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弱者即正义"思想误导下,部分精神、品行"弱者"认为,"年龄大就该被照顾""经验少就该被包容""能力差就该被分担""理由‘惨’就该被原谅",实施道德绑架而干扰正常管理。其实质是权利泛化、规则弱化、是非观异化以及奋斗观偏离。要避免被"弱者即正义"思想绑架,就需要完善"育德"机制,知荣辱而"守志",避免依"言"决策,构筑舆论"围墙"。  相似文献   

2.
三招出强兵     
阿逊 《经营管理者》2008,(7):114-114
<正>事物是双重性的。时代的进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于是,小老板如何与手下的"弱者"相处也就成了一种艺术。以一个手机卖场为参照物。卖场在招聘的过程中,因一些客观因素,有时难免选择一个或多个不理想的店员。在这种情形下,不管这个"弱者"是如何地忠诚这个岗位,老板必须抛开个人感情色彩,让弱者走开。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林林总总的企业总是有强弱之分。就竞争双方在总资本、销售额以及所得利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言,凡是处于优势的企业,我们称之为强者;反之,则称之为弱者。两军相遇强者胜,人们往往不足为奇。但现实中,弱者也自有一套以弱抗强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谢旭东 《经营管理者》2013,(22):333-33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也是远洋运输企业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海员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强大武器。与此同时,工作环境的艰苦、长期漂泊海上导致的孤独使海员的思想出现一些波动还将长期存在。在落实以人为本,打造"重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的远洋运输企业里,注重对海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阮列敏 《领导文萃》2012,(24):103-108
管理要以人为本,这已是管理学界的共识,而要真正做到管理以人为本,对人心理的深入研究是一个基本前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权威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科学预言:21世纪的管理将更加心理学化。一个卓有成效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心理科学的运用。企业管理者对组织中"人"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管理效能。优势效应:不怕有短,只怕无长每个人都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优势方面,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很成功;而在劣势方面,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成绩都会非常有限,甚至做得不好。这叫"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越来越被企业接受,心理契约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组织与员工在心理层次上建立关系,从而实现有效管理。本论文通过"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将心里契约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沟通、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激励几个方面中。  相似文献   

7.
当下社会就是注意力时代,抓住眼球才可能获得机会,这就需要组织以凸显特色来实现发展,即遵循更契合时代特色的反木桶原理优先实现优势特色的延续。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引领组织发展时,战略上遵循优势富集效应,并明确构建特色凸显思维,将发展立足于特色优势的延伸,确保资源优先集中配置于最长木板。具体而言,必须独树一帜,弱化差异化思维;转换视角,突破成本效率比拼;专注优势,改变劣势补足做法;追求"精"与"尖",避免跟风模仿。  相似文献   

8.
顺应社会变化、融入创新发展潮流固然是组织立足社会的必经之路,这是变的必然性,但核心优势的固定维系同样是自我发展的基础所在,这是稳的必要性。这就要求组织兼顾顺势、善变、超前、包容、特色等,动态推进自身发展,坚守核心优势。单位要延续核心优势须做到:以"思"变把握方向,确保单位发展路径的稳;以"行"变掌控效果,确保单位提升态势的稳;以"能"变应对竞争,确保单位立足优势的稳;以"眼"变预测机遇,确保单位成长空间的稳;以"技"变创新方法,确保单位行事效率的稳。  相似文献   

9.
基于员工不同个体特性的行为是助推组织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要求员工在同中求异,即在竞争中避免个体定位同质化、阶段目标同质化、发展路径同质化、亮点培育同质化、行事作风同质化。领导者应鼓励下属独立思考,克服从众心理对自我的影响;洞悉个人优势,准确定位自我在组织中的位置;抓住组织需求,精准培育自我亮点;顺应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我职业规划;熟悉同级者特点,以互补性优势融入团队。  相似文献   

10.
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立荣  赵慧娟 《管理学报》2009,6(6):767-775
以399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组织价值观问卷,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现状及效果,并尝试揭示具有优势效应的价值观要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差距较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影响我国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时存在"绩效与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只要中国能适度抑制"受害者"心态,在制度、理念方面向真正的"积极有为"迈进,并在尽量避免与美国正面冲撞的情况下构建本地区安全保障机制,实现权势和平转移的可能性始终是存在的。"弱者战略"利与弊距今17年前,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罗伯特·罗斯曾经用"安全至上"和"保持机动性"这两项标准来剖析中国的外交政策。罗斯认为,在主要利益尚局限于亚洲范围之际,以"弱者"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为求自我任职期间的"风平浪静",部分干部宁可牺牲潜在机遇与创新业绩以维系"太平"状态。这类"太平官"不仅个人引导理念异化,更弱化组织发展动力、污染组织氛围、误导下属价值取向。究其根本,正是在于个人的自私心理、交差心理和安逸心理。为消除"太平官"的"太平"心理,应实时把握外部趋势,增强个人危机感;创新组织淘汰机制,增强个人压力感;构建系统性目标群,增强个人责任感;强化信仰信念塑造,坚定个人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魏连启 《决策》2006,(5):55-55
弱者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优势策略”。比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发展模式不理解,其实这对中国的特定时期来讲,未尝不是适合自身情况的“优势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组织优势是我们党的核心优势,组织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早在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就直接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强调,"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伴随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中,如何获得持久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各类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持续提升组织绩效、开发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单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已经远远不够,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孙锐  陈国权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1):67-74,83
知识分享是组织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跨部门心理安全对组织内部知识分享以及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组织跨部门心理安全与组织知识分享、组织绩效之间均存在"倒U"关系,而知识分享会对组织绩效的提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分享在跨部门心理安全对组织绩效的作用中扮演中介角色。研究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跨部门心理安全与组织知识分享、组织绩效间作用关系的深入了解,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支持”这个概念首先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后被应用于社会学科。国内学者李强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就社会学语义而言,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职场囚徒"既不利于组织竞争力的发挥与增强,又妨碍组织对新人才的吸收。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工作绩效关系密切。从心理资本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积极性,是"职场囚徒"自我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探讨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建构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力争创建"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形势下高校组织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失衡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良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富士康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是2010年的热点事件,在震惊和疑惑后面,笔者更看到了职场中的个体正在面临日益膨胀的压力,由此带来极为严峻的心理健康挑战。而员工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行为-绩效"的传导链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绩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对员工进行"心理管理",推进员工的"幸福"福利,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员工心理培训和员工帮助计划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当然更为本质的是理念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