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命题,提升数字化领导力、打造企业"护城河"优势也变得至关重要。数字化对领导者个人的沟通行为和公信力、影响力带来冲击,也对领导方式、组织关系和凝聚力等提出挑战。目前,企业在制定数字化领导策略、落地执行、释放人才潜能、360度全局观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为此,应从数字化思维框架、数字化战略执行、数字化企业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来推进企业数字领导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新时代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动精准社会治理、高效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全面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要树立数字意识和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体化数据平台,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硬件保障;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推进数据共享赋能行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树立数据安全底线思维,完善多元协商机制和治理路径,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周荣超 《领导科学》2023,(1):114-117
数字化生存是数字时代的重要表征。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数字化赋能与赋权。数字化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推进城市向智能化转型,数字化赋权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提升治理主体数字化参与和协同的能力。上海市在实践中注重从经济产业、社会生活与政府治理三方面推进转型,将刚性治理与弹性治理有机结合,实现了治理效度与人文温度的互嵌。理想的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路径,需要从整体性治理与韧性城市建设两方面系统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王文龙  席酉民  刘鹏 《管理学报》2024,(4):475-483+526
为丰富数智时代的领导力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组织管理研究打开新的路径,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数字化领导力的内涵、结构维度和涌现机制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化领导力包括数字化愿景、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实施的影响过程,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技术变革以及关键领导者的特质;同时,还通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揭示和构建了数字化领导力的涌现机制,即包含接受刺激、演化学习、涌现、适应性反应4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协同治理的出现,主体的多元化、组织的扁平化、过程的协商化对传统的政府领导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回应协同治理变革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领导力,协同领导力开始兴起,并对促进和发展协同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可从协同领导者静态层面的能力形塑和动态层面的行动安排上实现对协同领导力的双重建构,通过开放赋能、结构整合、技术嵌入、协同问责的路径实现传统政府领导力向协同领导力的转型,夯实协同治理的主体基础、结构基础、技术基础和责任基础,实现创造公共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与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着乡村治理向开放式、协同性、精准性和前瞻性的数字治理模式转型。数字治理是对传统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这一过程不仅充满着挑战,还面临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据开放水平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创新数字信息技术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通过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相关配套措施等方式,推动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数字领导力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是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以数字技术为中介影响自身行为、下属行为、团队与组织绩效的能力。数字领导力的输入端包括个体因素、上下级关系、管理情境、团队因素和组织因素五个层面,输出端包括特质、行为、认知、影响四个层面,以此为基础构建出数字领导力5x4矩阵。领导者要加强数字沟通能力、数字社交能力、数字变革能力、数字团队能力、数字信任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促进数字领导力落地,推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转型是基层社会治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了数字弱势群体,加剧了"数字鸿沟",增加了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使社会排斥从真实的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造成政务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盲点,导致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出现系统性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字科技复杂特性、社会内在结构缺陷、虚拟空间秩序紊乱、社会治理创新不足的共同作用。对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制定全域信息无障碍建设规划标准和行动方案;坚持传统服务与科技创新并行,做好关键场景和主要业务的适老化政策设计和规划;加强数据治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完善数据社会化共享闭环管理体系;优化数字资源公共产品供给,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其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全面应用以后,企业组织形态、领导方式、业务模式等多项因素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深入探索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建设方式。文章先阐述“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具体影响,在明确数字化领导力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变革、赋能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认知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创新、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等5个方面,探讨企业数字化领导力的具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0.
领导力是行业协会在新形势下实现顺利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行业协会的领导者、组织结构以及会员企业等是影响协会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可通过提高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完善和优化行业协会治理结构,拓宽对会员企业管理的途径,加强行业协会领导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外在型的治理资源,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暗藏着数字化技术与基层社会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工具性优势赋能基层治理时,也面临着来自基层社会的场域压力。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基层治理主体数字素养欠缺、基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等诱发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之间处于“试图接近但又无法融入”的悬浮化状态,消解了数字技术治理功能实现的支持机制,造成基层治理的数字技术“负能”后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数字治理结构、提升基层社会数字素养、革新数字治理方式等路径,将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融凝一体,助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单元,在新时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未来社区的数字治理更是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治理的实践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数字治理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和方法。文章首先研究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城市社区数字治理的困境,包括加剧邻里关系的疏离、过于追求数字化导致对民生需求的忽略、产生信息孤岛问题和造成居民隐私泄露等方面。然后提出了未来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即要发挥社区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作用、注重人文的改造和管理温度的体现、强化数据整合并提升精准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数字风险,从而推进未来社区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面临着政府数据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待加强、政府治理安全性存在隐患、政府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基本要求是有规划力、组织力、指挥力、协调力;政府治理变革中政府领导力的创新维度是夯实基础、把握契机、因地制宜、包容错误。面向政府治理变革的领导力提升,应面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构基于新技术的政府数据治理模式;结合动态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构建坚实的政府治理支持体系;从人民利益出发,搭建精准化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治理变革为背景,推进建立政府、社会、公民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构可循环可借鉴的领导者转型治理方略对组织发展尤为重要。生命周期理论耦合领导者转型治理的作用机理主要凸显于逐步成长的阶段性、认同融入的递进性、持续优化的发展性。实现生命周期理论与领导者转型治理的辩证统一,要在初始阶段进行引领,在发展阶段进行精准定位,在成熟阶段进行人员优化,在再生阶段优化管理生态。生命周期理论视域下领导者转型治理时要注意:用好组织激励,精髓就在实现管理目标;打造组织文化,核心就在实现凝聚效能;注重系统优化,要义就在实现组织价值;发挥组织作用,关键就在实现方法能力提升;持续创新推进,定位就在共享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支撑。但是,目前数字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数据孤岛、公民参与精细化治理效率不高、网络安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深入分析社会治理现存问题,并提出借助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作用的治理路径,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以期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领导力其实质就是党的组织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现实投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的集中反映。加强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领导力建设,应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政治引领力为统率,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影响力为依托,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革新力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柔性领导力开发的实质在于柔性力量的开发,而柔性文化作为柔性力量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新时代柔性领导力开发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蕴含丰富柔性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对柔性领导力的开发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不仅赋予领导力"柔性"内涵和刚柔相济的风格,同时也强化了领导者自身的文化自信,充分塑造了领导者现代化的领导力。但是,实现传统文化对柔性领导力的塑造功能,需要领导者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应力,增强传统文化与领导力转化的能力,要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意识地规避传统文化对柔性领导力的误导风险。  相似文献   

18.
潘妃 《办公室业务》2024,(7):127-129
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基于此,文章总结了贵州党建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探索出网格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以期为相关党建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制度领导力事关领导干部治理能力高低,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石。所谓制度领导力,即领导干部将制度作为重要的领导内容及方式,以引导人们认知、规范人们行为、取得良好领导绩效的能力。制度领导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制度制定冲动、制度执行偏差、制度评估缺位的现象,领导干部可从确立制度领导的目标取向、改善制度领导的渐进模式、强化制度领导的整合机制、优化制度领导的评估系统、完善制度领导的培育体系等角度切入,系统提高制度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疫情战场是检验领导干部领导力的试验场。从抗疫过程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表现可以看出强大领导力来源于为政以德和家国情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且以其感召力与示范作用而明显地影响着领导力和管理效力。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制度体系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领导力,应重视为政以德和家国情怀,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以治理规范保证秉公用权、清廉为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