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儒雅型领导立威之道的关键是从"德、能、勤、绩、廉"方面练内功,做表率,树标杆。儒雅型领导处事方略也应从"德、能、勤、绩、廉"实行,即讲政治,重品行,以"德"立威;强责任,勇担当,以"能"立威;守规矩,作表率,以"勤"立威;养情怀,育格局,以"绩"立威;严律己,廉洁行,以"廉"立威。新时代儒雅型领导的立威之道与处事方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借鉴历史管理经验,又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探索立威之道。  相似文献   

2.
领导权威是领导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领导权威有着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领导权威是领导者正确运用权力以及充分运用非权力因素在被领导者中取得的威望、尊严,获得的信赖、信  相似文献   

3.
问题17:怎样正确理解和树立领导权威?请结合实际谈谈切身体会。答题时限:6分钟出题思路:对于非领导者来说,权威,即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  相似文献   

4.
肖建义 《领导科学》2020,(8):112-114
从单位生命周期看,单位发展要经历寡头治理、计划治理、市场治理和共建共享共治治理等模式。治理模式转型会对领导权威产生"破""散""卷"三重冲击。未来重塑领导权威可从提升领导素养、重构治理机制、建构非正式权威三维进路出发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一、对传统型领导权威的分析领导权威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影响或改变人们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物化性的观念,是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结合。马克斯·韦伯认为领导权威有三种类型,即传统型领导权威、魅力型领导权威和法理型领导权威。根据这种权威分析理论可以认定,初期的领导权威属于传统型领导权威的范畴,它以宗法和血缘等特殊关系为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领导文萃》2008,(13):29-31
社会学告诉人们.所谓“领导”.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权威会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这种权威由权与威所构成。权即权力.这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威.即威信、威望。  相似文献   

7.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8.
<正>在群体中,领导权威是维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团结和凝聚意志的客观需要,既是一种特殊社会关系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权威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影响力量,在领导活动中由领导者自身因素和领导行为相结合,对  相似文献   

