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领导干部与下属谈心少不了"共情"的参与。恰当地运用"共情",可以使谈心对象产生被理解、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情感体验,进而有利于促进谈心对象的自我反思、自我探索。领导干部在与下属谈心时要扮演好"演员""观众"和"导演"三种角色,尽可能发挥"共情"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共情"的程度、自己的角色及谈心对象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避免不当"共情"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要想与下属"相交甚欢",领导不妨修炼"五常"之道,做到以仁为本、以义为先、以礼为重、以智为政、以信为源,身体力行,以善待人,以情感人,自然能与下属心相印,情相系,同奋斗,共幸福。  相似文献   

3.
谈话,是领导者教育下属或与同级交流常用的方式。它不同于随意的聊天,也不是刻板的说教。它是领导与领导或与下属之间面对面进行的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领导者的谈话应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事而宜,要融人感情,谈出道理,使同级与下属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让人心悦诚服。所以,领导者谈话要讲究艺术这里,着重论述领导者与下属谈话艺术,其关键,在于精心弹好“三步曲”。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工作中,下属遭遇领导冷待是常有的事。如果下属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就会在领导心中形成不良印象,久而久之,必然会制约自身的发展。那么,下属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保持一颗平常心,力戒感情用事。即使是那些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或者在别人看来与领导亲密无间的下属,大多也曾有过受领导冷待的经历。尤其是在领导满怀期望之情,将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交给你去完成,但你却将这项工作办砸了时,必然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与冷待。冷待有时是因为和领导的工作思路不合拍,或者是领导不欣赏你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从而表现出感情上的疏…  相似文献   

5.
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这是歌曲《懂你》里的一句歌词,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懂,其实,领导干部与下属之间更应如此,领导干部既需要懂下属,也需要被下属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下属很懂自己,其实下属根本不懂。如有的领导平时疏忽与下属的交流,对下属心中的想法不甚了解,自以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能成为领导的都曾经做出过一些成绩,而成为领导后,自然还会给下属和群众带来一些利益,否则,就当不了领导,或者当不好领导。但是,作为领导,多做功德是本分。如果因为自己曾有点贡献,对下属和群众曾做过那么点好事,就自我陶醉,并期待他人感恩怀惠,否则就心理失衡、愤愤不平,这种情  相似文献   

7.
以往大多数研究探讨领导宽恕的积极影响,而忽视了其负面影响。本文探索了领导宽恕与员工工作场所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员工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员工共情的调节效应。本文以306名员工与71名部门主管为样本,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共情在领导宽恕与员工道德推脱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员工共情水平较低时,领导宽恕对员工道德推脱有正向影响;而当员工共情水平较高时,两者的相关不显著。(2)当员工共情水平较低时,领导宽恕通过员工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进而正向影响员工越轨行为。而当员工共情水平较高时,道德推脱的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女性领导的共情优势主要体现在女性领导更具亲和力、更具专注力、更具隐忍力、更具感知力、更具号召力等方面。与此同时,女性领导共情也需要规避共情误区,不要成为“透明人”,不要成为“老好人”,不要成为“神经质骗子”,不要成为“男人婆”。  相似文献   

9.
人际和谐是单位工作成败、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笔者认为,构建和谐人际氛围要处理好领导与下属、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一、领导与下属及下属与领导关系的处理之道(一)领导与下属关系的处理关心而不偏心。关心下属是领导者应有的美德。上  相似文献   

10.
单位领导在管理期间,偏向于捏弄能力平平者、吃苦耐劳者、背景寻常者、敢于担当者。单位领导"捏软柿子"现象的滋生,与领导角色定位高高在上、对个体差异了解不够充分、考核评价方式发生异化及下属技能本领提升乏力有关。为矫正单位领导"捏软柿子"现象,需要强化领导示范表率作用,开启团队协作共治模式,规范业绩能力评价方式,激发下属自立自强潜能。  相似文献   

