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黎 《社会工作》2012,(2):25-30
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人与文化互动过程所形成的多元可能,这种多元可能往往使实务工作者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遭遇价值抉择的两难。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当下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实践中的困境及抉择。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常见的伦理困境包括:保密与否、案主自决、利益冲突、专业界限、公平分配、价值冲突、同事关系。而社工在进行伦理抉择时,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案主生命优先原则,法律规定、机构规范优于个人价值,人际关系取向。此外,研究以"人在情境中"的概念为框架基础,提出个体因素(即社工个体对伦理抉择的影响)、问题因素(即伦理困境本身对伦理抉择的影响)、情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对伦理抉择的影响)这个三维分析架构来系统分析社会工作伦理抉择中的影响因素及其过程。最后,研究建议要建构本土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即建构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建立操作取向的社会工作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伦理困境和风险产生于社会工作实践当中.然而,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却多以伦理理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思辨为方法,缺乏实践案例与实证分析;与伦理困境相伴而生的职业风险也基本上被学界所忽略.因此,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透过“案主一社工一机构一职业”的实践场域的多主体分析,讨论我国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与职业风险.研究发现,以深圳、广州社工为代表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困境,例如案主自决还是限制、隐私保密还是公开、专业服务中的私人关系等问题,多由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经验、专业伦理规范的模糊与缺失、案主在伦理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以及社会工作者对伦理原则的认知误区等因素所导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又进一步产生出职业风险,如身心安全、行业处罚、被起诉等.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避免单独上门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熟识相关法律政策、向资深从业者学习等策略去防范职业风险.另外行业协会与政府也需要借鉴欧美、港台先进经验,结合本土文化传统,搭建本土的伦理体系,并推动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郭明霞  扶庆松 《社科纵横》2009,24(12):87-88,96
法律和社会伦理是社会工作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必须遵守的两种行为准则。社会工作实践中,人们高度重视社会伦理,却忽视了社会工作法律。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社会工作法治秩序的建构不可忽视,同时也存在着现实障碍,要从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法律信仰的建构、法律意识的重塑、社会工作法律资源的补给和法治秩序与社会伦理的整合着手,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工作现实情况的现代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徐仙萍 《社会工作》2010,(21):21-23
本文借戈夫曼的“拟剧论”来分析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互动,指出当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进入专业关系的“前台”时,他们会对彼此有种角色预期,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受到相关价值伦理的规约而追求“理想化”的“表演”。因此,社会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前台”和“后台”的关系,包括自身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价值论理,以及服务对象的价值观的冲突。本文还利用“前台——后台”理论来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面临的问题及应对。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其对意识形态的介入及专业实践中所涉的道德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使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专业化的进程中包涵着诸多的伦理议题,概括之为:社会工作的道德特质、伦理困境、伦理抉择等。这些构成了社会工作复杂的价值与伦理议题中的核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澄清社会工作的专业本质,并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皮湘林 《社科纵横》2013,(10):58-63
社会工作的道德特质使社会工作的道德情感介入成为必要。宗教信念、同情心、人类的互助心理成为社会工作源起的丰富的情感动因,然而,在专业理性主义的冲击下,社会工作的专业姿态让社会工作保持与情感、价值的疏离,社会工作陷入困境。社会工作者的正义感、责任感与关怀感的道德情感的重构是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形态与伦理形态的。社会工作者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塑造需要社会、社会工作教育以及社会工作者自身各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谢莒莎 《社会工作》2009,(12):25-27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实践,其对意识形态的介入及专业实践中所涉的道德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使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专业化的进程中包涵着诸多的伦理议题,概括之为:社会工作的道德特质、伦理困境、伦理抉择等。这些构成了社会工作复杂的价值与伦理议胚中的核心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澄清社会工作的专业本质,并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拯 《社会福利》2009,(1):22-2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纷纷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但不少社会工作者却被拒之门外,不少社会工作组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许多找到"位置"的社会工作组织与个人在提供专业服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原因中,对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灾后恢复重建从理论上缺乏系统思考、从实践上缺乏政策与制度支持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曹刚 《唐都学刊》2008,24(6):44-48
应用伦理学在提供实质性的道德规范之外,特别注重道德判断的程式性、权宜性和辅助性特征,可以称为二线伦理学.责任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形态,自然具有二线伦理的特性.但这不排斥责任伦理是一种实质性的规范伦理学.如果对责任伦理学之"责任"的实质伦理内涵做出恰当的解读,就不会坚持责任伦理学仅仅是一种二线伦理,而是能提供实质性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性的道德规范理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大致划分为目的论、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三种类型的话,那么责任伦理学则有机综合了它们不同的要素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界对实务领域中伦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深入,深切感到要为案主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坚守为案主保密这一专业伦理原则。那么,社会工作者如何坚守为案主保密原则?本文借用《美国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选择了社会工作伦理的角度,结合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对社会需求回应的路径,提出通过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调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促进双方能力建设、优化评估机制以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和重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等四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沈颖 《社会工作》2011,(17):48-51
社会工作伦理“案主自决”、“价值中立”是被高度强调的专业价值观,也被列为社会工作伦理最基本的守则之一。“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理念,其核心在于提醒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尊重案主、避免过度影响案主、保障案主应有权益,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扩增案主自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王冠 《社会工作》2011,(21):53-54
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的过程,而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地结合,体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一种智慧。由此所带来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王冠 《社会工作》2011,(11):53-54
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的过程,而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地结合,体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一种智慧。由此所带来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能够发现有人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帮助有  相似文献   

16.
以外来移民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就是外来移民社会工作.西方外来移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主要由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 作为服务对象的外来移民和作为社会工作实践土壤的外来移民社会政策三个要素构成.它要求相关社会工作者以反压迫、 反种族主义、 反歧视视角看待外来移民和东道国主流社会、 外来移民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及力量不平衡.中国可以在诸多方面借鉴西方外来移民社会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标兵"。与此同时,深圳市专业社会工作者流失比较严重,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逐年攀升。伴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如何看待社会工作者身份的建构过程和遭遇的"重重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追问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下,去探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机构、同工、居民等各种社会力量,是如何与社会工作者自身一起建构和形塑了社会工作者群体的身份认同,以期通过这些考察与探讨,去了解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并希望从此角度去理解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提出改善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董国强 《社会工作》2011,(15):53-54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界对实务领域中伦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深入,深切感到要为案主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坚守为案主保密这一专业伦理原则。那么,社会工作者如何坚守为案主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作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皮湘林 《社会工作》2012,(12):14-17
社会工作机构的出现是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发展,它为社会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也为多数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岗位、工作机会、成长空间。社会工作机构独特的公益性质、伦理使命和伦理精神使得公共责任成为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社会工作机构公共责任的实现,是一个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完成的他律过程,更是一个由他律走向由内在伦理精神驱动的自律过程。所以,需要建构多元共治的社会工作机构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