9.
饶志华在《领导科学》2015年第1期《如何给下属摆“脸色”》一文中指出,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体现自己的权威.为此,领导干部自身要具有权威.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公生明,廉生威”,从而“不怒自威,亲而难犯”;同时,领导干部要赢得下属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0.
领导者树立领导权威,在心理层面能够有效凝聚下属群体,在管理层面能够切实维护工作秩序,在实践层面能够强力贯彻领导意旨。领导者在树立权威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谨慎而不严苛""精细而不刻薄""真诚而不烦琐"三大原则。树立和巩固领导权威,领导者可以借鉴和学习法家思想倡导的管理理念,通过"法""术""势"的手段来指导实践,进而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王巍 《领导科学》2021,(5):92-96
领导技术与领导权威密不可分,运用领导技术建构良性的权威—服从关系是女性干部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在领导实践过程中,领导技术的广泛应用却建构了女性干部领导权威的三重悖论:领导权威的生产性悖论、领导权威的条件性悖论、领导权威的角色性悖论。悖论逻辑生成的原因在于领导技术对下属与女性干部权力地位梯度性的遮蔽、组织系统领导逻辑的异质性和多元性与领导技术的实践差异性、女性性格特质的二重性与社会性别刻板偏见。纾解悖论的有效策略是:进行技术祛蔽,构建下属与女性干部平等的对话空间;推动下属与女性干部行为意义双向互构,实现领导权威意义自洽;矫正自我性格认知观念和社会对女性干部性别认知偏差,促进女性干部角色平衡。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开展领导工作,其核心是要把握"威"与"义"的领导策略,做到恩威并举、管理有序。领导者要善识人,精准把握领导对象性格特质;善用谋,合理把控领导手段轻重均衡;善驭人,因人施策高效推进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一般来说,权威主要取决于地位性权威、素质性权威及品德性权威。这三者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要素。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往往顾此失彼,或单项冒尖,三种权威不能均衡发展,制约了领导效能的有效发挥。事实上,地位性权威依靠素质性权威来提高和巩固,素质性权威依靠品德性权威来发展和升华,领导工作则依靠三者的台力来推动,可谓首尾衔接,互为作用,不可分割,如果单凭某一种权威来达到领导目的,都不可能发挥权威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单位,如果副职过于软弱,驾驭不了下级,下级就会调皮捣蛋,其领导权威就会受到挑战。为此,单位一把手必须巧妙帮助软弱副职克服心理自卑关、性格懦弱关,帮助软弱副职立威、立位、立业、立信、立心,增强其安全感、成就感、获得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一、威——树权威立威信 领导者,一定要有威严.一是要用好手中的资源,树权威;二是以自己的能力,显威力;三是体贴关心同志,展威信.这样,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在你的领导下做好工作.过分依靠权力,没有能力、不体贴人,只会让下属口服心不服;不会用权力,工作再缩手缩脚,就会让下属瞧不起,口不服心不服 二、利——干与利要结合 在现实工作中.领导干部靠精神力量鼓励下属,坚持一阵子是可以的,但长久不了.工作投入、工作结果和工作效益要挂起钩来,增大个人实际所得与奉献、效益紧密相连的比例,让大家分享到更多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6.
"爱发脾气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的刻板印象,影响着人们对领导与发脾气之间关系的科学认知。不发脾气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比如一直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在组织管理上反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爱发脾气的领导不一定就是坏领导,这种领导者往往能够借助其高度权威促成高效目标传导机制,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领导者要领悟发脾气的艺术,以提升领导影响力、激发员工潜力为目标,以理服人、恩威并施、适可而止,以精准性发脾气来增强领导效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解释性研究的理论分析模型,对企业领导权威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因果性说明,从而为企业控制权调整提供理论参照。这一模型认为,在企业领导权威赖以产生的约束条件中,市场经济、组织制度、个体特征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产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导致了企业领导权威的形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多元共治背景下,领导权威构成更加复杂,除了传统的权力来源,权威构成要素还有资源掌控能力和情感号召力;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个体认知能力扩增的影响,权威影响范围更大;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更加剧烈、能力变化速度加快、组织需求更加复杂,权威变化也更加频繁。多元共治背景下领导权威受基础能力、发展环境、治理主体扩增影响。基础领导能力包括基本领导力、领导者人情力、适应力;发展环境影响体现为环境不确定性加速权威转型、内外部需求复杂化加速权威强化、多元价值理念影响领导权威树立;治理主体扩增的影响指多元共治导致认同分化、利益分散、理念多元化。领导权威呈现方式有三种:半开放式权威,主要特征为部分授权、半开放性沟通、政策控制;协商式权威,主要特征为议程开放、相对顺畅的双向沟通、领导者赋予了底层部分政策制定权限;参与式权威,主要特征为领导对组织成员的充分信任、大规模群体性参与、鼓励各级决策。  相似文献   

19.
问题84:日本著名经营管理学家土光敏天曾提出"要权威,不要 权力"的口号,你对此有何感想,请谈谈。 参考答案: ①领导的威严来自"权威",不是"权力"。②"权力"是授予或家传 的,而"权威"来自于领导的德行和领导艺术。③"威严"是在领导过程 中自然产生的,是点点滴滴的树立起来的威望,表现出一种内在实力 和人格魅力。④对犯了错误的下属,领导施威最好的是威而不怒,怒而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自我的好人缘,部分领导干部往往容易陷入充当"好人"的心理误区,放弃底线原则而过度追求平易近人之名,刻意维系表面一团和气。工作中更是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消极回避,凡事得过且过;圆滑世故,毫无担当精神;明哲保身,失去必要权威。想要避免领导干部异化为"好人",就必须原则优先、遵循制度,从严治党、严格执纪,公私分明、把握尺度,以理服人、以德树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