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单位制和公社制解体,乡镇政府常因对基层社会的脱嵌而陷入弱治理境地。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乡镇政府在治理资源匮乏情境下实现有效治理的一种治理机制:乡镇政府通过参与基层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完成向基层党组织、社群组织借力;通过党的政治性和组织有效性确保上级政策的贯彻;通过区域化、网格化、枢纽型基层党建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嵌入;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化,各个治理主体各归其位并有效配合,以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保障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社区精英是实现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上海J街道社区精英的潜类分析可以发现,在社区治理中有三类社会精英:"政权代理人""社区热心人"和"治理参与者"。在社区治理中,"政权代理人"和"社区热心人"都主张依靠行政力量,"治理参与者"则更加相信社区精英的社会力量,且"治理参与者"和"社区热心人"都对社区的各种组织有更多的参与。在社区精英群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女性、学历低、年龄大成为"社区热心人"的整体特征,而小区的新旧属性会显著影响"治理参与者"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运用网格技术处理基层治理事务的一种新兴模式。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现了网格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应用,但在统一思想认识、理顺网格化工作的领导关系、网格员队伍建设、多元主体有效参与、跨部门协同联动、智能化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宣传教育,改变思想认识;建立上下贯通的网格员管理体系,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坚持多元治理和合作治理,由网格员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各种社会治理力量调动起来;建设更加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畅通多部门沟通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高智能化数字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在互信互惠的伙伴关系上做到共享资源,共同实现公共价值。这一理论对突破传统治理模式造成的主体缺失困境、资源不平衡困境、信任困境和合作困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此,可借鉴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合理内核,结合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重构社区治理主体,明确社区治理价值导向,构建协作治理机制,坚持依法治理以实现社区善治。  相似文献   

6.
陈岩 《领导科学》2020,(8):42-45
新时期,面对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在自适应性、非线性及多样性方面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相契合。通过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机制联动,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了自身运行机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效能,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聚集效应;创造公共价值,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能力;发展"互联网+",优化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治理空间反映农村公共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从主体维度、关联维度及绩效维度三方面表现出来。伴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以及不断推进的新城镇化运动,农村基层治理空间在各种力量的冲击下处于空间重构阶段。根据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趋向,农村基层治理空间的重构要寻求各治理主体间的合作,在重视民间组织及乡村精英参与、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寻找一条能真正通向农村基层社区自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将网格理念植入社会公共治理领域,是新时代社会公共治理模式的创新成果,也是有效促进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缺乏对管理模式内在机理的理论性探究。基于此,文章着眼于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效性,进行了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探索,以河南省郑州市为研究案例,分析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困囿,探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曹超 《决策与信息》2011,(2):162-163
本文以民间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驱动机制分析为对象。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两条主线来构建民间组织—城市社区治理逻辑分析起点,从而凸显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民间组织。其次,剖析民间组织发展的内外驱动因子。最后,针对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阻力因素,探索民间组织如何破除“失灵”障碍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产城互动的结果,中小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培育,非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推动了新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异军突起,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治理资源短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了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供给,存在社会治理公共资源不能下沉,公共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社区的高效治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推进等重点任务难以深深地植于社区治理工作中,靠行政命令计划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社区组织中。这些表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