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无为"思想是老子经邦治世之术的基本主张,此"无为"即在重道、识道和循道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有为之行。无为而治思想要求领导干部本着"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态度去做好各项工作,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实现最大的领导效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  相似文献   

2.
"无为"思想的内涵是"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作为实践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标。领导者为了提高领导力,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要具备"无为"之智,实现"无为"到"有为"的过渡,塑造"领导之体",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从组织管理与领导角度践行"无为"之智,达到"无为"统筹"有为",利用"无为"智慧提升领导力,要求当代领导者与民为亲、与时俱进、以柔制胜、以不言塑威严。  相似文献   

3.
现代领导活动同时具有价值目标和技术目标,前者把人看成是目的,后者追求某种技术层面上的进步。然而,中和思想通过道德性、创新性和权变性促成两种目标对立的和解,使两者同时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的价值目标为领导艺术设定了道德性,中和思想中的包容、平等和自由观念使这种道德性得以实现;现代领导活动追求技术创新,中和思想的"适中""有无之中道"观念则能促进技术可持续创新;中和思想通过权变性为道德与技术扬弃对立、实现和解提供了契机,其"中庸"观念主张不把事情做到极端,为事情的回旋预留了空间,其"有无之中道"观念通过"守柔""守中"使道德性和创新性同时得以实现,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要求以"无为"来掌握"上无为"与"下有为"的道德平衡、以"无不为"来达到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秘书工作最大特点是为领导服务,其中参谋服务是秘书工作之本,也是秘书工作之魂.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各级领导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秘书工作参谋服务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要实现当高参、设大谋、服好务的目标,秘书工作者必须讲究参谋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谋得有度,谋得有为,谋得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廷海 《领导科学》2001,(18):24-25
当一个正职,要做到“有为”,首先要学会“无为”,要能在“无为”中实现“有为”。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把手,如果不能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关系,就很难有所作为。 一、认真抓住涉及全局的大事、要事,对小事要“无为”。“做给下级看,带着下级干”,“向我看齐”,讲的是正职要在“修身”、“做人”上当好样板,而不仅仅是多做具体工作。如果一把手在工作中什么都要“带着干”,亲自去……  相似文献   

7.
周晗鹭 《经营管理者》2009,(15):274-275
道家领导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领导思想形态。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要求领导者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它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安时处顺”、“不将不迎”的态度,使领导者有抗拒逆境的韧性精神力量和消融苦闷的理想途径。在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有利于应付激荡的社会巨变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因此,道家“无为”的领导风格对当代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一、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根据老子的理解,领导者分为四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即无形领导;次一等的,人们亲  相似文献   

8.
冯社浩 《经理人》2015,(2):96-97
假痴不癫用于商业谈判之中,常常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能而言之不能,迫使对手让步,就是假痴不癫在商务谈判中经常采用之计。"奥步"是闽南语中的一个词,意思是"不好的招数"、"烂招"、"贱招"。在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对手之间代表的立场不同,所要求的利益不同,在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策略与技巧,奥步于是也就屡见不鲜。我们看看除了上期介绍的四大奥步之外,还有哪些常见招数。  相似文献   

9.
刘明翠 《领导科学》2020,(1):105-107
下级赢得上级信赖的"有为"之道主要有"望""闻""问""切""能","无为"之道主要有"虚""静""淡""俭""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现代领导是一种契约领导。领导者有为被领导者提供服务的责任,被领导者有对该服务监控的权利,双方互律互动,悖约则衰,守约则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有为"与"无为"的思想视角去研究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的性质。即在危机中的"有为"和在稳定中的"无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中,它带来的经济萧条仍在延续,各国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这场危机。这是"有为"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天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郭象(252-312),字子玄,河南洛阳人,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其主要著作《庄子注》中,他把道家的无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政治学意义上,无为是一种管理谋略,其基本内涵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一种特殊的、不违反自然原则的有为,其目的还是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领导体制是在领导活动中为实现领导职能和领导意图所设置的机构体系和规章制度的总称,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当前,改革我国领导体制中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内容,对于实现领导体制科学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任领导面对新岗位的挑战,如何渡过适应期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作了一些思考,得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认为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有为与无为。作为一名新任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领导体制的变迁,领导工作的专业化成为现实的要求.领导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领导工作的专业化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西方领导体制变迁与领导工作专业化的介绍,从理论层面探析是否存在领导工作专业化以及为什么实现领导工作专业化,进而提出实现领导工作专业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领导活动,自古有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工协作,共同劳动,形成了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以最低的人力、物力消耗取得最佳的效益,就需要决策指挥、协调调度等领导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执政理念,使之成为实现党的科学领导的立场方法论原则;要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的决策模式,使之成为实现党的科学领导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到群众中去”的宣传教育,使之成为实现党的科学领导的思想认识前提;要建立健全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机制,使之成为实现党的科学领导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领导权术和领导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心术上,阴谋与阳谋之别;手段上,非正当与正当之别;品质上,私德与公德之别;运作上,私权与公权之别;影响上,破坏与优化之别。把传统的权术理论转化为当代可用的领导艺术理论,应借鉴权术中的用心价值、驭人术中的用人价值、《仕经》中的平衡价值、《厚黑学》中的成事价值。借鉴领导权术提升领导艺术,应提升决策艺术,塑造主观谋略转化为客观策略的"工匠心";提升形象艺术,树立以道德力量实现担当作为的"示范岗";提升用人艺术,构建以公道之心举贤任能的"展示台";提升沟通艺术,建造不结党营私而整体团结信赖的"和谐家";提升聚力艺术,转变"笼心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聚能环"。  相似文献   

19.
王巍 《领导科学》2021,(5):92-96
领导技术与领导权威密不可分,运用领导技术建构良性的权威—服从关系是女性干部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与基础。然而,在领导实践过程中,领导技术的广泛应用却建构了女性干部领导权威的三重悖论:领导权威的生产性悖论、领导权威的条件性悖论、领导权威的角色性悖论。悖论逻辑生成的原因在于领导技术对下属与女性干部权力地位梯度性的遮蔽、组织系统领导逻辑的异质性和多元性与领导技术的实践差异性、女性性格特质的二重性与社会性别刻板偏见。纾解悖论的有效策略是:进行技术祛蔽,构建下属与女性干部平等的对话空间;推动下属与女性干部行为意义双向互构,实现领导权威意义自洽;矫正自我性格认知观念和社会对女性干部性别认知偏差,促进女性干部角色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逆向领导实施的主体是下级,实现的前提是上级具有容异的逆向管理思维与行为,要求下级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下级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实现逆向领导,工作时机以借势为主,问题时机以借权为主,社交时机以借人为主;应把握逆向领导的力度,对权威式领导力度要小,对民主式领导力度要适中,对放任式领导力度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