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备受关注、被寄予厚望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其政策效果和优化方向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地方领导留言板是网上干群互动平台,作为在线政务服务的缩影,于2019年6月开通满意度评价功能,可以作为“好差评”制度政策效果的自然实验研究场景。本文利用平台开通满意度评价功能的外生性,采用深度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2.7万余条干群互动文本特征,测量在线政务服务效能及相关研究变量,使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了网民满意度评价对在线政务服务效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与预期相同,网民满意度评价对提高政府在线服务效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不同地方政府在线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程度及显著性有一定差异,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原因。采用不同估计方法、模型设定、带宽选择,研究结果均有很强的稳健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好差评”制度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优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明确公开内容。我国的政务公开肇始于"两公开一监督",即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此后,政务公开由试点到推广、由部分公开到全面公开、由乡镇到县市,在各级政府逐步推开。与此同时,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等做法与政务公开相伴推行。如今,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政务公开,对于全面推进政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制度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建设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政务决策、政务信息、政务执法与办事流程以及干部人事任免的公开,已成为构建透明型政府的应有之举,对我国政府形象的建设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热点,广泛与各领域高度融合发展。其中"互联网+"益民服务旨在推进政府政务服务的脚步,将成为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充分提升政府服务企业与群众的"互联网+"政务的开放、效率、权威等方面管理水平,将有效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管理中以"互联网+"益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更好优化,从而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务公开的明确要求,建设和管理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召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并坚持不懈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2016年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政务公开是政府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从1998年立法研究课题立项,到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经历了艰难的立法孕育史和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虽然从《条例》实施来看,其在扩大政府信息传播、保障公众基本权利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这对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严伍虎  张淑琴 《决策》2013,(4):58-60
政府见习制度实现了政务公开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的质的飞跃,不仅破解了政府部门的神秘化,而且能有效实现官民互动,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吃泡面、睡沙发",这与想象中"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状态大不一样。在陕西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8.
3月31日,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中央纪委副书记、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何勇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为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试点工作,将政务公开的精神贯穿于政府各项业务工作制度中,真正使政务公开成为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同时,会议还强调要加紧工作,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早出台。6月12日,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批示中指出,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政务公开是时代要求。推行好政务公开不仅是工作技巧与方法的问题,也关系到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问题。推进政务公开,必须遵循、把握好其中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6):22-22
县级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即将启动 9月5日召开的全国省际政务服务工作交流会议透露.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在100个县(市、区)开展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试点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把《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基本目录》中的内容在县本级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公开.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府面对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变的战略调整与应对举措,"互联网+政务"通过重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浙江政务服务网作为浙江实施"互联网+政务"的主要载体,在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提升政府整体绩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为此,需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功能;加快资源整合,完善服务内容;突出亮点内容,加大宣传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立法,实现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行政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诚信行政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行明政,即政务公开.公开服务项目,公开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依据,公开责任领导,公开举报电话,实行阳光政务,采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使群众能够易懂、易记、易办,充分享受公开公正、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手段,互联网目前已被地方政府广泛采用,如泉州行政服务中心全程网上审批、南京创建"网上政府"、成都网上问需等等,借助网络改进政府服务已成为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农村党组织直接面对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以制度促进农村党务公开,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能密切  相似文献   

15.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13):M0002-M0002
何勇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 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以监督行政权力、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公开透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气象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取得一定进展,如对防雷行政许可做出重大调整,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扩大信息传播,做好政务公开等,努力构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部门。  相似文献   

17.
推行政务公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结合县级政府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政务公开工作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  相似文献   

18.
阳光政府是透明的政府、温暖的政府,其本质是执政为民的政府。透明,决定了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使人民充分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温暖,决定了政府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力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阳光政府对社会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限制滥用职权,便于监督,减少或遏制腐败现象;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用的部门转移配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有可能避免腐败。从现代行政管理发展趋势看,实施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带来了新的、颠覆性的机遇。目前,在我国"互联网+"也正在与多种传统行业相结合,同时也给政府政务服务、电子政务方面带来了新契机,"互联网+政务服务"也成为目前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化产物运用其中,能够有效提升政务效率。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政务微信的出现为政务信息公开以及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途径,既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也是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中的利器。然而,政务微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逐渐制约着政务微信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各级部门要从意识上重视政务微信的发展,对政务微信的功能进行整合以及从制度规范三方面入手来推动政务微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