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党重要使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概念,作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多年来积极响应、深入实践,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偏远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降低了旅游扶贫精准度。本文通过对四川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马璇  张建东 《办公室业务》2023,(24):170-172
本研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结合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在乡村阅读推广及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活动,在文献调研与乡村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后扶贫时代”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在优化乡村图书馆藏资源配置,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挖掘乡土文化,促进乡村阅读推广,提升乡村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艳艳 《经营管理者》2009,(23):199-199
社区参与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机制,本文总结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中,国有企业必须当仁不让,这是由我国脱贫攻坚现状、国有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优势共同决定的。国有企业应当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扶贫"定位"、把握扶贫"方位",发挥生力军作用,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的大趋势,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乡村进行旅游开发的进程中许多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乡村旅游建设用地的利用是其可持续发展中关键并且难以避免的核心问题。基于以上思想,本文聚焦于阳朔县乡村居民利用宅基地参与旅游发展的这一现象,选取阳朔历村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社区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在社区增权的视角下,分析农户利用宅基地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社区的增权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后续研究对社区增权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更适应中国本土现状的旅游增权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6.
张晔 《决策探索》2021,(6):16-18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提升两项政策的实践黏合度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效和三农的现代化.因此,如何促使两者有效衔接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政策背景及成效的介绍,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并以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基础,从产业、人才、文化、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把精准扶贫作为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机制。而社会资本作为农民可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贫困户的脱贫尤为重要,精准扶贫机制应从贫困农民社会资本入手。但是农民传统社会资本受到现代化和理性化冲击而出现匮乏。本文针对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剖析,提出提升开放型、发展型、跨越型社会资本,助力脱贫致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精准扶贫实践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户之间的三层委托-代理框架,梳理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行为选择,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贫困人口福利依赖、“数字脱贫”等道德风险问题的形成机理,并从激励相容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模式过于注重完成脱贫任务,而忽视了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人文理念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帮扶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精准识别过程中缺乏人文维度指标,贫困文化导致的“等、靠、要”思想,农村精神空心化的难题,以及对扶贫干部的包容理解不足等。基于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治理理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怀与职务晋升激励;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破除农村空心化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1.
生态精准扶贫法治保障,有利于确保生态精准扶贫实施及其成效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调研,系统梳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提出优化对策,以期实现生态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运作及其成效的持久巩固,为促成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旅游扶贫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旅游扶贫的旅游产品的供给驱动、精神需求的驱动、旅游产业链的驱动、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驱动的四大动力机制,并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进一步增强喀斯特地区旅游扶贫成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谈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 《科学咨询》2008,(23):17-17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从注重产品本身转移到接受产品时的感受,从被动地接受企业诱导和操纵到主动参与。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注重游客参与式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从社会治理角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激发扶贫开发事业的动力、活力和生命力作了部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乡村旅游业成为新时期的发展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管理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突破传统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限制,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为新时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方向引导。但是,就目前乡村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必须尽快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鉴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旅游经济的乡村旅游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涪陵区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红色旅游催生了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就"精准扶贫+红色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引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高景区整体带动能力;加快产品差异化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利用新媒体、广告、网站等培育游客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效果、内容、路径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包含"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种类型。"雪中送炭"的主要模式包括:民族特色村寨游、特色活动游、传统古村落游、红色遗迹游、生态环境游、特色景观游、乡村度假游、特色物产游、依托景区型乡村旅游和创新发展乡村旅游10种。"锦上添花"包括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和现代新农村游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