎于他人,试图洗清洗白自己,暴露了“恶人”乱告乱访的行动逻辑。作为一种“恶人”之招,“恶人先告状”具有颠倒性、诬害性、抢先性和因果性等特点。“恶人先告状”的生成与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道德品格锤炼不够、好强侥幸心理作祟和评价方式显得随意等因素相关。领导者应对告状问题时,为避免被假象所欺骗,应做到:直击告状问题,构建诬告失范约束机制;崇尚诚实守信,开展全员诚信教育活动;坚持以身作则,营造真做实为敢当氛围;客观分析是非,化解下属矛盾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从心理活动、管理需求、领导实践看,投机行为始终存在,只不过形式或内容、频率或程度、范围或作用不同罢了。投机行为是处在正负区间的一种波动性活动,在合理区间内能激发行动者的潜能和动力,超过合理区间就会变成破坏行为。一味地批判投机行为、打击投机行为,企图消灭投机行为,并不是明智之举,清晰辨识投机  相似文献   

20.
现实工作中,部分年轻干部为求走得更快、升得更高,热衷于规划"晋升路线图",工作中积极打造"盆景典型",刻意强调劳有所得,偏好探寻升迁捷径,热衷规划向上靠拢。这就容易导致其偏离正道,陷入歧途;舍本逐末,遗忘根本;观点错误,干扰认知;远离群众,危及基础。想要引导年轻干部"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就必须提升道德觉悟标准,把准能力评判标尺,优先提拔行动中的"老实人",肃清组织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