11.
陈晨  时勘  陆佳芳 《管理科学》2015,28(4):11-22
以认知机制和内在动机理论为基础,探究在科研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下属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所属学部内科研团队中的领导者及其直属下属进行调研。由下属完成员工问卷(包括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工作复杂性),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共获得79名领导者和237名科研人员的配对数据,采用Mplu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科研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其下属的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下属的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和下属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下属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对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下属创新行为这一中介作用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工作复杂性较高时,变革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正向中介作用显著,而工作复杂性较低时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变革型领导影响下属的深层心理作用机制,即变革型领导是否会通过下属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下属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产生影响。以230位MBA学员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变革型领导行为、下属工作绩效、组织承诺以及下属心理资本各维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下属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和恢复力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工作绩效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下属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和恢复力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组织承诺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把"互通情报"作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所谓互通情报,是指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互通情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信息交流。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怎样才能搞好信息交流呢?一、高度重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信息交流有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领导成员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以及下属之间,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所讨论的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将领导视为信任的客体,即信任的接受者,而把下属视为信任的主体,即信任的施予者。因此,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本质上是指下属相信领导者会采取对下属有利的特定行为,并保护下属的相关权益,而不是去利用下属的弱点使其受害。一、心理契约在领导赢得下属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魅力/变革型领导理论一直是最活跃的领导研究领域之一,理论界有美化魅力/变革型领导的倾向,将其作为"有效领导"的代名词。事实却是,魅力领导存在阴暗面,可能会对组织和下属的长远发展构成危害。尽管有国外少数几位知名领导学家呼吁对公/私权魅力领导的区分,但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本研究在区分魅力领导的"公权"、"私权"动机之框架基础上,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索了组织中公权和私权魅力领导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基于388名领导和下属的配对样本,研究发现公权魅力领导能够促进下属的内部动机,而私权魅力领导削弱了下属的内部动机,下属内部动机分别中介了公权魅力领导和私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工作自主性加强了公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工作自主性越高,公权魅力领导与下属内部动机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领导要对下属进行有效的管理,就要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不能不顾下属的所思所想,单凭自己的感受管理下属,而这恰恰是许多领导在管理下属时容易忽视的问题。领导只有实现与下属之间由排斥性沟通向建设性沟通的转变,才能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一、排斥性沟通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在等级制度森严、领导管理严厉的环境下,下属会刻意地包装而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因为领导具有评判权和赏罚权。领导者在给下属做指导或提建议时,如果高高在上,与下属有明显的等级距离,下属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排斥感,这就是排斥性沟通。这种沟通实际上否定了下属…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从领导-下属双边视角出发,通过两阶段291对领导-下属配对数据,运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了下属接受和需求的领导幽默匹配性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下属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下属接受和需求的领导幽默越不匹配,越会造成其情绪耗竭;在领导幽默不匹配的情况下,与幽默不足相比,幽默过度时下属的情绪耗竭水平更高;下属接受和需求的领导幽默匹配性通过下属情绪耗竭影响其工作绩效;领导政治技能在下属接受和需求的领导幽默匹配性与其情绪耗竭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即领导政治技能越高,领导幽默不一致给下属造成的情绪耗竭越弱。  相似文献   

18.
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领导的话,在下属面前应该是有号召力的。在领导与下属关系和谐的环境中,工作有干头,顺心;心结有人解,顺气;任务有人领,顺意。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有的领导与下属之间非但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反而产生了很大的离心力,关系很别扭:下属不愿见领导、不肯听话、不想做事,甚至避而远之。下属一旦产生了离心力,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领导干部,不妨从以下“六心”入手,化解下属的离心力。双向沟通多交心。有些下属之所以与领导产生离心力,主要缘于领导不注意、…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学范畴内负面人格特质与领导决策行为、领导下属互动行为都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总的来说,负面人格特质与领导决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分别论述了取悦特质、自恋特质、善变特质对领导决策的负面影响。在领导下属互动行为方面,兴奋、争议、自制、谨慎特质与领导下属互动行为呈负向关系;尽职、自恋特质与领导下属互动行为呈正向关系。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应继续丰富和完善研究内容,从而为组织管理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由领导主导的博弈关系。既然是博弈的关系,下属就会对领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对领导的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扭转支配关系。这就是领导被下属误导和利用的情形。对下属有支配权的领导,之所以会被下属误导,主要责任还在领导身上,是因为领导的软肋被下属发现并利用。笔者认为,领导被下属误导,是以下七种软肋被下属利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